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河的原风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收获的季节

收获的季节是一幅伸展的画。

底色是稻子般金黄色的,花边是翠绿的藤架,人物是劳作的人群,场景是辽阔的田野。

清清的河水是动景,飞翔的小鸟是动画里的主角。

生活因为劳动而改变,劳动因为向往而有动力。

父亲和母亲在外承包的地又开始收获了,卖了几茬藕之后,父亲又拿回来一卷十元的票子,交给奶奶。

奶奶跟叔婶商量了之后,决定把盖房的借款全还掉。

这么说来下一拨收成就可以净剩下了。

奶奶招呼小叔拿纸笔来算一下,如果买二台象春雷家那样的电视机要多少钱?

再算算过年需要花多少?

今年要过个翻身年了!

我听见奶奶跟小叔说话,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要买电视机了咦,再也不用到春雷家去看了,坐在家里躺在被窝里就能看了。

这是多么美的事呀!

父母亲在外承包这两年的地回报真是不小啊!

奶奶说了,这盖房款还清了之后她老人家就再也不当家了,我家和小叔家分开,各家挣的钱各家管,她老人家要过点清静日子了。

这一天的早餐奶奶特意去水生家的早点铺买的。奶奶说他家早点铺的生意还不错。

虽说口味一般,但胜在位置好,来往经过的人多,客流量有保障,每天收入应该还是不错的。

水生妈见到奶奶自然是十分高兴,感谢当初奶奶这个出主意的人。

水生妈告诉奶奶,水生的早点铺,租金也交点,但真的是很少,也就那么意思一下而已,但每天收入的钱,足够家庭生活开销和两个小孩的用动了。

秋芸藕站上月走了的那拨客人又回来了。

他们这次带足了现金,决意包销七家村的莲藕。

这次就不是订金的问题,是按六毛全款付一万斤的,那就是六千元一次性付断。

几个顾客是财大气粗,毫不含糊的付了。

秋芸拿着这笔钱一部分发到各户手中,凡是拿到订金的人家收藕的季节就要保证相应的莲藕送到秋芸的藕站。

拿到的订金,又交到七家村队长小毛手中做了修水渠的经费。

当然,还是不够,差一点零头,秋芸老公红兵执意要出,谁叫他生意做得好呢?

一切俱备,只待冬天枯水时节农闲时,大家就开挖动工了。

农闲时节,妇女们去秋芸的藕站洗藕挣钱,男人们就去挖七家村的水渠了。

挖水渠也是有工钱的,只不过相比较外头,还是偏低,毕竟是有帮忙的成份在里头,乡里乡亲的,哪能针过线过计较那么多?

全饮马河大队没有外出的男丁都来了,挑土的推车的砌砖的好不热闹。

大家习惯了以前在晋河大堤筑堤的路数,一切都井井有条。

四元正在挑着一担土从建民大叔身边经过,大家开始跟他说笑,

“四元,等你家这渠修好了,再丰收一年,明年你就要娶媳妇了吧。”

“娶啥呀,八字没一撇哪”

“中秋节不是去女方家上门了吗?怎么叫没一撇呀?“

“黄了,光我有意人家无意啊,女方看上别人了,找了一个在城里上班的人,有文化“

三改说:这叫什么呀?这叫“我本将心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哈哈哈………

“说的就是我们修的这个沟渠“。

哈哈哈……

“愁什么呀,生活好了有钱了,找金媒婆再说一个,不愁娶不到媳妇儿“,有人劝慰道。

四元说不急我还小呢,过几年再说也不迟。

午饭来啰!

水生挑着饭担来到了工地。

提前一天做好的馒头和早上五点起来熬好的大米粥,春雷饭店炒的简单小菜,土豆丝,萝卜片,大家也都不是那么讲究的人了,有口吃的就行。

水生边盛粥边拿馒头,客气地请大伙吃饭,他也心知肚明开早点铺也是爱民大叔对他的关照,心中感恩做点回报的事情了。

建民叔说现在这个场景好熟悉啊,好象又回到了人民公社时期吃大锅饭的年代。

大伙呵呵笑起来,说还真是哩,你老人家是不是还舍不得合作社的日子啊?

建民叔说还真是舍不得,那时个人人干劲都多大啊,一心听从国家的号召多打粮,热血沸腾呀,哈哈哈………

“有现在吃得饱么”有人问。

“那还是现在吃得更饱”,建民大叔笑眯了眼说。

周书记正在用锹铲土,说了句有高度的话:“现在虽然说跟以前体制不一样了,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得继续发扬。”

大伙说周书记给咱这个小水渠起个名吧!

您看我们虽然没有红旗渠那么大,但再小的水渠也得有个名字吧?

大伙有的说就叫七家渠吧。

周书记说我没多大文化,只是希望这个水渠修成了能给庄稼带来丰收,所以水渠里一定要有个“丰“字。

“那就叫丰收渠吧”,有人提议。

“太普通了,没特点”,有人反对。

“这水渠修成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会在旁边种一棵梨树,我看就叫“丰梨渠”吧“。周支书最后表态说。

大伙一致鼓掌叫好。

有人起哄说修成那天要去把兰英、秋芸她们叫来唱戏,以示庆祝。

建民大叔说我看你是想挨揍了,兰英现在哪有功夫唱戏给你们听,秋芸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小心她的铲刀!

大伙笑得更厉害了。

历经了整整一个冬季农闲的时间,丰梨渠的工程才算完工了。

挖好沟渠后,水渠台基种绊根草固坡的事就交由小毛队长去安排了,周书记反复嘱咐,按照可行性报告上的来,一点细节都不能含糊。

包括凉亭和梨树,也要按照要求来。

有人说周书记:“您这个要求也太精细了吧,不就是个水渠吗?要象绣花似的那么一板一眼吗?”

周书记答:“知识分子说的话,我们每一句都要尊重,知识就是力量嘛,不能按照我们的土办法来。”

大伙都笑了:知识分子放个屁都是香的。

不知是不是天意,修了“丰梨渠”的七家村,再未闹过水灾,风调雨顺几十年,现在的七家村,成了富得流油的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