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原始技术成集群 系统思维现端倪——7000~65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7000~65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呈现一个基本的事实:古代先民已经创造出若干个原始技术集群,并且涌现出能将许多技术元素整合起来,具有原始系统思维能力的人物。
(1)原始的稻作农业技术集群。这些技术包括将野生稻演变为人工栽培稻的原始选种育种技术;骨耜、木耜、木锄、靴形器等农具的制造和使用技术;水稻田中的除草、翻土、平地、挖沟、引水、排水之类的原始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组合和综合应用,促使河姆渡先民逐步脱离以点耕为主的刀耕火种低级阶段,迈入较为发达的耜耕农业阶段。
(2)原始的“饭稻羹鱼”生活技术集群。生产是为了生活,河姆渡先民创造了许多直接服务于生活的技术。譬如,将稻谷变为稻米的加工技术,又将稻米变为米饭、粥等食物的煮、蒸技术;范围广泛、方法众多、技艺高超的狩猎技术和采集技术(河姆渡人采集的果实主要有橡子、菱角、酸枣、芡实、小葫芦、豆科植物等,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动物骨骼达61个种属之多,有已成为家畜的猪、狗、水牛,也有凶猛异常的犀、象、熊、虎,还有大量的小型动物和鱼类,如水獭、麂鹿、猴和鸟类、鱼类等);种类繁多的陶器制作和使用技艺,包括炊器、盛贮器、食器、水器和酒器的制陶技术和使用技艺。原始的“饭稻羹鱼”生活技术集群,推动着河姆渡先民饮食质量的提高。饮食质量的提高,又促进先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不仅如此,原始的“饭稻羹鱼”生活技术集群也是先民生活智慧和情趣的精彩展现。
(3)原始的居住与交通技术集群。河姆渡人的居住形式是干栏式建筑,即以桩木(圆桩与排桩)和承重柱为基础,上架大小横梁,再铺上板材作地板,成为架空的建筑基座。以此为基础,在立柱上构筑梁架和屋顶。这种居住形式,是与南方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既可避潮湿,又可防蛇虫猛兽,还可在下面豢养家畜家禽。河姆渡最为丰富的遗存之一,正是这种干栏式建筑。两次发掘中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木板和纵横交错的一排排桩木、长圆木,总数有数千件之多,成排的木桩是当时的房屋基础,高出地面达80~100厘米,显然,这就是一种居住面悬空的干栏式建筑。房屋的构件连接除了用藤条捆扎外,还出现了上百件榫卯木构件。这显然是由许多种木工技术组合而成的建筑物体。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木构水井和交通工具,均生动显示了河姆渡比较高超的木作技术集群的存在(见图16.1)。
图16.1 河姆渡第二次发掘木构建筑遗迹
(4)原始艺术的巧思与技艺集群。河姆渡人有着对美与崇高的强烈追求,并且力求应用他们最精妙的智慧和技巧去实现这种追求,例如:精湛的双鸟朝阳和太阳纹牙雕蝶形器;有趣的陶猪、陶羊、陶塑鱼、陶塑大象和陶塑人头像等艺术品;大量的陶器刻画装饰和绘画艺术;既是狩猎时诱捕猎物的拟声工具又是表达情感的吹奏乐器的骨哨。这一切,都是河姆渡人精神生活的具象,这是各种原始技术的艺术化,也是各种原始艺术的技术化。
河姆渡人原始的稻作农业技术集群、原始的“饭稻羹鱼”生活技术集群、原始的居住与交通技术集群和原始艺术的巧思与技艺集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别具特色的原始技术交响乐章,蔚为大观。
可以推测,当时已出现能够将上述技术集群整合起来的具有原始的系统思维能力的人物。这些人物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如此丰富的稻谷遗存,如此丰富的饮食文化,如此复杂的干栏式建筑和如此多彩的原始艺术遗存,正是这些具有原始系统思维能力的人物策划、组织、实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