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潜意识沟通(身心合一)的训练
1.1 身心灵的概念
我们的民族一向提倡修身养性,近年的“灵修”课程也更令人们注意到心灵的重要性。在心理学界也出现了身心灵的概念。一般来说,身心灵代表了一个人生活在世界里的三个层面,以下的分析就是尝试着对它们加以解释(见表2-1)。
表2-1 身心灵的三个层面
1.2 意识、潜意识与系统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人的认知的两个层面——意识与潜意识,他的比喻是,对于人个体的认知来说,意识是很小的一部分,相当于露出水面可以看到的那部分冰山,而人的潜意识与意识相比是非常巨大的,相当于隐藏于水下的绝大部分冰山。(见图2-1)
图2-1 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
加入系统的概念之后,我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单元,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存在,便是系统。
我们依然用类似冰山理论的模型——群岛来比喻意识、潜意识及系统的三层关系——意识像露出水面的为数众多的小岛,潜意识像存在于水中的体积庞大的岛基,而系统则是岛基更深层到达地壳部分的各个岛屿的联结。在那里,每个岛屿再不分彼此,所有岛屿(成员)都有联系,都能相互保有信息。(见图2-2)
图2-2 意识、潜意识及系统的三层关系
系统的理论强调了一个系统内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结。就像遗传学上证明的那样,一个体细胞就包含了人体的全部遗传信息;也像中医的全息理论——每一个器官都含有整个身体的信息。
1.3 有关意识与潜意识的几个观点
(1)意识和潜意识在哪里
意识和潜意识在人脑的什么地方呢?人脑是如此复杂,不可能简单地解释清楚,为了让学习更轻松和便于记忆,以下的解释是非常“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的。大致上可以这样说:意识是前额叶的一些部分,加上新皮质层当时被启动的某些数据储存及运作的神经元网络。前额叶是负责解决问题及策划未来的,其中负责分析的部分在收到感觉器官传入的信息后,从新皮质层里找出有关的储存经验数据,然后考虑可能有的选择,做出决定和计划。例如,你在这一刻看见一条狗,你的意识就是在脑里的前额叶部分和所有与狗有关的数据储存神经元网络(包括怎样的狗会咬人的判断)。对于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神经元网络,但是前额叶是它们共用的部分,所以,前额叶被认为是意识的中心。当然,差不多同时,脑里的情绪系统网络也启动了。
意识就像战场上作战的士兵,他正在做最重要的事,而在后方支持他的系统包括制作和输送食物、寒衣,制造和输送子弹以及其他海陆空武器等的所有人,都属于潜意识。因此,除了正在被意识运用的神经元网络之外,脑里的其他部分都属于潜意识范畴。边缘系统的下丘脑被一些人认为是潜意识的中心,因为这个部分与脑的其他所有部分联结,亦直接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并由此控制整个身体的活动。紧贴着下丘脑的海马体和杏仁核,主要功能在记忆、学习及情绪方面,也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些部分都属于边缘系统。
潜意识的工作极为复杂,它需维持整个人所有的功能,以保证意识的专注性。人是唯一有自我觉察能力的动物,这份能力让我们能够从所做的事情中快速学习,因而快速进步。这份能力也就是意识部分。
就像众人熟悉的那个比喻:意识像浮出水面的冰山的小部分,而潜意识就是大得多的隐于水中的其余部分。意识不能没有潜意识的支持去做任何事,而潜意识则可以在意识完全休息的状况下做事,如在睡眠中维持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等。
(2)意识与潜意识的分工和合作
意识负责维持我们与外界的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从外界收取信息,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做出回应等。当你在看、听、说和思考的同时,你又知道你在看、听、说和思考,此时你便是在运用脑中的意识部分了。而同时维持你生存的种种功能、经验、记忆、技能等工作,都是由你的潜意识来完成的,而且控制得很好。
意识与潜意识的能力比较,说是一对十万也不为过。科学家研究出来,人脑的能力尚有九成以上未被意识性地用到。可见意识的能力很有限,而潜意识的能力则是惊人地庞大,关键是我们懂不懂怎样把它发挥出来。
你的身体不断工作,其中的过程远非脑的意识部分能够处理的。简单如站立,你的身体有六百多块肌肉,各自同时进行不同的收缩和放松活动来使你能够直立。每条肌肉与脑的联络频率是每秒钟500万至1000万次,如此快的速度和庞大的信息量,意识根本无法处理。你告诉你的身体从座椅里站立起来,是有意识地做出这个决定,而这个简单的指令则由潜意识控制的运动机制在指挥着你的几百块肌肉去配合才得以完成。这个动作需要难以想象的庞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然而你的意识只要知道你已经站起来便已足够。大多数的情形是,在站起来的过程中,你已经在思考其他事情了。你的潜意识就是这样无声地执行着意识发出的指令,好让你的意识去做更多的工作。
