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是什么让我们无法脱稿
脱稿讲话提升自信,增强气场
不常开口说话造成的“能力弱化”或“场合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人各方面的能力都很优秀,唯独不敢在众人面前进行脱稿讲话,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他们都紧张不已,甚至有的人还会选择逃避……其实,这样的情况不仅体现在这些优秀的人身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恐惧当众讲话,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平时就不太爱说话,不愿意与人交流,更加恐惧当众讲话。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或者怎样去说,一遇到需要发言的场合就闪闪躲躲,不愿意去面对,越是这样恐惧害怕越是不敢讲,久而久之,这种当众脱稿讲话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弱,甚至会失去这项能力。
这就和练习英语听力的状态差不多,如果不经常练习,英语听力的水平一定会下降,而它导致的结果就是害怕听力考试。放在脱稿讲话上也是一样,越是不开口说,不练习,越不知道怎么说,也就越害怕遇到这种场合,时间长了,这种能力自然就会弱化。
李晓燕的性格很内向。她小时候是在农村跟外祖母一起生活的。外祖母觉得她父母不在身边,生怕她受委屈,因此对她是百般疼爱。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所致,李晓燕接触到的人不多,与人交往也少。偶尔与周围的邻居说话都脸红,更不用说面对一群人展示自我了。
有一次,全校组织演讲比赛,需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加,李晓燕不可避免要面对当众讲话的场合。她上台前就感觉非常紧张,害怕一下面对那么多人。于是她刚站在台上就脸红了,接下来的演讲当然也没有成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让她没说几句就匆匆地下台了。后来,只要是遇到当众讲话的场合,她就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脱,从来不试着去锻炼自己。
参加工作后,因为自己不善言谈,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但她想的是,自己作为普通的职员,只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可没想到的是,当众讲话无处不在。比如:平时需要和领导汇报工作、给同事们介绍工作情况等等。而李晓燕每次遇到这样的场合都是紧张不已,始终克服不了这个缺点。
故事中李晓燕选择逃避讲话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因为当众讲话这种事会伴随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悄悄地来到人们面前,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更重要的是,不常开口讲话的人说话能力也会弱化,遇到人多的场合就不知道说什么,然后就会因为没有底气而害怕遇到这些场合,甚至是只要一想到需要当众讲话,就会非常恐惧和忧虑,越恐惧越不敢说,越不敢说越不会说,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不敢说话的恶性循环。
我们要想不断提高自己讲话能力,就要学会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在平时多说、多练。只要反复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讲话的能力,才能熟能生巧,练就出色的口才。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雇工、石匠、店员、舵手、伐木工等,社会地位卑微,但从不放松口才训练。17岁时他常徒步30多英里到镇上,听法院里的律师慷慨陈词的辩护,听传教士高亢悠扬的布道,听政界人士振振有词的演说,回来后就寻一无人处精心模仿演练,终于练就好口才。林肯经常会为准备某次演讲而面对光秃秃的树桩和成片的玉米,一遍又一遍地试讲。正是因为如此,林肯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演说家。
林肯无论是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在练习说话,提高自己的口才。所以,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口才,面对脱稿讲话毫不怯场,就要注意平时的练习。
其实,不敢当众开口说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卑心理。因为内心自卑,所以在当众讲话时总是忧虑这个,恐惧那个,怕自己说错话会闹出笑话,担心自己的紧张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怯场者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风采,可是偏偏又突破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总是想着自己讲不好而不试着去锻炼,这也逐渐让自己的说话能力变得越来越弱,也越来越恐惧说话的场合。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讲话能力,就需要克服自卑心理,实现自我突破。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演讲更出色。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要是不常开口说话就会造成能力弱化或者场合恐惧。所以,要想练习脱稿讲话的能力,首先就要勇于克服自卑心理,经常练习说话,这样才能让我们越来越愿意讲话,逐渐培养起讲话的自信。
