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小米裂变的三个关键节点
2010年4月,小米正式宣告成立;8月,小米发布MIUI操作系统;12月,小米发布米聊。这两个产品为小米积累了一大批智能科技发烧友。2011年8月,小米推出第一代智能手机——小米MI1,正式进入智能手机市场。
从2010年到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猛增,直至超越三星而占据行业榜首。当时,小米的市场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但与其他所有的品牌一样,小米的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一路高歌的小米在2016年跌入低谷,出货量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经过一年的调整,小米于2017年成功逆袭,上演了一出振奋人心的“王者归来”。2018年5月,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为了更好地理解小米,我们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1)。
图1-1 小米裂变的三个关键节点
手机爆发期
这一阶段是在2011年至2014年。初期,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线上渠道的红利,小米推出了两款不同系列的手机:一是专门为发烧友设计的售价1999元的小米,一是为普通用户设计的入门机——红米,售价仅是799元。通过高配低价、高性价比,小米手机很快俘获新一代消费群体,迅速占据了庞大市场。
2014年,小米售出6112万部智能手机,销售额达到743亿元,成功超越三星,成为国内手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市场份额增长至12.5%。同年12月,小米获得来自DST、云锋基金等机构的11亿美元的投资,企业估值达至450亿美元。
图1-2 2011—2017年小米手机销售规模(单位:亿元)
生态链布局期
这一阶段是在2014年至2016年。在实现爆发式增长后,无法对供应链进行有效掌控,一度成为小米成长道路上最主要的制约因素。2015年,因为供应链问题,小米MI5不得不推迟发布。全年没有重量级的新品作为支撑,小米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小米开始加快布局生态链。
小米的生态链创建始于2014年,整个生态链以手机为核心,布局了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三大圈层。到2016年,小米投资了77家硬件创业企业,其中有30家企业推出了新品,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在此后小米手机产品发展遇冷的阶段,这些生态链产品很好地维持了小米的品牌热度,帮助小米成功抢占了物联网风口。
新零售风口期
这一阶段从2017年至今。2016年,小米通过生态链布局实现成功逆袭,发布新品MIX系列手机,引领了一波全面屏风潮。同年,小米的高性价比策略在印度等海外市场获得了不错的反响。2017年,小米的生态链产品迎来大爆发。飞速拓展的小米之家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视为新零售的成功样本;“有品”平台也成为主流品质电商。
在产品和渠道的双重助力下,小米再次发力,并取得了比之前更好的成绩。根据旭日大数据统计,2018年,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19亿部,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所占份额为80%,与2017年相比增长较大。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小米之家在全国门店数量已经突破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