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教会大学初期建筑的共同特点
传教士们早期到中国来传教和办学,规模都比较小,办学层次也比较低,所以基本上都以租借民宅为主,很少有自己建造的建筑。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教会学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纷纷合并或单独成立教会大学,并进行征地迁址,大兴土木,一批教会大学的建筑拔地而起。虽然由于各大学的财力实力不同,或建筑物的设计因人而异,其建筑形态也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校园建筑理念、总体规划却基本相同。董黎在《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一书中指出,教会大学初期的建筑基本都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建筑形态以折衷主义手法表现为多,至于偏重于中国风格还是西方风格,则与各校的历史背景有关。
(2)屋顶形式不尽相同,以歇山顶为多,铺以青灰色的普通瓦片,尚未出现宫殿式的琉璃筒瓦。
(3)平面多为规整的简单矩形,即使有变化也是左右对称。
(4)除玻璃、铁制配件等外,基本建筑土木用料均取自本土。
(5)圆拱大量使用,或窗洞,或券柱式外廊,或入口装饰,是外部构图的主要手段之一。
(6)墙面均为砖石本色,不加粉饰,以青灰色为主。
(7)结构体系一般采用砖石承重,辅之钢木屋架,建筑体量不超过三层楼。
(8)建筑装饰均以简化处理,外部造型不加以色彩效果。
(9)校园主体建筑多用西式钟楼做校园建筑群的构图中心。中国式亭子的造型和入口抱厦处理方式似乎被西方建筑师所偏爱。
(10)整体形态以朴素简洁为主,重视施工质量,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不太高。
从之江大学现存的建筑形态、结构、体量以及建筑风格等情况来看,与以上归纳的这些教会大学的共同特点,可以说几乎完全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