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启CSA
2011年10月,石嫣和福建小伙子程存旺在“小毛驴”举办了一场自行车婚礼。石嫣和程存旺曾共同就读于“三农”专家温铁军的门下,他们在农场成婚,婚宴食材都是自家地里的蔬菜,而新娘石嫣则“拿着一颗西兰花就把自己嫁了”。
“你要实现什么理念,自己先要活出来。”石嫣说。会员的支持加上导师的帮助,“小毛驴”似乎成为CSA在中国实践的标准范本。一时间,来“取经”的人越来越多,石嫣一天最多要接待五六拨参观者。
然而,在“小毛驴”步入正轨后,石嫣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去离北京市中心更远的通州探索另一种模式。她想建立一种中介组织,试图重建两种信任:农民和土地的信任、农民和市民的互信互惠。众人不解,石嫣解释道:“‘小毛驴’最初打造出的旗号是社区支持农业和农民,但是到现在农场劳动的农民是雇来的,替人打工,工资不高,谈不上受益,模式缺乏决策权,并非自己理想中的农园。”“‘小毛驴’的参与方很多,有很多理念和我们不完全契合。另外,‘小毛驴’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市民参与积极性高,大都带有食品安全生产自救的心理,因为他们能从参与中监督到食品的生产流程。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收益。”石嫣的丈夫程存旺博士说。
如果农民不能从土地耕作中得到相应的收益,不能和土地建立起相应的信任和感情,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特供”“家庭农场”“农超对接”都难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012年8月2日,石嫣夫妇及同事一起创办了“分享收获”农场。他们借鉴日本“守护大地协会”的经验,让农户的生产以家庭的形式进行,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生态有机耕作,以保证食品健康、安全。
与“小毛驴”农场中雇用农民的方式不同,石嫣这次要把农民当作合作伙伴,和他们一起协商制订生产计划和生产规范,推动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采用有机种植。石嫣给自己的新农场起名叫“分享收获”。“分享收获”和“小毛驴”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分享收获”团队从具体的劳动耕作中脱离了出来,让农户也成为这个模式的一个主体,具体的生产由寻求的合作农户负责组织实施和与村庄对接,石嫣团队负责安排生产计划和在地化监督及标准制定。这样,“分享收获”团队能避免过去那样直接和农民打交道。处理农民之间的内部矛盾问题要耗费大量精力,现在则把更多精力放在安排生产计划、监督生产流程、招募消费者会员和把关配送质量上。这种模式也不同于以往国家曾经推广的“公司+农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