有一部分潜意识控制的能力可以提升至意识的层面。例如,你现在感受一下你左手拇指的感觉。在我这样说之前,你左手拇指的感觉是在潜意识的控制下,但当你因为我的话而开始注意左手拇指的感觉时,这部分的感觉就被提升到意识层面了。由此可以推想到,我们是可以引导受导者有意识地用潜意识控制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
当一个人无须再与外界联系的时候,意识可以休息。例如,在睡眠时,意识便是在休息;而只有当一个人死亡后,潜意识才停止工作。所以,潜意识无时不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意识和潜意识的存在是可以察觉到、感受到的,虽然在程度上会有不同。事实上,潜意识和意识的沟通语言就是我们的感觉,尤其是本体感觉和情绪感觉。意识就像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站在屋外,大家可以清晰见到;而潜意识则像屋内的很多个人,不能见到,但是可以凭种种的信号征象而察知他们的存在。事实上,潜意识所控制的东西很多是可以直接察觉得到的(例如胃的感觉),但更多的只可以间接觉知(例如免疫系统,凭借与潜意识沟通的方式而觉知)。
与外界接触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意识都有参与,但也可以在意识开小差的时候由潜意识去照顾,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些情况下,你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你看或听什么,但是也可以叫意识下班,由潜意识接替。
(3)意识与潜意识的互相配合和制衡
意识与潜意识互相配合,亦互相制衡。例如,一个举重选手决心打破自己的纪录,他会有意识地决定这次创纪录的举重重量是多少,他的潜意识会调校身体里的状态去配合这个目标。当他一鼓作气地把杠铃举起却感到有些勉强的时候,他的意识便会在盘算:是否应坚持下去?若他决定放弃,潜意识马上改变身体里的状态,双手无力支持而把杠铃放下;若他决定坚持,潜意识会找出“怎样使身体发挥出更大力量”的方法,正如我们一般看到的就是他大力地吸一口气或者大喝一声。如果这次的重量实在超越他的极限,潜意识为了保护他,会发出放弃的指令给身体各部分,于是我们会见到他的手发抖,最终把杠铃抛下,虽然他很不愿意。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内心有冲突性的意念——很想去做一些事情,但同时好像身体里面有另一个部分感到这样做很不妥当。你也听过有人说:“我都知道这样做很不对,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这里的“我”就是意识层面的,而那个“自己”就是潜意识的一个部分!你或许也有过被好几件事情同时困扰的经历。当你的意念在思想其中一件事的时候,其他事情带来的情绪感受却使你不能集中精力。由此可见,潜意识可以同时照顾数件事情,就好像有不止一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独立运作的能力。
新的神经元网络,可以由潜意识悄悄地发展出来,也可以经由意识思考而创造。当我们有意识地思考一些新的东西时,就会构成新的神经元网络,但第一次构成的神经元网络是十分脆弱的,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同样的思想,这个网络便会经强化而成为思想上的必经之路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多做积极的思维工作了。
潜意识的运作:外界新刺激的信号收进来→新皮质在五百万分之一秒内提供所有相关的储存记录的网络→边缘系统选择最恰当的经验网络,启动所拥有的情绪,产生推动力量→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新网络被发展出来,或者旧网络被加强了。
意识的运作:外界新刺激的信号收进来→经思考产生新的神经元网络→经过反复思考,新的网络强化→这个模式的不断重复,能够在短期内把网络变得极为深刻,从而产生推动力。
这两个途径谁的力量大?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完全要看每一次两者所经由途径中哪些网络更深刻,进而引起的情绪感觉更强而决定。
总结下来,我们看到这些可能:
第一,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负面的人生体验会成为其长大后的心理障碍,因为所有旧有的网络都只给他类似的负面情绪感受,没有例外。
第二,通过适当的培训或辅导,这个人可以凭借引导改变思考模式而改变大脑神经元网络,进而改变那些心理障碍。
第三,信念可以凭自我有意识地思考而形成。正面的思考可以使我们提升信念,妨碍我们健康成长的信念也可以因此形成。所以,有效的、正面的思考技巧是很重要的。
所以,当一个受导者坚持一个思考模式的时候,他是在“维持同一网络”去重复、再重复那个思考模式。所有身处困境的人都陷于这个状况。事实上,每一个神经元与平均15000个其他神经元联结,脑中一千亿个神经元能够创造出来的新的网络数量其实是接近无穷的。因此,每个受导者都拥有建立新的神经网络和思考模式的能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放弃之前所坚持的无效模式即可。
(4)潜意识的“自动选择最好”机制
潜意识总是不断地为一个人得到更多、变得更好而努力。
