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体研究
引言
色彩是这个世界最富于感性的艺术语言之一。作为人类古老的语言符号,色彩与人类文明一同走来,又随着历史的脚步向未来走去,与人类一起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在与人类文化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色彩文化与人类社会、国家政治管理、文化艺术、民俗民生等不断融合。发展至今,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与色彩没有关联的物象或者区域,色彩就像阳光一样,照亮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色彩又像一条中轴线,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并随着每一个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衍生出绚丽丰富的符号含义。
色彩文化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逐渐成熟。从早期人类的色彩巫术行为、色彩崇拜到逐步完善色彩制度,人们采用色彩或色彩符号进行交流、设计,把色彩作为品牌运营和发展的有力工具等,色彩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体系性。只是在这个体系中的区域性特征还比较显著,如有很多色彩符号或色彩语言只是在某一个区域或族裔中传承和发展,其认知和传播还有待于提高。
如果说我们把人类在自然色彩环境中认识的色彩称为“第一色彩”,那么,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以及自然色彩的人化过程则创造了色彩的第二空间。它的发展和丰富在不断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环境、色彩观念,改变着人类自身内在和外在的色彩感知,使色彩审美由平面的、静态的、狭义的审美性,转向了空间的、动态的、广义的审美性。色彩因为趋势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信息流,它瞬息万变,影响日盛。人类对于色彩的关注、需求以及情绪感染已经非前代所能比拟。人类对色彩的感知更为重视整体性。色彩不再是虚幻的存在,而是一种实体性呈现,与具体的环境、材质、光线、色调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色彩学的视角观察,色是建立在光基础之上的现象,没有光,即没有色,色彩现象是色和光的共鸣。牛顿、龙格、歌德、孟塞尔等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色光及色彩阴影的理论体系;舍夫勒尔以及印象派画家们的色彩实践为科学色彩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使色彩学成为一门集感觉、知觉和逻辑分析于一体的现代应用性学科,成为美化生活、服务经济的有力工具。色彩科技的发展促使色彩体系不断完善和推广,促使色彩与现代产业全面结合,形成蔚为壮观的色彩经济。计算机色彩的蓬勃发展完善了色彩第三个空间——虚拟色彩空间的建构。使色彩设计由形象思维表述转向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运算的综合表述,色彩也因此走向艺术与科学整合发展的道路。
学习和研究色彩首先要研究与学习色彩的客观规律,从感受色彩、模拟和再现色彩、艺术地表现色彩,到提取自然色彩中的抽象因素,归纳整合色彩,探讨色彩形式语言表现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梳理出色彩文化发生、发展、传播和应用的基本规律。因此,色彩文化具有整体性的视觉思维特征。想全面理解色彩,就需要有相对应的学研积累。这主要是通过两方面:一是形式表象性或显象性的比较;二是赋予形式意境的含意与其引发的联想,以及在表现形式取向等方面做比较,探究色彩隐象性的内涵——色彩的语义,一种视觉思维的结果。
人文色彩研究离不开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也离不开承载它的物体和环境。因此,研究者不能像艺术家那样限制在画室那样狭小的空间中,而是必须走出画室,深入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深处才能找到真正想要的材料,实现其最终的研究目标。
本书的基本架构有三部分。上篇主要包括色彩文化缘起、符义结构、色彩审美、色彩心理等,系统梳理和研究色彩文化能指和所指的变化,论证色彩与人类文化同源异构,共同发展的规律。色彩符义学是探讨色彩文化符号的结构、表现及传播的一般规律。色彩美学是从色彩审美的构成、识别和应用探讨色彩美学的价值。色彩心理是梳理和分析近代以来的色彩心理成果,寻找人类色彩心理的共性和差异。中篇为分类研究,梳理九大色系的文化内涵、审美与应用情况。下篇为色彩文化应用,包括绘画艺术色彩分析、设计作品色彩分析以及色彩应用理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