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高校:创业精神引领专业创新发展:行走的新闻2017年度新闻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老师,我们拿了总冠军”——记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专业名片

体育教育专业于1994年招收本科专业,2007年获批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获宁波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07年12月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 2010年10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并完成验收结题;2012年5月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本科院校“十二五”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现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3门,省教学团队1个;在建设期间新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主编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2005年获得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总冠军,叶萍等10人次获得教育部最高奖——新苗奖;2010—2016年期间本专业学生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中学综合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体育之魂,优良之基

他是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带头人,他是当年杭州大学体育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经历了三校合并,见证了体育教育专业在中国的兴起,他认定科学运动,将制定运动策略放在提升学生运动素质的第一位,他就是陆亨伯老师,体育教育专业的辉煌就是他的骄傲。

“陆老师,西安那边的基本功大赛,我们拿了总冠军!”电话那头传来激动的声音。

电话这头的中年男人冷静地举着听筒,拿着报告文件的手微微颤抖,无论怎么样都掩饰不了他内心的喜悦之情,沉默良久,他放下手中的文件,靠到了椅背上,对着电话听筒,吐露出了他的认可:“你们太棒了!”

2005年10月29日,当宁波大学体育学院301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响彻整个楼道的时刻,这注定成为宁波大学体院自成立以来绝不平凡的一天。

时间倒退至10月初,宁波大学体院成立十人团奔赴西安参加西安体育学院承办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此十人团是通过教育局“先抽选再训练”的方式组成,临行前,十人团受到了宁波大学最完全的教育体系的训练,就为了能在全国基本功大赛中斩获一席之地。

“沉着冷静,努力发挥出最好水平,为宁波大学争光。”这就是陆老师在十人团出发前给予他们的最真挚的鼓励。经过一个月的奋力拼搏,宁波大学代表队在激烈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不仅在足球、篮球等体育实践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甚至在体育心理学、卫生保健理论等素质考试中也名列前茅,在计算机和外语口语辩论等综合性能力测试中独占鳌头,综合成绩远超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同类一流院校,最终获得了全国体育教育基本功大赛的总冠军。

十人团载誉归来,其中的一位参赛学生陈于和说道:“我本是体育专业一名普通学生,因为这次比赛的机遇,让我接受了体育教育专业严苛的培训,正是因为这些训练,才让我变得与众不同,让我有了辉煌的成就,没有人知道我们付出了多少艰辛,但是我们共同见证了属于宁波大学的荣耀,我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体育教育专业的栽培是分不开的。”

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贯彻以学生体育良好教育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学生更好的体育未来发展。

经过这次比赛,宁波市教育局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形成了三个目标层面,第一点就是要有专业自觉,由“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从而使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接受;第二点就是培养“多能一专”的能力;第三点就是讲求“智能平衡”,使得理论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相平衡。

为了响应宁波市教育局培养体育人才的号召,也是为了不负这次比赛中所获得的成果经验,陆亨伯老师带领体教专业的核心团队开始了上下求索的过程。

“当下国民身体素质降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公民体育意识没有形成。”陆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的团队开始针对公民健康体育习惯的养成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了目标——体教专业所培育出来的体育老师,需要对他人的体育活动作出更为科学的指导,在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想起那次接到报喜电话的时刻,整个人都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陆亨伯老师的脸上难掩激动之情:“正是因为那次比赛宁波大学获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我们才会更加坚定地探索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才有了之后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获批重点专业,成为品牌专业的可能。”

经过十余载的风风雨雨,陆老师总结出了更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们去探求体育教育的本质。

“比如一个推铅球的动作是既定的,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做好这个动作,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钻研其中的原理,更重要的,也是我们专业最根本的,是要告诉学生以后如何去教别人。”陆老师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时候举了很形象的例子。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陆亨伯老师带领团队不仅最终取得了硕果累累的业绩,其间获得的荣誉也是数不胜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陆老师团队的不懈努力,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在2007年获批成为宁波市重点专业;2012年获批成为宁波市品牌专业;2016年完成宁波市教育局验收结题,其间体育教育专业又获批成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2010年获批成为国家特色专业。现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3门,省教学团队1个;在建设期间新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主编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体教专业的扎实基础便在此建立、夯实,为创新培育做好了发展准备。


