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性之笔任性畅游——公文写作的准备
在日常写作中,有些初学者往往提笔无措,缺少理性的指引;而另一些人动起笔来却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生搬硬套。这是不能“任性挥洒”、僵死刻板的表现。上述两种现象,究其原因,是不能很好地处理公文写作中“理性”和“任性”的辩证关系。
理性,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套路写作,减少写作的盲目性;任性,是随性挥洒,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理性,体现的是规范性,正如写诗填词要“合辙”; “任性”就是“随性”,它不是否定理性,而是在理性指引下的随性挥洒,是熟谙更多技法后的无所拘牵,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理性和任性,反映的是法度与自由、遵规与变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两者在写作中是辩证的统一。每一个文字工作者要通过写作理性的不断积累,在写作中获得更多更大的自由,努力用理性之笔从对现实工作的捕捉中,激起炫目的灵感水花。
在写作中要能既获得丰厚的理性,又能体现出挥洒笔墨的“任性”,必须加强对“人”理、“事”理、“文”理的研究。
一、对准喜好研究“人”。研究“人”是确定写作方向的需要。这里的“人”首先是写作要面对的领导。领导是公文写作指令的发出者、公文产品的消费者和写作质量的评定者。公文写作的质量如何,领导的评价至关重要。准确领悟领导在公文写作中的这三重身份,有利于提高执笔人写作的精度和效度。领导“指令发出者”的角色,要求执笔人开展针对性问题研究,如通知拟写,领导为什么要发通知?通知里要传达什么?领导要强调什么事项?等等。明白了这些问题,写作本篇通知的主要意图也就胸中有谱了。领导“产品消费者”的角色,要求执笔人要研究领导的消费风格,比如,他喜欢什么风格的语言,文雅一些还是直接一点?他一贯喜欢强调什么?哪些理念和事件他强调最多?他喜欢“大块头”的还是“短平快”的?他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揣摩,有助于我们写作的文章能投其所好,正中其怀。其次是受文的对象。受文对象是文件执行的主体,公文写作不能完全忽视受文对象的现实状况、物质条件、实践水平和主要诉求。例如,某管理部门发文到街道社区,要求加强对社区环境乱象的整治,包括破墙开店、渣土清运、广告乱设、流动摊贩、市政设施等的管理,这可能就要考虑很多复杂的因素,包括基层是否有这个权限?人力和财力可否具备?相关部门的协同社区能否牵头?相关设施的管理基层是否有这个资质?等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对相关的“活”能否下派给基层、如何来保障、怎么来协同等关键问题的处理,就不会“乱点鸳鸯谱”了,否则就会令基层叫苦不迭,于事无补,还引来骂声一片。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加强对一线工作的调研,掌握业务工作动态,对提高公文表达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相关的大众。有些文件的制发不只局限于本部门内,还要面向一定范围的社会大众,那么,社会大众的诉求、倾向、意愿等,都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如某城管部门要推进“贴心城管”专项行动,显而易见,主题是“贴心”。围绕“贴心”,首先要想到的是“贴”谁的心?他们最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贴心”的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城管部门,“我们”该如何去“贴心”?“我们”的特色举措有哪些?通过对“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的深入研究,文章的内容就会渐露端倪,浮出水面。
【例1】××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贴心城管 共建美丽家园”行动方案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九大行动”分工责任表〉的通知》(市委办发〔××××〕××号)精神,为切实推进“贴心城管”专项行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为民、靠民、亲民”理念,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夯实城市管理群众基础,打造贴心城管,共建美丽家园,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做出积极努力。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全民共管。
(二)坚持以人为本。
(三)坚持条块协同。
三、目标任务
实施“三大工程”,推进“贴心城管三年行动计划”(××××—××××),让城管工作贴心市民、贴心企业、贴心基层,树立城管队伍新形象,推动城市管理上水平。
(一)拓宽服务,实施便民工程。
1.建设智慧城管。
2.深化为民服务。
(二)深化管理,实施亲民工程。
1.推进重心下移。
2.创新参与机制。
3.深化保洁保序。
(三)着眼民生,实施惠民工程。
1.完善设施功能。
2.改善水质环境。
3.强化城市安全。
四、组织领导
五、工作措施
“贴心城管”行动要着眼于创新体制机制抓源头,着眼于教育实践抓长效,着眼于问题整改抓成果。其具体举措为: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落实工作职责。
(三)提升队伍素质。
(四)强化社会宣传。
例1的写作,离不开对各方面“人”的研究。比如,“工作原则”三个方面,“全民共管”是对“所有人”, “以人为本”是对“服务对象”, “条块协同”是对“管理者”,由此看,角度比较丰富,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又如,“工作措施”四个方面,“加强领导”是对“领导层”,也就是工作的发起者;“工作职责”是对相关“各部门”; “队伍素质”是对管理者;“社会宣传”是面向“市民群众”。可见,就事情的保障而言,从对象看,涉及了相关各方面;从内容看,包括事情的领导、职责、能力、宣传,也是多样化、立体性、全方位。这样,写作的内容就不会单调、单薄。再如,对象需要什么服务?或我们将提供什么样的贴心服务?文章列举了便民、亲民、惠民三个方面,既是“我们”的宗旨,也是“市民”的诉求,紧扣了“贴心”的主题。
