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榜经典:宋词三百首(马未都亲笔推荐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张先

(990-1078)

柳塘独钓 明沈周

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任吴江知县、渝州、虢州知州,以都官郎中致仕,晚年退居湖杭之间。与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均有交游。工诗,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人称“张三影”。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六十余首。


题解

此词伤春怀人,写情之悲欢离合,声调激越,极尽曲折幽怨,兼有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风。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警语,“丝”即“思”,喻情网坚固,谁想破坏它都是徒劳的。

千秋岁 张先

数声,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注释

tí jué):即子规,杜鹃鸟。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恐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②永丰柳:指园柳。永丰,指长安的永丰坊。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③幺弦:琵琶第四弦,音色细小幽怨。

④凝残月:一说“孤灯灭”。


译文

耳闻得杜鹃声声悲切,又来催报春光老去,春花凋零。珍惜春天的人儿啊,趁着花朵还未离枝,赶紧把剩下的花朵都采撷回去吧。君看那细雨霏霏如此纤弱,风却忍心吹得那么狂暴,这正是梅子才结出青涩果子的时节啊。更看那永丰柳,树树皆已飞絮,于寂寂无人处,雪花般纷纷被吹落飘零。

不要轻易去弹拨那琵琶的幺弦,因愁怨到了极限,只剩下那弦音尚能诉说。只要天不会老,此情就难断绝。这一颗心就像那双丝编结成的罗网,中间已织下了成千上万的连心丝结。这春宵就要过去了,东窗外,残月如霜,曙色尚还未明。


题解

此词咏弹筝歌妓美貌与高超技艺。化用湘灵鼓瑟的典故,喻弹筝女的清雅出尘。词句并未正面描摹其美貌,仅勾勒细节,如同舞台高光打在她的纤指、眉黛、眼波,以及所弹之筝身上一排如斜飞雁阵的玉珠,即渲染出其弹筝的姿态之美、音色之丽。张先赠妓之作中,此篇清丽不俗。《全宋词》将此词归为晏几道所作。

菩萨蛮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注释

①“哀筝”句:用湘灵鼓瑟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舜帝南巡,死在苍梧之野。其妃子娥皇和女英南下寻夫,悲恸之下投湘水而死,化为湘水之神,即湘灵。湘水女神常在江边鼓瑟,抒发对亡夫的哀思。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此处喻弹筝女清雅出尘,琴技高妙。

②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筝为十三弦。清乐用十二弦。

③秋水:形容美目,如秋水清澈。

④玉柱:筝身上固定和调弦的柱。

⑤春山眉黛: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卷二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以春山、远山喻美人双眉。又因以黛色画眉,故称眉黛。


译文

轻抚琴筝,弹奏一曲哀婉的《湘江曲》,一声声如湘江绿波泻地。抬起纤纤素手,指尖轻拨慢捻十三弦,将一腔幽恨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来。

筵席上唯见她明澈如秋水的眼波慢转,筝身上一列玉色弦柱如斜飞的雁阵。弹到断肠处,只见她双眉低垂,凄怨欲滴。

红叶八哥图陈树人


题解

此词为酒筵中赠妓之作。词中女子天然明媚,清丽脱俗,“闲花淡淡春”一句颇富创造性,不着痕迹地勾勒出伊人神情、风度,倒有一枝旁逸斜出的特别风致。末尾两句巧妙化用战国时期楚国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的传说,不直言伊人飘逸如天仙,却写她衣襟上似缠绕有一段白云,疑其自仙山中悄然而来,自非人间普通秀色,赞美的方式别具心裁,有神来之笔的亦幻亦真之美。

醉垂鞭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注释

①诸处好:处处都好,尽善尽美。

②乱山昏:群山错列昏暝。


译文

在池东筵席上与伊人初见,她罗裙上所绣双蝶翩然如生。娇艳明媚的双颊,只着淡淡胭脂,恰如春天郊野一朵顾自绽放的野花,那样恬淡娴雅。

走近细细端详,果真是说不尽的完美啊,席中人人都在夸赞她,尤其是那一握柔软如细柳般的腰身。伊人从何处来?莫非是昨日自昏暝的乱山深处翩然而至?不然那衣袂上,为何还缭绕着山中一段烟云?

