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长求索:章楚藩散文随笔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易》《观》地理山水风光——黄石公园游记

早就听说黄石公园奇山异水、品物荟萃,乃旅游之胜地,惜无机会成行。2008年暮春之际,有幸偕夫人随团作黄石公园之旅,兴奋不已。临行前查阅地图,知黄石公园位于怀俄明州西北部,跨至蒙大拿州与爱达荷州,有近9000平方千米之广,相当于浙江省面积的十分之一,它的范围包括了落基山脉的最高处,海拔在两三千米以上。再看电脑,有几句英文描写,更引起我的好奇和兴趣:

In Yellowstone the two contrasting elements, fire and water, have combined to produce a land of natural wonders.It is a land born in the fires of thundering volcanoes and sculptured by glacial ice and running water into a fascinating landscape.

(在黄石公园里,两种相克的要素,火和水,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块充满自然奇观的地方。它是在火山隆隆爆发的火焰中诞生、被冰川和流水蚀刻而成的景色迷人的地方。)

啊!那里有火山,就有充满活力和光芒的“火”了,所谓“热火朝天”嘛!嗬!那里有冰山、冰川,就有静寂的冰崖和流动的活水了。黄石公园有了这两个对立的要素和它们的相生相克,就会有种种奇妙的景象了!我平生爱游山玩水,也喜爱玩《易》,略知“一阴一阳之谓道”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又谓“易通天文、地理、人事”,故《观》卦曰“风行地上,观”,“中正以观天下”,“观我生,进退”,今以《易》道观“黄石”,正其时也。

百闻不如一见。到黄石公园的首日傍晚,就见到了最著名、最吸引人的老忠实泉(Old Faithful)。此前,导游与景点办公室电话联系,被告知泉水六时四十五分喷发,我们提前半小时与许多观众在周围坐等。老忠实泉不喷则已,但见瞬间一喷则直冲云霄,蔚为壮观。至三五分钟后,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水珠亦随风飘洒而来,人们被洒得满脸满身,引起一阵骚动,观众情绪亦为之振奋。据说这个间歇泉从1870年被发现以来,总是很准确地以65分30秒的间隔,喷出四五十米高的水柱。由于它日以继夜、春来秋往、年复一年地准时喷发,因此被称为老忠实泉。黄石公园的间歇泉有300多处,占全世界此类喷泉的一半以上。其他有名的还有巨人喷泉、老人脸喷泉、城堡喷泉等。这些间歇泉的水柱似参天大树,其直径从1.5米到18米不等,高度有45米至90米。有如此多而定时开放的喷泉“花树”密集在此,真是黄石公园的骄傲!

其实,热泉(hot spring)分好几类:上面写到的以老忠实泉为代表的是间歇泉(geyser);有不断喷动的喷泉英文称fountain;还有只冒气不喷发的嘶嘶作响的蒸汽泉(steam Geyser);又有一种只喷泥巴的就叫泥喷泉(mud pot)吧。我们这次看到的龙口火山(mud Volcano),即泥火山,看起来就像一个大泥塘,里面的泥浆和气泡咕嘟咕嘟往外翻,隆隆作响,冒出的蒸汽散发出浓烈的硫磺味儿,这也是一个奇特的景观。

我们游览了驰名的曼默斯泉(Mammoth Hot Springs)和浪漫迷人的彩虹湖(Fountain Paint Pot)。这日夜不息地涌流的猛犸热泉,水温较高,令人惊异的是它的沉淀物冷却后形成白色的结晶体,像大理石一样晶莹洁净,十分惹人喜爱。有一个湖状热泉的岸壁有白、黄、绿、青、蓝等不同颜色,美艳迷人。因原山上有好些热泉,泉水从山坡上一节一节地流下来,被各种细菌染得五颜六色,因而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台阶。用彩虹来形容这个热泉,真是妙极了!这无比精彩、幻丽壮观的美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它已超乎人类艺术所能达到的极限。我由此联想到:有“热火”的山水风光与“无火”的湖光山色有着不同的特征,后者多表现为“静态美”;而前者则显示出“动态美”,它变幻艳丽,多姿多彩,或可用妖艳形容之。如黄石公园的黄石湖,这湖的形状像一只巨大无比的手掌,我们看到的是大拇指的湖区。这湖面的风光十分奇特,五光十色,且有层次而多变。近处湖面还有好几处发出濛濛的热气,这就是湖底的热喷泉在爆发的迹象,也即水火相克相生的景象。我们还看到湖岸远处有一排雪山,这流光溢彩之湖与白雪皑皑之山,真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动态的与静态的湖光山色之异,由此可见一斑。

黄石河从黄石湖出发,滚滚而下,流至险要处,一泻万丈,形成两道黄石瀑布,再滚滚向前,天长日久冲刷出壮观的黄石大峡谷。黄石下瀑布(Lower Fall)落差达94米,比中国黄果树瀑布还高出20米,气势磅礴,景色壮观。黄石峡谷长24千米,深400米,宽约500米,峡壁险峻,巍峨多彩。