二、把握特点研究“事”。研究“事”是选取写作素材的需要。任何文章写作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公文写作所面对的生活,就是我们日常工作所从事的各种公务事件。“事”,作为公文的具体内容,正如我们缝制衣服所需的布料,并不是什么料子都合身、称心,料子的质地、色彩、搭配、剪裁、取舍等,都要精心选取和设计。我们如何在公文写作中对所从事的“事”做出艺术化的处理呢?除了要了解面上的总体情况外,还要抓住以下八个关键:一是背景资料。包括事情的要素、缘由、历程、影响因素、相关方面的关注和评价等。二是重要细节。比如,要反映背街小巷改造的成果,既要关注整体面貌的变化,也要搜集老旧街巷的今昔变迁、历史文脉的保护以及便民设施的完善等方面的资料,甚至某些住户的赞誉都要有所了解。掌握这些细节,有助于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三是存在问题。问题是办事的起点。要树立问题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对存在问题的研究。比如,从内容来看,有体制上的、机制上的、保障上的等;从方式上看,有技术的、管理的、物质的等;从类别看,有党建的、业务的、行政的等。四是特色亮点。要紧扣“新、独、优”,寻找工作的特色亮点。“新”,就是最新推出的举措或产生的效果等;“独”,就是“我有人无”的内容;“优”,就是平中见奇,高出一般。五是工作重点。包括领导关注的、社会聚焦的、影响深远的、投入巨大的、精心打造的、牵动全局的,等等。对工作重点的目标、举措、进展等,都要有及时、全面的把握。六是意义影响。包括直接的效果、间接的评价、物质层面的价值、精神层面的意义、近期的效果、局部的改进、全局的推动、长远的影响,等等。七是创新发展。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等,都应成为我们对“事”研究的重点,要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比较研究。八是深层思想。有些初学者对“事”的研究过于浮在表面,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比如,要写某系统为创建文明城市放弃节假日忘我工作的情况,有些写作者只是写到人熬夜工作的细节和特写镜头,那么,他们是凭着什么在无私奉献呢?如果挖一挖背后的精神因素,或者再与上级推进的作风建设有关活动结合起来,就会见到与众不同的思想清泉,可惜的是,不少初学者往往缺少更进一步、更深一层挖掘的意识。“行百里者半九十”,就差“最后一步到罗马”,他们的写作,也就很难反映出“事”的本质来。
对“事”的研究要重点把握八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做?就是要把事情的性质意义研究透。原因有:或是事情有价值,值得做;或是贯彻上级要求,规定做;或是自身存在问题,必须做;或是社会诉求,要我做;或是发展的需要,促进做,等等。二是做什么?包括事情的构成、内容以及哪些是主要方面、哪些是次要方面等。如就队伍的作风建设这件事来说,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三是谁在做?也就是做事的主体、涉及哪些单位和群体等。四是为(对)谁做?就是做事所服务或针对的对象,由此就可以突出做事的宗旨、目的、特点等。这里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城市”,还可以是“设施”。例如,“服务下乡”的对象就是市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象就是“城市”,当然最终是为了“人”。五是靠什么做?也就是做事的物质保障,包括组织、物资、制度、宣传等。六是围绕什么做?包括做事的理念,宗旨、原则、目的,目标等。七是怎么做?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做事的方式、途径和机制,包括设计、准备、确责、协作、创新、科技、力量等。八是做的结果如何?即直接的和间接的、当前的和长远的、本身的和综合的成效等。总而言之,我们一般是按“围绕什么,开展什么,实现什么”这三部曲来“理”事的。在对“做”进行“描摹”的时候,也基本可以按照三部曲的思路来写作。在表达“做”的具体举措时,如果要把“做”的层次梳理得再细一些,我们可以按照“应该做成怎样”(包括宗旨、目标、预期的效果等)和“具体如何做”(包括职责分工、内容细节以及工作的过程、机制、载体、重点、方法、举措、部署等)以及“做成什么”“影响如何”等方面来写,一般按照由虚到实、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由内到外的次序写。写作中,还可以对“事”分类处理,比如,我们可以按照事情的类别、来向、性质、程度、构成、过程、特点、对象等来写,如此更能体现逻辑性和层次感。
三、探究规律研究“文”。研究“文”是掌握写作技法的需要。关于文理的研究,包括体裁(文种)、立意、谋篇、结构、选材、语言、修辞、气韵等各个方面,如公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衔接、如何列提纲、如何安排线索、如何选取角度、如何结合,等等。我们所掌握的文理多了,下笔自然如有神助,势不可遏。如致辞讲话,通过对经典范文写作技法的研究,我们写作时自然有“法”可依,左右逢源。
【例2】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2017年5月14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代表我夫人,并以我个人名义,对大家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示热烈欢迎!(既然是欢迎词,所以,开篇突出一个“情”字。)