想象你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三天内你便发现从住家去市场有三条路线,分别耗时60分钟、40分钟和20分钟。假如所有其他条件,如安全性、舒适度、沿途风景,都是一样的,而且你只是想去市场买菜,那么,你一定想也不想便会走那条20分钟的路。假如尚有另一条路只需12分钟即可到达,但在你知道它的存在之前,你是不会走也不会去想那条路的。但是,在被带领着走过一次后,如果其他条件一样,那么每次要买菜时,你都会选择走这条新路了。
这样的“自动选择最好”的机制,每天在脑里都会被用上千千万万次。每个念头、每句话语、每个行为,都需要启用这个机制。(事实上,有一种神经系统障碍症便是病人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在脑里都是一个神经元网络。当“需要去市场”的念头出现时,各条路线的神经元网络都会被启动,然后,那个“自动选择最好”的机制便会发生作用,做出选择。不知道的路线在脑里面还没有形成网络,因而不会被选择。但是这个所谓的“知道”,可以是经由走过、听过,也可以是凭思考而产生出来的网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身心简快积极疗法的效果来得这么快,因为我们引导受导者制造出了“更好”的神经元网络。
再用上面的例子做进一步的说明:现在你只知道三条路去市场,在你知道有第四条路的存在之前,你是不会考虑它的。但当你听说有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即使没有人带领你走过,你会怎样?你会开始思考那第四条路在哪里、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找到它,你也会开始注意可能与这件事有关的信息,可能在走过每一个路口的时候都好奇地张望,看看那第四条路会不会在这个方向找到。如此,不需多久你便会找到那条新路。这个例子说明:只要引导受导者相信有解决的可能,注意解决的可能方向,受导者的潜意识便会主动地去找出解决的方法。英文有一句谚语:“当你知道你的问题,你便已经有了一半的解决方法。”这正符合人脑的运作模式。
(5)在辅导工作里运用潜意识概念
部分潜意识控制的能力,可以提升至意识的层面。感觉就是其中一种能力。上台面对一千人演讲所需的是一份自信的感觉,面对想激怒你的人所需的是一份平静的感觉。感觉都是在潜意识里产生的,虽然在产生后可以被意识到,但并非一定如此。一个人曾经有过成功快乐的感觉,就是说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产生这些经验的能力(脑里已经有这种感觉的神经元网络)。一个辅导者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受导者去找回已经存在的网络并重新激活它。
潜意识力量庞大,可以同时照顾到很多东西,并给我们多个信息。例如,你可以同时感到肚子饿、右眼痛和为某件事而担心。既然这样,它当然能够使我们既想去做某事,但又感到不大妥当。我们要接受这个现象,并运用它:将潜意识视作拥有很多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负责不同的工作,每个部分都可以同时独立运用。例如,有一个部分负责情绪,就需要把情绪全部输送给这个部分,这样负责思考解决的部分才能做好属于它的工作(请参照“逐步抽离法”)。
当一个受导者总是在心中责备自己做得不好,我便会引导受导者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上代表辛苦工作的自己和心中的指责者,让他轮流站在这两张纸上,看着对方,注意内心有些什么感受(请参照“自我整合法”)。在另一些情况里,我会引导受导者邀请潜意识里有创意的部分出来,为他想出三个从未想过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这些都是潜意识概念的实际应用。当然,所有这些都是暗示受导者本身已经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与潜意识沟通的技巧
过去,人们认为跟潜意识沟通是很难的,只有高僧或瑜伽大师才可以做到。事实上,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与潜意识沟通,使潜意识能够改变那些重要和复杂的状况。
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好像一个小孩子——力量又多又大,好奇贪玩,对文字不大感兴趣,需要呵护。它负责一个人所有的喜怒哀乐,也负责人生所需要的勇气、自信、幽默感等各种能力(感觉就是能力)。我们越肯定潜意识,越对它表示欣赏和感谢,它越会起劲儿地与你配合。与潜意识沟通时,跟随下面这些概念,效果会又快又好。
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应用“呼吸放松法”使受导者平静下来。
第二步:引导受导者把注意力放在身体里感觉的所在之处,想象那就是潜意识的中心,像是对着心中的一个人般与它对话。这样的对话可以说出声来,也可以只在心里进行。若受导者觉得这样难以掌握,或者找不到身体里的感觉所在,可以引导他把一只手按在胸口处,把胸口被按着的感觉所在看作潜意识便可。(见图2-3)
图2-3 与潜意识对话
第三步:灵活地进行沟通对话,注意捕捉潜意识的回应。
注意事项:
[1] 与潜意识沟通,在开始和结束时,都应对它说“多谢”。在沟通过程中,每当它给你回应或者信息,也应先说声“多谢”,再继续下去。这样,潜意识会知道你肯定、接受、认同和欣赏它的工作,会乐意与你有更多的沟通。
[2] 脑的运作是用二进制的,就像计算机一样。所以问潜意识的问题,最好是只有“是”和“否”两个答案的问题。例如,“A适合我,对吗?”而不是“A跟B,哪一个适合我”或“A、B和C,哪一个适合我?”
