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业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若干思考
(一)文创产品是行业博物馆各项工作成果的转化物,其内核是知识
文创产品开发是大势所趋,虽然行业博物馆要兼顾社会利益、行业利益和自身发展利益,但其公益性特征不能改变,这是由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决定的,它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开发文创产品的目的也是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就算募集了部分资金,也应该只是手段。行业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行业文化,提升和捍卫国家的软实力的宗旨不能改变。这中间既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又有守住底线、不跑偏道的问题。
从生产链的角度出发,行业博物馆的强项是行业文化资源的保管和研究,却不具备文创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优势,其在生产链中应该处于前端,而不能简单地直接归入文创产业。比如中国水利博物馆开辟的“水与人类文明”展区,需要以六面巨幅铜浮雕表现一个宏大的主题,首先就要面对分项和内容的问题,该馆研究部门在历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百余页的创意文本,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而如何把文本变成铜雕,则需要艺术创作机构来实施,两者的关系有些类似于编剧和剧组的关系。因此,在生产链中,行业博物馆的作用是把优秀的行业文化精髓从馆藏的原生态文化资源中挑选出来,进行通俗化解读和加工。
文创产品是行业博物馆科研工作的成果,与开发产品时以顾客为导向是不矛盾的。通常意义上的顾客导向,是指厂家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产品。而行业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是基于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是资源,再在开发文创产品时引入顾客导向,相互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行业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生产链
(二)文创产品开发的基础是行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
对于同样的文化遗产,不同的研究团队关注的角度各不相同。以古代水利工程为例,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相关文件可以看出,水利部门更多关注的是这些工程在效益方面的数据,包括工程数量、总容积、实际灌溉面积等各类静态和动态指标。但是由行业博物馆实施的不可移动水文化遗产调查,则更多关注这些遗产的名称、位置、年代、级别、所有权、保存状况等信息。不同调查机构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不同,必然导致调查的结果以及后续研究的差异性。
行业博物馆在保存和传播行业文化过程中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优势是建立在对行业文化的掌握和解读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将行业文化精髓通俗化的“翻译”优势。
(三)文创产品开发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科研团队
许多分析行业博物馆发展问题的文章不约而同地提到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大体上都提到专业化团队的建立滞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易等方面。有记者采访我国著名水利史专家周魁一,他指出“研究水利的历史不了解水利怎么行呢?知道历史的普遍规律是必要的,但难以解决具体的问题,必须要有自然科学的系统训练,比如史料上的水利知识,学历史的可能只知其字面涵意,学水利就知道这种工程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由此可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难度和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用人部门可以多管齐下,打一套组合拳:一是坚持自主培养“多面手”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为具备这类发展潜质的人员提供成长的空间;二是积极加大与文化系统博物馆的交往合作,促进人才交流,建立内训机制;三是打造内部分工明确的学术型团队,博而专不一定局限于培养某几位专家,团队内各人都有自己的专业力量,协作分工,弥补通才的不足;四是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引入项目制等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
(四)行业博物馆通过孕育和孵化文创产品,进一步发挥经济乘数效应
行业博物馆开发文创展品,能够对所在地及周边经济产生拉动效果。最直接的贡献是对社会福利的贡献,虽然目前大部分博物馆都采取免费参观的策略,但按照消费者剩余理论,通过计算博物馆影子收益能够估算博物馆的社会福利贡献度。
另外,文创产品开发会带来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效果。根据郑彬(2017)的研究,文创产业的“完全产出乘数、增加值乘数和收入乘数分别为4.13、1.70和0.98,表现出较强的就业与收入拉动作用”。
王益澄(2016)等人的研究成果显示,浙江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园,但是产业园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小微文创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困难。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行业博物馆发挥自身公益特性,为小微文创企业提供一定的文化资源和知识输出,将是浙江文创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助力。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由博物馆等文化资源管理机构牵头,建立突破传统时空限制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园。
(五)政府应该建立和培育以文化产权交易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如果要保持源源不断的文创产品和相关知识产品输出,政府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提供公共产品是有成本的,文创产品可以被看作行业博物馆提供的附加值产品,其专业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专业能力的构建和积累也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文化创意产品最重要的价值是创新和创意,通过规范的市场手段,保护产品的开发机制,打通知识产品的交易通道,实际上也是在推进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此外,在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合理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甚至风险投资,也不失为解决开发资金不足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 于乐.文化创意产业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2] 单霁翔.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博物馆体系[J].中国博物馆,2014(2):35-42.
[3] 陈探戈,林治刚.西安行业博物馆公众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研究[J].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16:12.
[4] 国家统计局设管司.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EB/OL].(2012-07-31). 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207/t201207318672.html.
[5] 周魁一.让历史智慧照亮未来——访水利史专家周魁一教授[EB/OL].(2016-07-18). http://www.guokr.com/post/747251/.
[6] 郑彬.文化创意产业乘数效应的再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7(13):39-42.
[7] 王益澄,杨阳,马仁峰,等.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反思——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审视[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9(4):125-132.
(2017年度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