因成长经历而造成的关键时刻掉链子
有些人在脱稿讲话的时候容易卡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其中的原因很可能与讲话者的成长经历有关。成长经历中的一次或几次比较特别的讲话经验会对讲话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导致人们面对类似场景掉链子的多数都是不好的经历,比如一次重大失误或者一次非常失败的演讲。这些失败的经历平时会潜藏在某一个角落,让人不容易察觉到,一旦类似的情况出现时,它们就不请自来,让讲话人出现卡壳、掉链子的情况。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说:“成长中一次失败的经历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也许会在心中留下阴影。”讲话的经历也不例外。一旦有相关的或相似的内容出现时,讲话就会卡壳,无法顺利地进行,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关键的时刻容易掉链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我们成长经历决定的。
这种由于成长经历造成的阴影让人们在当众讲话,尤其是脱稿讲话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或者因为恐惧,担心再次失败而不知所措,语无伦次,闹出种种笑话,甚至有些人还会深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李先生身上:
李先生从小就很聪明,为人也很开朗,在学校也喜欢参加一些文艺活动。有一次,班里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李先生自然也报了名。
在演讲的时候,面对那么多老师和学生,他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紧张,他感到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要说什么。最终只是草草地说了几句就下台了。这次演讲的失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以后每次演讲都会受其影响。
在初二的时候,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组织演讲比赛,李先生精心准备了材料,他害怕上次的失败再次重现,害怕像上一次那样紧张地说不出来话,在老师和学生面前当众出丑。怀着这些复杂的心理,他登上了讲台,面对眼前的这么多人,他又开始紧张,同样的情景又出现了,看着老师和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他焦急而又不知所措,可想而知,这次演讲又一次失败了。
虽然事情过去很多年了,随着他走上了管理岗位,每逢遇到重要的场合时,他总会嗓子眼发紧,脑袋空白,说不出话来……
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势必会给以后的人生带来影响。年幼的时候一次失败的演讲,在李先生的心底刻上了印记,致使以后在当众讲话的时候还会担心出现类似情况。显然,这些痛苦的经历让他难以释怀。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一些创伤,这就在心里形成了心结,用俗话说也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尤其是在公开场合进行讲话,讲话者要是在众多人面前出丑,势必会强烈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的心结会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进而影响以后的讲话。
心中之所以有阴影是因为不能够突破自我。其实一次失败的讲话并不可怕,一次在关键的时候卡壳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生的失败。所以,请不要为自己失败的经历而懊悔不已,抛开成长的经历,把每一个失败或者失误当作历练。只有这样,我们脱稿讲话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好。
王燕和几个同事由于业绩突出,一起被公司提升为区域总经理,同时公司还将要为他们举办一次庆功会。期间,需要王燕作为代表讲几句话。为了能够树立权威的形象,她提前准备了很多,写了一篇振奋人心的演讲稿。在正式讲话之前,王燕只要是一有空就会把演讲稿拿出来念念。
到了庆功会那天,公司上下所有人都向王燕表示祝贺。王燕也一一回应了。轮到她上台发言时,她有些紧张,毕竟这也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讲话。开始还算顺利,可等讲了大约有两分钟后,王燕突然忘词了,她努力去回想稿件上的下一句话,时间过去了几秒,可那句话还是毫无踪影,会场的灯光忽然变得很亮,她清晰地看到台下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但还是记不起下面该说什么。就像在梦中突然面对一张完全不会的试卷,时间在那一刻无限拉长,在大家善意的鼓励的掌声中,她匆匆忙忙说了几句祝福公司未来发展的话就结束了发言。
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讲话经历,但是王燕并没有被这次失败打倒,而是冷静仔细地分析了自己忘词的原因,并且不断地回想当时的状况,从而把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对策逐条地写在了自己记事本上,并在下次的讲话场合避免了同样失误。
可见,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其实也没什么,只要我们敢于突破自我,挥去心中的阴影,不要对一次经历耿耿于怀,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相信我们下一次还会充满自信地站在众人面前,不仅能展现自己自信的魅力,同时也向他人呈现自己出色的口才。