[3] 给潜意识的指令,最好留有足够空间让它发挥。例如,对它说“马上增加”,不如说“在最快、最符合我的利益时增加”。在催眠语言模式里,埃里克森爱用的“双刀式”,对促使潜意识更快速发挥能力很有效果。用前面的例子,其说法会是:“我不知道你会在今天晚上还是明天早上增加。”
[4] 与潜意识的沟通,需要运用正面词语来获得效果。因为潜意识不懂得否定的意思,当你说“不要紧张”时,它只会令你更加紧张,所以,需要用“放松”来代替“不要紧张”。
[5] 在驱走不好的情绪或反应时,记得让潜意识保留这些能力,以便需要时潜意识能让它们发挥正面的作用,这样潜意识才肯配合。例如,在“怕狗”的反应中,要让潜意识保留警觉的能力,以便在今后防范有攻击性的狗,而只去除恐惧的情绪即可,这样受导者依然可以在未来与可爱的狗玩耍。
1.5 与潜意识沟通而解决轻微问题
一般的身体不适,可以凭着与潜意识沟通而消除。这样的身体不适包括:
◇因为环境因素而引起的,如坐在空调出风囗的下面,因不断吹凉风而引起的头痛。
◇因为心理因素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如焦虑、对某些人或事反感,包括过敏性的生理症状等。
真正的病痛,应该找专业的医疗人士处理。这个技巧不应该用来代替专业的医疗服务。事实上,如果你跟潜意识沟通的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当你的身体有这样的需要时,你的潜意识会赞成你去接受治疗的。如果你已真心决定找专业医疗人士处理,凭借与潜意识沟通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如在去医院的途中减少你的痛苦,甚至使手术过程更顺利,手术后康复得更快。
最普遍的没有效果的原因就是受导者抱着“不相信有可能”的心态去实践这个技巧。我们无须引导受导者完全相信这个技巧一定有效果,只要受导者能抱着“尝试一下,看看有何效果”的态度便可。
开始之前,受导者需要把问题形象化。辅导者引导受导者说出问题和解决效果,例如,因坐在空调出风口而引起的头痛,问题是“头痛”,解决效果是“放松,集中精神学习”。辅导者可以引导受导者找出代表问题和解决效果的两种手势,例如,问题就是一只手的手指用力地向内收缩握成拳头(见图2-4),解决就是手心向上,手指柔和地张开(见图2-5)。找出解决效果和代表解决的手势对技巧的效果很重要,辅导者应引导受导者自己选择这两种手势而不掺杂自己的意见,让受导者多说和多做几次,确保清晰掌握。
图2-4 代表问题的手势
图2-5 代表解决的手势
第一步:引导受导者注意自己的呼吸,在呼气时把注意力放在双肩上,放松下来。
第二步:引导受导者把一只手放在胸口,认定胸口被按的感觉就是自己的潜意识所在,让受导者先对潜意识“一直以来的照顾”表示感谢。之后开始与潜意识沟通(辅导者说一句,受导者跟随说一句,可以选择让受导者说出声音或者只在心里说话)。
第三步:引导受导者对潜意识说:“我想用这个练习消除我的头痛,使我能够放松,集中精神学习。我需要你的帮助,可以吗?”若潜意识回应可以,先谢谢它,然后做第五步。在一般的情况下,潜意识会不答应或者不支持,这时,便需要做第四步的工作。
第四步:受导者的潜意识不回应或者回应不支持,可以引导受导者对潜意识说:“这个练习是很安全的,随时都可以停下来。我需要你的支持,可以吗?”若潜意识仍不同意,可以询问潜意识:“这份头痛的背后是否有一个正面动机?”若它的回应是肯定的,再询问它:“你想用这份头痛提醒我些什么?”有四个可能出现的结果:
[1] 潜意识仍然没有回应:看第六步。
[2] 如果受导者不明白潜意识的回应,可以邀请潜意识给他更多的信息使他明白。
[3] 受导者如果明白潜意识的回应并且同意,对潜意识说“谢谢”,并且答应潜意识会做一些事,这些事应该是针对潜意识的回应并能给受导者更多成功快乐的,同时是“三赢”的,这份承诺里应包括清晰的时间和行为标准。
[4] 若受导者明白潜意识的回应但不能同意,可以询问潜意识:“这样能够帮助我、让我更好吗?”不断地用这种询问方式,直至找到一个符合受导者最佳利益,同时“三赢”的答案。
第五步:对潜意识说过“谢谢”之后,集中精神重复做解决效果的手势多次,由快渐渐变慢,大脑里亦只有这个画面。这时效果便会出现。
