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在翻译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更加牢不可破。全球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语言和文化交流。充当语言文化交流桥梁作用的译者担负着更多责任,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备相当翻译能力的译者是每个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的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1.1 研究背景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交际活动;译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顺利完成翻译任务。我们通常使用“翻译能力”(translational competence)一词来统称译者为完成翻译任务而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目前,国内有关翻译能力研究的文献比较有限,但在国外,翻译能力是译界研究一大热点。近二十年来,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专著陆续面世,如Lowe(1987)、Bell(1991)、Hewson &Martin (1991)、Nord(1991)、Pym(1992,2003)、Kiraly(1995)、Hansen(1997)、Neubert (2000)、Schaeffner(2005)和Lesznyak(2007)。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团队致力于研究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翻译能力评估方法,如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PACTE研究团队。PACTE是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的简称。PACTE 研究团队通过观察专家译者及翻译教师的具体翻译过程,在深入分析翻译行为特征及其所需能力的基础上对翻译能力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翻译能力的组成部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PACTE研究团队将翻译能力定义为:

 

...the underlying system of knowledge needed to translate.It consists of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the transfer process from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source text to the re-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text, 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text readers.It is made up of five sub-competencies(bilingual,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about translation, instrumental and strategic)and it activates a series of 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PACTE,2003, p.58)

从事翻译工作所需要的内在知识体系,是把对源语文本的理解转换为用目的语再表达的能力。在转换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特点。这一知识体系包括五个子能力(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知识、工具能力和策略能力),并会激发一系列心理—生理机制。(注:如无特别说明,所有引文的译文均由笔者完成)

 

PACTE研究团队认为,工具能力是指:

 

Predominantly procedural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use of documentation sources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pplied to translation: dictionaries of all kinds, encyclopaedias, grammars, style books, parallel texts, electronic corpora, searchers, etc.(PACTE,2003, p.59)

主要是与翻译过程中使用文献资源以及采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如各类字典、百科全书、语法书、体例手册、平行文本、电子语料库、搜索引擎等能力相关的过程性知识。

 

同时,PACTE研究团队还探讨了翻译能力的习得模式,指出: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cquisition is defined as a dynamic, spiral process that, like all learning processes, evolves from novice knowledge (pre-translation competence ) to expert knowledge (translation competence).(PACTE,2003, p.49)

像所有学习过程一样,翻译能力的习得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的过程,是从新手知识(前翻译能力)向专家知识(翻译能力)的发展过程。

 

翻译能力并非与生俱有,而是通过后天学习方能获得。获得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攻读翻译专业学位。目前,各个大学的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或者外语系承担了大部分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西班牙翻译教学研究者Davies指出:

 

Students with a translation degree have received training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in problem-spott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which they can apply to most text types and disciplines, an advantage in a professional world where translation is considered more as a business than an art.(Davies,2004, p.71)

拥有翻译学位的学生已获得管理不同学科知识能力的训练和可运用于大多数文本类型和专业领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技能的训练。在翻译更多地被看作一个商业行为而不仅仅是一门艺术的职业世界里,这是一个优势。

 

从上述论断可以看出,翻译专业学位教育可为翻译市场培养优势人才,这已经成为各国翻译人才培养单位的共识,中国亦不例外。从2006年到现在,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迅速壮大,全国共有三百多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翻译本科专业。另外,更有近百所院校在外语专业中设置了旨在培养专业翻译人才的翻译专业方向,“翻译专业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学生欢迎的应用型、新型外语类专业”(仲伟合,2011, p.20)。在此背景下,笔者就职的常熟理工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开办了翻译学院,并于2009年9月招收首批80名学生。联合开办翻译学院的目的是培养符合苏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际工作的翻译本科专业学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常熟理工学院翻译学院为翻译本科专业学生开设了以下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翻译、汉英翻译、翻译与文体、高级英汉翻译、高级汉英翻译、文本翻译实践、计算机辅助翻译等。我们期望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系统学习,能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熟悉基本翻译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能熟练地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行业的运作流程;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拥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了解中外社会文化;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2012年春季学期结束后,我们对第一批80名翻译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查阅他们三年级翻译类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约谈承担他们三年级翻译教学任务的教师。综合各种调研结果,对照翻译学院的开办目的,我们发现,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首批翻译本科生在专业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母语和目的语(英语)表达既不地道,又缺乏逻辑性;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虽然学习了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但不知如何利用理论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知识面依旧狭窄,中西方文化知识较为匮乏;翻译工具的使用能力较为薄弱,对主流翻译工具知之甚少。我们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缺乏足够的翻译实践,更缺乏发现翻译问题和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试图在接下来的翻译教学中,以翻译实践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翻译工具能力为突破口,争取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之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工具能力,是因为我们认为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工具能力是可行的,并且工具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建设会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虽然其他子能力的提高也能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这些子能力的培养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成果丰富。相比较而言,工具能力的培养研究则较为冷门。

工具能力包括很多分项能力,如使用纸质/电子字典的能力、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查阅百科全书的能力、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能力、使用翻译项目管理工具的能力、使用语料库的能力等。其中使用语料库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已引起国外不少学者(如Pearson,1996; Bowker,1999; Bernardini,2004; Marco&Lawick, 2009; Sanchez-Gijon,2009; Kubler,2011)的关注。他们对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与研究中的作用做了专门探讨。从他们的研究中可得出以下结论:语料库是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为译者提供从字典中无从获取的语言知识和概念知识。