运动为骨,精神为翼

“体育专业应当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我们专业和其他普通的体育课区别最大的地方,学生的精神塑造对他们的成长影响非常大。”陆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秉承教育学生体育能力,更培育学生体育精神的教学原则,十年如一日,坚持将体育与科学进行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他们养成科学的体育习惯和核心体育素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舞蹈房的时候,一个亭亭玉立的身影便在空旷的房间里翩翩起舞,连贯的动作,高难度的技巧,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循环着,没有他人的雀跃欢呼,也没有雷鸣般的掌声,只有汗水时时刻刻陪伴着她。

“生命是短暂的。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不怕付出心血和汗水。”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研究生邹琴如是说道。

邹琴获第十二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冠军

邹琴在2006年凭借专业课全省第一的好成绩考入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在体育学院获得了最严格的训练,三年后,她顺利进入了国家队。

“每一个运动员的对手就是自己,运动员要打败对手先要战胜自己。面对困难和失败,得有一颗平常心。”邹琴在考入宁波大学之后,接受了系统的健美操训练,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训练场地,晚上又是最后一个离开,日复一日,她坚持着枯燥乏味的动作,忍受病痛的折磨,即便是风吹雨打,她都选择了坚持。

进入了国家队后,带给邹琴的感受只有两个字——痛苦,每天早上6点钟便要早起拉韧带,训练到晚上9点钟,日日如此,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在宁波大学学习时受到的教导,体育教育专业带给她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动力,在体育教育专业求学的过程中,体教的老师所教授的体育精神已然深深地扎根在了她的心里。

邹琴和队友赛后合影

2011年,她站在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战场上为国拼搏,在团队中有一人伤病退赛的情况下凭借沉着冷静的发挥和顽强的毅力奇迹般夺冠。

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是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体教专业作为一个老牌专业,需要创新,需要跟着国家发展与时俱进,需要有所改变。”陆亨伯老师说道。

宁波大学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立大健康研究院,将“研、学、产”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016年10月22日,当宁波大学大健康院的挂牌仪式在西校区顺利落下帷幕的时刻,陆亨伯老师的内心长吁了一口气,仿佛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一直以来希望将体育科学化、医学化的梦想得到了实现。

陆老师的观点是——“只有将体育与医学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才能保证好的体育习惯的养成。”

大健康研究院宗旨的逻辑顺序是先研究,即对生物力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探讨如何将体育和科学进行融合、体育生活化等问题,这是团队的研究方向。从培养的方式上也在进行改变,一个是培养目标还需要修整,北师大研制的、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里提到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积极响应的一环应该明确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做出的贡献在哪里,比如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外一点就是清楚对于体教专业的在读生,他们的核心素养应当怎么样培养,怎样拉动其他的核心素养共同发展,要明确最关键的培养目标,动一发以牵全身。

大健康研究院挂牌仪式

体育教育专业正在以六个维度的层面培养学生,文化维度保证体育生的文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还要保证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学习,经过研究认识到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人的发展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还有独立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体育技能、自身的教学技能等,现在宁波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对教学质量的治理,进行开放式的办学,不仅体育学院的老师办学,还可以聘请外面有能力的相关人士来进行教学活动,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由社会和体育学院共同合作进行体育教学,这是目前也在努力的一个方面。


运动之才,成果永存

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建立了相应教育实践基地,根据宁波大学要求已建成体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校内教育实习见习基地,完善校外名校实习基地,现实习基地有镇海中学、鄞州中学、慈溪中学等,并与这些名校建立互动的长效机制。

在对外合作上与安踏、法国OXYLANE集团等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师生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横向课题立项率显著增加。

2014年5月18日,杭州师范大学承办的浙江省第九届“挑战杯”泰嘉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这是一场关于创新创业的比拼,是体现当代大学生崭新思维技巧的对抗。

“你们是代表本专业去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你们都是本专业的优秀人才,你们要让别人知道,我们不仅在体育教育上有建树,在创业创新方面也有很多想法。”陆老师对体教专业的创业参赛团队寄予了厚望。