我曾游观过科罗拉多大峡谷(Grand Canyan),对比两者的景观,虽有大小、长短、宽狭、气势的不同,但有一个重要特征相同,那就是“水”的特性和功能。水性向下,柔弱却刚强。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试看,此滚滚黄石河水,穿切山石而创造了神奇的黄石大峡谷;想那科罗拉多河水的千万年侵蚀,竟把落基山脉也横切了,造就了长350千米的大峡谷的雄伟壮观。不过还有一点,黄石大峡谷不同于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大峡谷两边峭壁都呈黄色,应该是硫磺所染的吧,这也是“火”的功能的显现,是火造就了黄石。在阳光下,两峡壁的颜色从橙黄过渡到橘红,再变而为赭色,如此变幻,多姿多彩,所以说,黄石大峡谷自然景观的特点应为“壮丽”。

值得注意的是,水、火、山这三者上、下处何种位置至关重要。从《周易》上看,水、火两者的位置一定要水在上、火在下才好。因火性向上,水性向下,上下交通和合了,才成“既济”卦,才会造成新象奇迹;要是上火、下水则为“未济”卦,两者不相交合沟通,就是不成功,成不了气候。同理,火在山下为“贲”(bì)卦,贲者,文饰也,文彩也,文章也,即有种种美好的景象;若火在山上则为“旅”卦,只能暂时旅居,未能久长也。山与水的位置关系亦如此:山下有水则为“蒙”卦,“蒙”以山下出泉为象征,可以启明、启智,滋养万物,可观可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呀;若山上有浅水,则为“蹇”(jiǎn)卦,喻步履艰难,一个人若不能克服艰险,继续努力向前,就不可能看到美好前景。

如果我们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来观察黄石公园,则可看到更多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象。如在黄石公园原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可在1988年发生了一场“木生火”的天然火灾,有48%面积的森林毁于一旦;然而在“火生土”的沃壤上,又新长出许多小树。这样“木生火”,“火生土”,水土又生木,森林被火烧毁后又长出新树变为茂林,如此循环往复,正彰显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再如,在有的山坡上,我们还可看到曾被火山灰烬掩埋起来并石化了的红杉树林的树桩;而在近旁又可看到新生长出来的扭叶松树。远古的生态与新生的物象并列眼前,相映成趣。

黄石公园还是全美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这天然乐土生活的动物有鹿(还可分为马鹿即大角鹿[elk]、驼鹿[moose]、骡鹿[mule deer])、羚羊、熊(黑熊、灰熊)、野牛和郊狼等。特别是野牛和鹿,我们在好多处都能看到,还给它们照相呢。不过,这里人类是客,鹿、牛、熊、狼等才是大地的主人呢!啊,黄石公园!在这单一的国家公园之中,竟有如此丰富的地理、动植物景观,那飞禽走兽均受到保护而自然生长繁殖。如此妥善地保存了北美大自然的本来面貌,这是多么罕见、多么难得呀!我禁不住连声赞叹,这真是人的一生不可不来观赏的胜地啊!

“一部《易经》观天下”,也可借以“观人生、管自己”。看了黄石国家公园那相生相克、千变万化的众多自然景观后,我就自然想到了人的本身。人本身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人生就有“生、长、老、病、死”的几个发展阶段。人生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阶段,都要处理好进与退、情与理、刚与柔、公与私等相互对立的关系,让人生发出更多更美的光和热,做出更多的贡献。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努力”。“人生努力终复始,水浪滚滚永向前”,这就是我游黄石公园后的人生感悟。

黄石公园游三天,我于第三天晚上深夜写就这篇游记,次日起将游总统巨石山、盐湖城以及赌城拉斯维加斯。同游者40余人,多数是华人及华侨,在途程的巴司中,一位柬埔寨女华侨主动要向大家朗读我的这篇游记。过后有位80多岁的余老先生在游罢总统巨石山后,写了一首诗,《读章先生<黄石游记>,深受启发,赋七律一首,借以续貂》:


久闻黄石负盛名,今朝有幸喜登临。

山河壮丽多奇景,忠实喷泉奇中灵。

总统巨石塑人杰,缅怀先贤励后生。

惊叹造物多神奇,雄放峻伟举世闻。


我们游览了盐湖城,看到了盐湖。这地区原是一片大海,不知多少万年之后变成了陆地,存留下了盐湖。湖水因盐分很高,不会水的人跳到湖里,也能躺在水上,不会沉下去。我很想亲身去试一试,因无机会,也只好作罢。

游盐湖城后,我和余老先生等诸位旅友畅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这篇记游黄石的短文称不上什么奇文,但愿抛砖引玉,能见到、听到更多的奇文、奇事,余老的诗就是奇文,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大自然及人生的奥秘和深义吧!我即和余老先生七律诗,吟七绝一首致谢:


游罢黄石游盐湖,

湖光山色何不同。

人间世事亦如此:

沧海桑田凭天公。

2008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