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试水践行
2009年年底,周贤心里揣着公益这个热乎乎的小火苗回到了祖国,满怀信心开始了她的慈善计划。她先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前期市场调研,在尝试了多个方向以后,最终决定创立慈善商店。然而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在中国开慈善商店完全不像在英国那样简单。慈善商店模式在英国已经成熟,并渗透到社会的肌理当中,能做到一个志愿者管理一家店铺,并且大部分店铺都是免租金的。而在中国,慈善商店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公益方式,无论是公众意识、政府支持,都远远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此时国内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慈善商店,但由于实体店租金贵,营运成本高,风险大,真正能撑下来并经营良好的非常少。周贤觉得自己的公益之梦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于是她边求学边探寻适合在中国创办社会企业的路径。2009年9月,周贤终于找到了节省成本、降低风险的好主意——她看到国内淘宝网做得风生水起,网络购物所占的销售份额越来越大,周贤灵机一动,产生了将“电子商务”与“慈善商店”相结合的想法,她要借着电子商务正火热的机会,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公益平台。然而,周贤的一些亲朋好友却提出了异议,有的担忧“在社会普遍信任危机的状态下,创办网络慈善商店缺少捐赠来源”,有的则担忧“纵使收到捐赠物,会不会有人来买?”他们普遍认为,周贤的想法过于前卫,不符合国情。面对亲朋好友的好心劝阻,生性倔强的周贤掷地有声地说:“任何事情如果在做之前就‘打坝’拦截,只能故步自封,我就要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干就干,周贤开始四处筹集资金,准备打造她的慈善商店。她拿出了自己的50多万块钱,然而这点资金远远不够她打造网上慈善商店,但是她的亲朋好友不理解她,他们不愿给予周贤更多的支持。幸运的是,她的想法获得了其他团队伙伴的支持。
对于寻找团队伙伴,周贤从来不认为是件难事。既然不懂技术,就去找懂技术的人入伙;不擅长营销,就去找懂行的合作伙伴。在相同价值观的引导下,理念相同的人开始加入善淘网,成为善淘的创始团队,大家都坚信这份工作会带来快乐。善淘网的创始团队是一个跨度很大的团队:联合创始人香港大学法学硕士徐璇、残障人士孙夏燕、负责搭建整个善淘网技术平台的计算机硕士钱荣、曾任联通高级客服经理的小辰、在知名企业担任过买手的Lily等人,大家都为了共同的公益梦想走到一起。其中包括她在内的数名善淘网成员都曾有留学英国的经历,这也为她们后来的创业开启了一道灵感大门。团队最开始只有周贤、小辰、钱荣3个人,孙夏燕、徐璇、Lily后来陆续主动加入。
孙夏燕出生于1982年,在她12岁那年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右腿。2005年,孙夏燕本科计算机专业顺利毕业,为了就业,她还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过她发现,即使自己在残障人群中条件较好,想获得一份“正常”的工作依旧困难重重。201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了正在筹建的善淘网,就主动投递了一份简历。很快,她成了善淘的第一位员工。
在伦敦求学时,徐璇曾在一家慈善商店做了四个月的义工。这段经历让她对慈善事业充满了向往,2010年回国后,她开始关注国内慈善事业。同年10月份,她知道周贤在筹备善淘,这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她主动加入了善淘团队……
周贤感觉这一次的创业完全与以前不同,因为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企业“善淘网”的征程。周贤并不喜欢将一个人定义为创始人,“我觉得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创始人,都很重要”。从2010年的春季到秋季,周贤和创业伙伴们每周都定期出现在一家咖啡馆,为善淘网的雏形而争论不休,时而沮丧,时而兴奋。
6位团队成员经历了多番困难,最终筹集了100多万元的资金,并于2010年10月在上海成功注册“上海聚善助残公益发展中心”。为此,善淘所有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同时她们的内心也很彷徨。此时周贤担任善淘首席执行官(CEO),同月,善淘网获得了英国创意商业大赛中国赛区的第五名。同年11月,善淘网在香港社会企业高峰会上拿到内地赛区的社会创新冠军奖项,并入围了《南方周末》评选的“幸福中国”公益项目榜年度公益20强。经过多方筹备,善淘网终于在2011年1月上线测试,3月正式开始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线慈善商店”。
周贤和创业团队对善淘网域名“buy42”寄予美好愿望,它意为“buy for two”,用助人的心态来买东西。与国外的慈善商店不同,周贤将善淘网的模式制定为通过在线销售企业及个人捐赠的闲置物品、各类公益商品等,协助慈善组织和公益机构进行在线筹资。换言之,出售一件商品,就完成了一次公益筹资。同时,善淘会按照个人愿望,将募集资金捐赠到捐赠者和购买者指定的公益项目中。
善淘网在商业和公益模式上的创新,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著名经济学家杰里夫·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就将善淘网作为共享经济的案例之一。哈佛大学教授Nathalie Laidler-Kylander也曾将善淘网写进哈佛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