“挑战杯”开幕

“我们认为在处理资金运营……”辩论台上的同学们进行着唇枪舌剑的争论,面对评委的种种质疑,沉着应对,对答如流,一位同学发言完毕之后紧接着下一位同学继续同评委进行问答的对抗,成员之间的默契和答辩的高水准让评委们连连点头,参赛组员的脸上虽然已密密麻麻地渗出了汗珠,但是依旧保持着自信的微笑。

“一等奖!我们是一等奖!”经过了评委们的层层筛选、许久讨论之后,评委代表微笑着有力地宣布了大赛的获奖名单,当评委代表念到宁波大学体教专业的时刻,队员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评委手中的获奖名单,有的甚至仰头闭上了双眼,等待着评委说出下半句的时刻。当评委代表宣读完毕的时候,所有成员都像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一般,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高兴得像个拿到了心仪玩具的孩子一般。

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主持完成的《禹州市华锐电瓷电器有限公司项目运行报告》荣获实践创业竞赛一等奖,这是体教专业学生在创业领域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在宁波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王杏、刘建秀、池邵威等研究生获得校赛三等奖,2010—2016年期间体教专业学生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中学综合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创新创业要抓得牢,自己的本职工作更不能忘,全面发展才是我们专业的特色。”陆亨伯老师这样总结了体育教育专业。除了创业实践方面,体教专业学生在运动竞赛成绩突出,成果斐然,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分获14枚金牌、30余项冠军,冯极同学代表中国队参加2013年第三届亚洲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男子团体和男子双打两个项目的冠军。

实践能使人进步,通过一次次的磨练,宁波大学体教专业在风雨中更加成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快速提升,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98%。2012年12月以后本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专业的建设方案的实施,又有新的突破。2015年本专业学生就业率98.7%。

为什么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能够在众多同类专业中出类拔萃,获得如此多的成就呢?陆亨伯老师对专业培养模式提出了认可:“宁波大学体教专业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独树一帜,讲求‘三个结合一个利用’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结合课程体系研究,构建师生互动的实践创新平台,规划开放型教学实验体系,进行开放型教学试验体系的实施方案研究。”

宁波大学大健康研究院

这份建设成果来之不易,受到千万赞扬,曾几何时,陆亨伯老师作为专业的带头人,居安思危,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小赵啊,扩大招生这件事还是需要改革。”望着办公室外亭亭如盖的樟树,陆亨伯老师小心翼翼地摘下了眼镜,抿了口茶。伴随着成果的丰收,体教专业也尝试过扩大招生的政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体教专业的学习,让更多的人才展现他们的风采,但是一年的实验下来,发现扩大招生反而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下降。

“扩大招生还是太心急了,还是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来,把招生数量先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保证学生的质量,我们不能误了学生,也不能误了社会。”陆老师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体教专业最终将招生人数稳定在80人左右,做到了既保证数量,也保证了质量。

面对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陆亨伯老师说道:“经过了这些年的探索尝试,现在的专业面貌蒸蒸日上,但这永远不是终点,我们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像现在的博士生过分追求理论知识的研究,抛弃了对体育本质的认知,不均衡发展是体教专业学生面临的大问题。”

因此,体教专业的核心团队修订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吸收近年来相关学术领域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体教专业不断加强与国外境外教学研究机构合作。与国外和港澳台教学机构、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如台湾辅仁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利物浦大学等高校,加强在师生互访、交换、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广泛交流,运用世界先进教学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开展多元化的交流合作。

一张旧式木桌上,叠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文件,一台电话机,面向东面的座位是陆老师十几年如一日未曾变更的,抬头便可见窗外的大樟树,四时更替,大树也换了几批新芽,陆老师就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接到了无数同学的喜报,审阅了无数专业改革的文件,见证了体育教育专业的蓬勃发展。

正如陆亨伯老师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生命需要运动,体育教育专业如同一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照耀着每一位热爱体育的学生成长,让他们带着体教专业的光芒洒向祖国大地。

专业评价

随着宁波大学“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这个专业在课程、教材等教学基础建设上取得了快速发展。科研工作一年一个新面貌,教学科研的整体实力和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十五”以来,体育学院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体育学院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专业发展势头喜人。该专业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文/图:王珏 张逸凯

指导老师:刘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