国内语料库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对于语料库的研究发展迅速,文章发表的数量随年份推移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刘康龙,穆雷,2006, p.61)。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在探讨如何将语料库应用到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则薄弱许多,成果较为稀缺。总结国内研究,我们认为以下观点最具代表性:

 

首先,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既有定量的实证分析,又有定性的功能解释,对语言的描述全面,为实现翻译教学课程结构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保证;其次,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符合认知科学的规律,其结果是可以验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再次,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进行快速、准确和复杂的检索分析可以实现教学理念的现代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于连江,2004, p.44)

 

国内外研究表明,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国内翻译教学过程中,语料库却未得到充分运用。我们认为这种状况的形成有三个原因:首先,大多数翻译课程教师不熟悉语料库,对语料库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知之甚少;其次,对于那些略懂语料库知识并想尝试在翻译教学中使用语料库的教师而言,找到合适、稳定、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时调用的语料库并非易事;最后,大多数外国语学院的语音室设备比较陈旧,缺少开展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的硬件设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高校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大多数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或者外语系都配备有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或者自主学习中心。自主学习中心学生端电脑可由学生自主操作,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和任课教师一起随时接入互联网,使用语料库。与此同时,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在线语料库也开始向公众开放,供用户免费使用。这些语料库包括“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COCA])、美国杨百翰大学版的“英国国家语料库”(Brigham Yong University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YU-BNC])、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开发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绍兴文理学院开发的“中国平行语料库大世界”和常熟理工学院开发的“汉英政治平行语料库”等。

我们认为,语料库辅助翻译本科专业教学的硬件条件已经成熟,下一步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语料库在翻译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虽然已有研究说明语料库能为学习者提供字典所不能提供的语言学知识和概念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已有研究成果,而必须结合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开展翻译教学实证研究。只有通过实证研究,才能揭示语料库在翻译能力建设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笔者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语料库在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高年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这是因为经过三年的系统语言学习和穿插在各类翻译课程中的翻译理论学习,高年级学生理应具备使用语料库所需的语言学知识。同时,他们应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语料库辅助翻译实践。本课题的核心研究问题如下:

 

使用语料库能否推动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建设?

(1)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使用语料库是如何帮助翻译本科专业学生建设他们的翻译能力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使用语料库至少可以起到什么作用?还有哪些其他方法可促进学生的翻译能力建设?

 

为了回答以上核心研究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探讨现阶段翻译专业教学存在哪些问题,翻译能力培养有何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语料库在促进教师翻译教学、提升学生翻译能力方面有何作为。然后,我们再论述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定义及组成成分是什么,最后还需说明如何评估学生在接受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之后翻译能力的变化。综上所述,回答核心研究问题离不开对以下三方面问题的探讨:

 

(1)教授翻译本科专业学生使用语料库的理据是什么?

(2)翻译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翻译能力是什么?包含哪些成分?习得过程是怎样的?

(3)评估翻译能力变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笔者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已逾十年,其间亲历了所在学院开展翻译教学改革的各种尝试,也目睹了学界翻译研究的各种热点变化。现在笔者要将自己多年的想法付诸实施了。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希望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理有据、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具有以下四点意义:

首先,截至研究开展之时,本课题是译学界首次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语料库在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建设中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系统探讨,因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虽然语料库已经在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是,还没有人探讨过语料库在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其次,本课题提出的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定义及其组成成分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了探究语料库在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建设中的作用,首先要对翻译能力的定义及其组成成分进行理论阐述。我们在《高等学校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要求(试行)》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翻译能力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学生翻译行为的观察以及对翻译市场变化的思考,定义了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并分析了其组成成分,这是对我国翻译能力研究的重要补充。

再次,本课题的研究问题源于翻译教学,研究过程融于翻译课堂,因此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教学推广价值。如何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各个开办翻译专业学位或开设翻译方向的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本研究课题是对这一问题答案的有益探索。本课题研究人员来自一所普通省属本二院校,研究对象为该校翻译学院学生。不论是研究人员,还是实验对象,均能代表我国目前翻译专业教学的普遍状况。如果我们的研究证实语料库在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建设中有积极作用,那么其推广价值不言而喻。如果研究结果显示语料库在翻译能力建设中积极作用有限,那么未来研究者可以探索其他方法来促进翻译能力建设。

此外,我们制定的语料库培训手册和设计的问卷调查可用于本课题的后续研究。我们的培训手册几经修改,更切合课堂使用环境。我们打算经过三至五轮教学使用后,将培训手册出版发行,以惠及更多人。我们设计完成的问卷调查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稍加修改便可用于研究语料库在语言教学各领域的作用。

1.3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笔者提出了开展本研究的时代背景以及通过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虽然已有研究说明语料库能为学习者提供字典所不能提供的语言学知识和概念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但是已有研究成果与时代发展相去甚远。所以,我们将结合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来开展翻译教学实证研究。只有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才能揭示语料库在翻译能力建设中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