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与路径拓展:宁波跨国经营企业典型案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本研究分析框架

一、分析框架

基于上述理论与现实背景,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案例研究,在梳理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模式后,结合宁波盛威、华翔集团、宁波西赛德等9家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梳理总结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及其优劣势,同时,结合相关研究分析,就能更好地对促进宁波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部分相关对策与建议。通过此次研究,我们真切地希望能够为宁波市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制定以及宁波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上提供借鉴与参考,以此推动宁波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更好发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一是理论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与分析,在较为充分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就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进行分析。二是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经济管理类问题研究的常用方法,广泛用于说明和佐证论文的观点或研究结论,因此也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宁波盛威、华翔集团、宁波西赛德、均胜电子、圣龙集团、申洲国际、宁波萌恒、杉杉集团、赛尔集团这9家跨国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宁波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进而为宁波市政府相关政策制定与宁波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具体研究思路见图1-3。

图1-3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模式

模式是指一种成型的套路与方法。企业参与对外投资的第一步就是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对一个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与否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为保护本国企业,一国通常会制定政策限制外商活动,利用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关税壁垒等阻碍他国产品的进入。为有效避开东道国的各种贸易壁垒,实现向东道国市场或通过该市场向其他成员国家输出的目的,企业往往会选择在东道国直接设厂房、基地与分支机构等。还有很多其他有关跨国模式的说法,例如把中国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模式分为工贸一体化型、外贸联营型、交通运输型、金融投资型、劳务输出对外服务型。最近跨国并购成了一个比较热的跨国模式的话题,有的学者把跨国并购的动机分为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技术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把并购的操作方法分为直接并购、成立合资公司并购、新设控股公司并构、境外子公司并购、换股并购。基于宁波企业的跨国经营的做法,本研究将其跨国经营的模式分为三种:嵌入全球技术网络模式、构建全球生产网络模式和开拓海外营销网络模式。

嵌入全球技术网络的方式很多,企业通过参与国外研发,承担国际研发的某个环节等方式实现参与全球技术研发。早期也有大量研究验证了参与研发具有溢出效应、竞争与示范效应、关联嵌入效应和互补机制。Sturgeon(2001)引入了一个企业层面的技术溢出框架,验证了技术嵌入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Prashantham、Young(2011), Chetty等(2014)也论证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研发的互补机制。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对企业成长发展方面、集群企业和产业升级方面及国家经济发展方面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专业化提高了本国生产率水平,并对发展中国家供应商能力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郑准,王国顺,2012)。也有学者认为,全球生产网络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创新能力,通过产业集聚创新来突破领导企业在价值链关键环节设置的壁垒,获取在全球生产网络价值链上的全面升级(王敏,冯宗宪,2013)。

开拓境外营销网络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该模式就是由企业自行在境外投资建立零售网点、仓储中心、销售中心及分销渠道等,自行在境外进行产品销售。该模式优势是企业直接通过境外专卖店、分销商销售自己的产品,可积极推广自主品牌,但劣势是初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我国民营企业偏向于选择相邻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文化相近,华人集聚度高,有相似的需求偏好。

三、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路径选择

对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路径,学术界普遍存在“渐进论”和“激进论”这两种观点,基于跨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及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渐进式、激进式和跳跃式三种路径。

渐进论学派学者认为,企业是经过一定的时间与历程,然后才逐步地发展为跨国公司的。这一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会经历“国内生产—中间商出口—直接出口—在海外设立办事处/销售部门—在海外设立子公司”的经营方式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地理空间扩大的过程,即国内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目前,在国际市场中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我国民营企业,往往缺乏企业异质资源,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差距较大,有“心理距离”,因此国际市场扩张模式是“渐进式”路径:①首先以港澳地区和相邻国家市场为突破口。②寻找制度市场接近的区域进行市场开拓。选择一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市场进行投资。例如:高收入的中东国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大,各个层次的产品都具有一定市场规模;拉美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对外资需求迫切。③逐渐扩大对发达国家的跨国经营。发达国家是最为理想的海外投资地,市场规模巨大,投资环境优越,在发达国家市场取得认可就能获得区位优势,可以高效获取我国所需的知识、技术及资金。但是进入的门槛很高,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对企业自身实力要求很高。

此外,一些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并未遵循渐进成长规律。基于这些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践,国际新企业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对象为具有天生全球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该类企业在国际化扩张中遵循激进式的成长路径,成立后不久便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经营(Freeman et al.,2006)。近年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涌现了大量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们往往采取激进式的国际化成长路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验,使得这些企业愿意并且有能力出口或直接投资;②拥有良好的外部网络组织的合作关系,通过跟随顾客或供应商开拓海外市场;③公司利用高质量、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和定制化产品与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曾德明等,2016)。

2008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和中国对外政策的不断深化,少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高科技企业采取了激进式的成长路径。这些企业跨国经营呈现跳跃式发展,绕过某个渐进的环节。比如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凭借自己的绝对优势直接到其他国家投资建厂,在当地直接生产营销,跳过出口贸易环节,美国很多大型企业都是如此。而且,它们会首先选择在欧洲或日本这样的发达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工厂。我国能源行业的大型企业也主要选择进入资源丰裕国家的市场。近年来,宁波地区一些跨国公司也利用资本优势及制度红利,通过实施跨国并购、战略联盟等手段,快速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