品箫图 清 费丹旭


题解

此篇为伤远怀人的闺怨词。主题寻常,却用情真切。柳絮、征尘、鸳鸯、画阁,都是寻常寄情景物。出彩在结尾两句:“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独守空闺的哀怨中更隐有金石之声,刻画出一个旧时女子对情爱的执着之外,对女性命运的质疑与抗议。据传欧阳修大爱此句,恨未识其人,张先去拜谒,他倒屐迎之,对人道:“此乃‘桃李嫁东风’郎中。”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释

①嘶骑(jì):嘶鸣之马。

②小桡(ráo):小桨,指代小船。

③“不如”二句: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此处反用其意。


译文

总是忍不住登楼远眺,苦苦思念那远方的人,这样的事几时才有尽头啊?世间再没有什么能比我对你的思念更浓烈的了。这满腔离愁啊,这边还牵引着那千丝万缕缠绵的柳丝,东陌之上,却又已是飞絮蒙蒙,漫天飘舞了。载你离去的马,嘶鸣声已渐去不闻,只留下一路仆仆征尘。郎君啊,要到哪里才能寻找到你的踪迹呢?

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满怀一腔幽怨来细细思量,我的命运竟不如那桃花杏花,它们尚且知道要嫁就嫁与东风,至少还能够随风缱绻,须臾不离呢。


题解

此词为张先名篇,为伤悼春逝而作。张先词多诗酒风流,此时连筵席也托辞不赴,独自借酒听曲浇愁,心境之颓然可见。作此词时张先年已五十二,临老伤春,年少时旖旎情事愈发衬得今日孤苦寂寥。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张先亦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残花影”(一作“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三句,号“张三影”。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①倅(cuì):州郡副职。张先时任嘉禾判官。

②水调:曲调名,传为隋炀帝开汴河时创制,唐人演为大曲。

③后期:瞻望未来。

④并禽:成对的鸟儿。此处指鸳鸯。


译文

手握一杯酒,怅怅然听了好几遍《水调歌头》,午间的醉意已渐醒,而心中的愁闷却似仍未醒。今日送走这个春天,不知春天又何时能重回呢。揽镜自照,镜中人容颜已苍苍,暗自伤怀那些流逝的光景,前尘往事,未来岁月,都不过空自思量。

犹记昔年那一夜,沙洲上、小池中,栖息着并头而眠的一对鸳鸯,月色冲破云层撒下皎皎清辉,月下花朵顾影自怜,摇曳生姿。那重重的帘幕之后,灯光昏暝,相拥的人儿才刚刚安歇下来,听着屋外的风声,心中尚在惦念,明日园中的小径上,该是落花遍地了吧。

燕喜鱼乐 清 恽寿平


题解

此词为春日怀人之作,时令在寒食近清明。末句为词眼,笔下只有明月秋千之影,而伊人倩影、心中涟漪却呼之欲出,自可窥离怀春愁之深沉。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评曰:“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

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

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①中酒:酣饮而醉。唐代杜牧《睦州四韵》:“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②画角:古代军号,以竹木或牛角制成,亦有铜制者,外漆饰彩绘。


译文

正是天刚回暖尚有轻寒的时节,风雨终朝,直到晚来才停歇下来。又快到清明了,庭院中仍是一派寂寞冷清。面对满地残花又喝醉了,这伤春悲秋的心病啊,年年如故。

耳听楼头军号声声,被这声音吹醒,才发现已是入夜时分,重门紧闭,四下里一片静寂。对此万籁俱寂,心绪万端,本已纷乱不宁,偏又见月色朗朗,将隔墙那秋千之影,送过了粉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