第六步:如果潜意识仍然没有回应,可能是:
[1] 受导者尚未完全放松,应重做状态调控。
[2] 受导者过去极少与潜意识沟通,或者过去经常责骂潜意识,这时要引导受导者对潜意识多说些肯定它的重要性,感谢过去的照顾和答应以后多与它沟通、欣赏它的话。
[3] 如果潜意识在坚持一个障碍性的“身份”,可以引导受导者说“无论怎样,我有资格、也有能力得到更多的成功快乐”,然后进行第五步。
这个技巧中,取得潜意识的支持是效果的保证。为了获得潜意识的支持,再介绍一个简单的运用经验元素法:
[1] 用一幅景象(在脑里)代表那份头痛,景象中首先要有制造头痛的动作(例如用铁锤击打头部),然后想象在铁锤下加枕头(一个、两个……),注意头痛是否开始减轻。
[2] 改变景象的颜色,使之更柔和、舒服、平静。
[3] 把景象放入银幕,把银幕的外围缩小。注意询问受导者对疼痛的分数定位是否随之下降。若有需要,制造“双重抽离”(想象自己从空中望见自己坐在座位上,看着银幕)。
[4] 把景象继续缩小至一个气球般大小,想象它如气球般轻而慢慢升起、远离,直至在很远的空中消失。
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技巧可以灵活变化,适用于身体上其他的轻微不适,通常都会有效。其中最重要的是:
[1] 把问题形象化。
[2] 抽离。
[3] 改变经验元素。
如果没有效果,一般有三个可能:
[1] 受导者心中对这个方法有猜疑。
[2] 在受导者潜意识中,这份头痛是与一些深层(身份或身份层面的)因素有关。可请受导者在心中问问潜意识想不想把头痛解决,再对潜意识承诺其他需要处理的因素将会在适当的时候处理。若潜意识同意,再用这个技巧便会有效果。
[3] 需要注意,当身体出现不适(如头痛)是一些疾病的症状时,则应尽快去找医生。
1.6 察觉本人与身边人事物的关系——察觉力训练
情绪感觉就是能力。上台面对一千人演讲所需的是一份自信的感觉,面对想激怒你的人所需的是一份平静的感觉。所以,情绪感觉就是能力。一个人曾经有过成功、快乐的感觉,就是说,他潜意识里已经有产生这些经验的能力(脑里已经有获得这种感觉的神经网络)。一个辅导者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受导者去找回已经存在的网络,并重新启动它。
情绪感觉在潜意识里产生,在产生后可以由意识测知(但并非一定会这样)。情绪在潜意识里产生后,需要把信息传到“前额叶”,我们才能有意识地感觉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这两个部分的神经网络不活跃,一个人便往往需要别人提醒,才知道自己有情绪。
要有效地运用潜意识的庞大力量,要更准确地清楚身体每一个部分的信息,我们都需要跟自己的感觉在一起。这点听起来可能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事实上很多人是活在跟自己的感觉“分了家”的状态中。很多人在早期孩童阶段就被教导要用理性去克制感性的不羁,对情绪有了错误的认知,更被教导凡事面前逻辑分析、认知讲理的重要。所以,在今天的社会里,充满了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无能为力的人,他们虽然知道“应该的道理”,却无力实践。
人其实有充分的能力去每天活得轻松满足,人生成功快乐,我们只不过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能力而已。若想做出改变,第一步就是跟自己的感觉在一起。你在看这些字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你身体里面的感觉,比如胃的感觉、肩膀的感觉?你也可以注意一下你内心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有些什么情绪。再进一步,你便可以学习跟潜意识沟通的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