在座的很多朋友对北京并不陌生,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回忆(勾起回忆,介绍“城”,拉近距离)。北京是千年古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古)。北京也是一座现代新城,随着中国发展不断展现新的风貌(今)。北京更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东西方不同文明时时刻刻在这里相遇和交融(内外)。(面)
在北京,你可以游览古老的故宫、长城、天坛,也可以参观现代派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古今结合,倍感厚重)。你能听到中国传统的京剧和相声,也能欣赏来自西方的芭蕾舞和交响乐(中外结合,多元多样)。你会碰到衣着新潮、穿行在世界名品商店里的中国青年,也能遇见操着流利汉语、在老胡同里徜徉的外国友人。(选“点”:景、文、人,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粗线条地描绘和勾勒都市的画卷,写作要场景切换、内容变换、角度转换。)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哲理,承上启下,从现象到本质,从现实描绘过渡到原因揭示,逐步向主题靠近。)北京从历史上的小城,成为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更进一步):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家园,拥有共同的命运,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跨越时空,提升高度,由古而今,由点到面,由实转虚,以宏阔的笔墨揭示真谛,升华主题,表面是说中国,实际在说全世界;表面在自我说理,实际也是说给在座各位,隐含真意不言自明;也体现了前文铺垫蓄势的作用。)
(宕开一笔,从远处落墨,开始拉开叙事的序幕,逐渐转入“一带一路”正题。)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饱含赞美之情。要说“事”而从所说之事的由来说起,古今结合,以古鉴今。)
今天,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引出所叙之“事”后先谈对该“事”性质的认识。顺时间之势而下,顺文意之势而下,自然流畅。)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将成为拉近国家间关系的纽带,让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各国互尊互信,共同打造和谐家园,建设和平世界。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把每个国家、每个百姓的梦想凝结为共同愿望,让理想变为现实,让人民幸福安康。
(上述四个自然段以“一带一路”为线索,精选典型,串珠成链,阐述“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的文明交流、和平安宁、共同发展、美好生活的四重使命,实际上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渴望”“期盼”“追求”“向往”情感交织,文意不断递进,由近及远,由实转虚,揭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宗旨,意义简括而深刻。)
今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成功举行,大家讨论热烈、成果丰硕(转到记叙此事的“会”上)。明天,我们将在雁栖湖畔举行圆桌峰会,共同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一带一路”建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先谈感受,然后“跳笔”,简述会议任务,最后一句由上一句的规划合作大计顺势展现一幅广阔的画面,令人遐想,预示无限美好的未来,前景值得期待,以激起大家的憧憬和积极参与。)
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上文对所写之“事”的目的、宗旨论述已足,当前方向已明,接下来自然要面向未来,寄望于“人”。顺前文之势,描绘一个期待和预料中的美好前景,再次转笔,写对“人”之所“盼”。这里,运用包含寓意的笔触,象征意味很浓,也引起下文)。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两句“我相信”,从“人”的努力与“事”的意义两个方面着笔,互为关联,共同促进。最后在“流传久远、泽被后代”的无限广阔的画卷和人的美好畅想中收笔,可谓言近旨远,余响不绝,具有无限的韵外之趣,味外之旨。)
现在,我提议,大家共同举杯,
为“一带一路”建设美好未来,
为各国发展繁荣,
为这次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为各位嘉宾和家人健康,
干杯!(完)(祝福语的排列,由近及远,由事而人。)
通篇看来,全文实际上写了六个字,情—城—事—会—人—情,以情起,以情结,首尾圆合。因为是欢迎词,所以“情”字当头,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既然客人新来乍到,所以要拉近距离,熟悉所处之地的人文历史,所以接着介绍“城”;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的?当然是共商大事,所以,转而写“事”,这也是中心主题;通过对“事”的介绍,说明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事”是在“会”上讨论的,所以借“会”说“事”;而这一切离不开“人”的努力,所以,顺势要写对“人”的期盼;而“人”对“事”的追求最终要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最终提出希望和憧憬,也就非常合乎逻辑。由此看来,本文可谓左勾右连,前后映带,主题突出,层层递进,丝丝入扣。上述六个字即道出了致辞稿的写作真谛。此外,本文主要采用了远近结合、内外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彼此结合、人事结合、叙议结合等方法。这是文章内容充实、层次丰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