论教学语言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重要性是任何一门专业课都无法比拟的,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众多的专家、学者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入手探讨了其原因,得出了一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结论。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语言的运用角度入手,探讨“概论”课教学效果的低效原因及教学语言的独特价值。
一、影响“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瓶颈因素分析
影响“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但教学语言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制约其实效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总结如下:一是很多“概论”课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文采。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是比较感性的一个群体。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呆板乏味,学生听起来就没有兴趣。大家都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的发展,人民群众创造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各种各样新的语言层出不穷,富有强烈的时代感。“概论”课教师如果还是固守着那些老掉牙的陈词滥调,肯定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可能招致学生的反感。在“概论”课堂上多用点文学语言将使整堂课增色不少。二是部分教师语言干瘪,缺乏幽默感。幽默是睿智的表现,一个语言缺乏幽默感的人,课堂上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共鸣,更不可能强行使学生接受并认可你的观点。一堂好的“概论”课,教师应该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变得幽默风趣,当然这个幽默不是低级趣味,更不是刻意逢迎,真正的幽默应该是崔永元式的,白岩松式的睿智。三是个别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暴露了其理论功底的贫乏。准确性是对理论课教师教学语言的最基本和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整堂课就根本谈不上有说服力。比如有教师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绕来绕去自己都没搞明白,学生更是听得一头雾水。四是教学语言缺乏激励性、情感性。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教育的对象既是群体,又是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其学习的态度、效果也大不相同。教师应积极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积极进取、愉快求知、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肥沃土壤和丰富源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但如果授课教师自己对这些知识都是一知半解,或者全然不知,那么就不可能将传统的中国文化知识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当然也难以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二、好的教学语言在“概论”课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基于以上对“概论”课教学效果低效的教学语言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好的教学语言在“概论”课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概论”课能否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起到震撼灵魂、争取灵魂的巨大作用,能否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至关重要。
1.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教育影响人的重要载体
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文采飞扬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听觉和心理上的美感,给学生带来心理的愉悦和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理论课教师的语言除清晰、严谨外,还要优美、生动、富有文采,既有汹涌波涛,又有涓涓细流。用亦庄亦谐、生动活泼的语言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同时将课堂气氛调节得轻松、友好和活跃。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在讲到这个内容时,我引用了泰戈尔的诗:“船夫已出海夜航,渡越那波涛汹涌的大海,他那骤然出现的白帆,惊动了黑夜。”我说,毛泽东就是这勇敢的“船夫”,在他扬起的“白帆”的惊动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当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展望中华民族未来前景时,我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学生们立即和我一道背诵起来:“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我再做总结:“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2.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教育智慧的体现
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高雅的审美活动,是教学艺术的体现。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首先,幽默的教学语言具有激励人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它生动形象、鲜明深刻,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列宁说:“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品质。”这种品质一旦为教师所掌握,就能放出奇光异彩。其次,幽默的教学语言还具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幽默性的语言含蓄深刻、轻松自然,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这对于缩短教师与学生心理之间、情感之间的差异和距离是十分有益的。再次,幽默性语言具有诱导作用。幽默性语言能给学生指明思路,并诱导学生自然地深入到课文中去,产生顿悟。最后,幽默性语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它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的魅力。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缺乏幽默感的教师往往方法简单粗暴,师生关系比较紧张;而富有幽默感的教师,通常会以宽厚温和的态度对待后进生,体现他扬美抑丑的自信和魅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里舒畅的教学环境,从而改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魅力。
3.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维度
准确的教学语言令人信服。准确即尊重事实,不凭空捏造,不说假话,这样学生更乐于接受。而激励性的教学语言能催人奋进。赠人良言,暖于布帛。作为教师,要注意运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奋斗之火,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恰当地运用激励手段,多给学生以热切期待、鞭策鼓励的语言,让他们在健康良好的心理导向下进步成长。
三、“概论”课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分析
基于“概论”课教学中教学语言的独特价值的分析,教师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艺术。
1.善于运用准确的教学语言
要做好这点,就必须要求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以自身的渊博知识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总是能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钦佩之情,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对自己的任课老师产生爱戴的感情时,他的课堂效果难道还会不好吗?
2.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
生动幽默语言的运用并非教师朝夕之功、举手之劳,而是来自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唯其厚积薄发,师生才能共演一台戏,同唱一首歌,只有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才能巧妙地将教学与艺术、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在课堂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算成功。如果教师善用引导启发,就能旁征博引,挥洒自如。这就要求教师要勤于学习,善于紧紧地吸引学生,震撼其心灵,使其产生共鸣,让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3.善于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会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愿意走进理论课堂,而不是人为地抵触。教师应积极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积极进取、愉快求知、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概论”课堂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授受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活性、创造性的艺术过程。“概论”课教师可凭借良好的语言艺术使课堂像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