总而言之,不为泼翻的牛奶哭泣,不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懊悔。一次的脱稿讲话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只要忘掉曾经痛苦的回忆,抹去心中的阴影,除掉心中的心结,我们就能从失败经历中走出来,在以后的脱稿讲话中讲得更顺利、更自信。
求完美、输不起的心理作祟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参加会议的时候,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也满怀信心,并且还有把握能成功。可是在听到别人发言,看到人家讲话时的表现,就会不自觉心生胆怯,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原先树立起的自信心顿时全无。虽然表面看起来是自信心不足,实际上这种现象的背后潜藏着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过度追求完美的心理。
这种追求完美的心理实际上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体现,但如果过分追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也许就会产生问题。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让自己执着于关注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以至于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有些人不能脱稿讲话也是受其所害。由于追求完美,总是对自己和讲话的内容过度关注,生怕因为一点儿小错误毁坏了讲话,但是往往越害怕也就越容易出错。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所谓完美的人,脱稿讲话也没有所谓完美的标准。关键是看你怎么想,怎么去对待。如果你站在台上还想着自己准备的不够完美,就定会有所顾忌,不能完全放开讲,也不会有能讲好的自信。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不去关注或者在意一些细节,也许你就能满怀热情地将脱稿讲话做好。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就是想不通这一点,非得达到完美的境地不可,到头来只是自讨苦吃。
刘女士是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她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丰厚的硕果。最近,她被邀请去参加某一项学术交流的座谈会。为了给自己的学校争光,为了让更多知名人士认可她,她在参加座谈会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
到了座谈会那天,刘女士非常自信,她知道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并且自己的观点和内容也是非常新颖的。可是,在听了许多人的发言之后,刘女士焦虑和担心的表情增添了许多。于是她就开始反复修改自己的演讲稿,她在纸上标记着这个地方应该怎样讲,那个地方需要怎样讲,讲到哪里需要和别人互动一下等等。
一个人讲完了,另一个人接着讲……终于到了刘女士上台讲话的时候,可是此时她还在对自己的讲稿作修改,一直走到台上她都觉得现在的讲话内容不够完美,没有前面一些人讲得精彩。怀着这种心理,她在讲话时犹豫不决,表达磕磕绊绊,越是这样刘女士越是着急,越着急越是语无伦次,最后这次讲话只能草草收场。
刘女士就是太过于追求完美,她想让自己表现得最出色,可是又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想输,想要各方面都尽善尽美,这种复杂的完美情结不断地干扰着刘女士的思维,结果原本可以讲得很好却被自己弄砸了。显然,过分追求完美、输不起的心理并不会让你的表现更加完美,反而有可能越来越糟。
造成这种心理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人在过分的夸赞下长大,小的时候是父母面前的“乖孩子”,上学的时候是老师面前的“好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好。久而久之,在万般的宠爱下,就把自己的姿态抬高了,他们不允许自己输给别人,这就造成了严重输不起的心理。
要想做好脱稿讲话,就得放弃这种追求完美的心理。只有放弃,我们才能自信脱稿,放开去讲话,毫无顾忌地把想说的话,讲得到位、讲得漂亮。不要害怕失败,要知道,害怕是正常的,怕也不能代替出错,与其在意那些细节给自己带来困扰,不如尽力做好自己。不要成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100%完美的事情。再有名的歌星也有唱错歌词的时候,常胜将军拿破仑最后也兵败滑铁卢。更何况我们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要求自己呢?过分追求完美,脱离了实际,结果必将令人失望。
要知道,脱稿讲话的目的是交流,不是追求完美,把你所想所感告诉别人是你讲话的最终目的,如果你对哪怕一点儿小错都诚惶诚恐,就不可能富有成效的完成任务,也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因此,在以后脱稿讲话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抛却追求完美的心理,量力而行,也许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失语”才能不“失态”,才能不“失职”
拆掉失语的墙,关键是讲出自己的话
第一次踏上讲台,面对那么多的观众时,多数人会心生胆怯,变得紧张起来;一紧张就忘记自己要说什么,脑中出现一片空白,说不出话来。还有一些人在登上讲台之前,就会过早地感到紧张。甚至对有些人来说,这种紧张的状态从接受讲话邀请时就已经开始了。通常,我们参与活动的时间越长,紧张的状态便持续得越长,严重者甚至讲不出话来,这正是处于失语状态的表现。
其实,每个人在脱稿讲话的时候,都会有紧张的心理,这是正常的。为了正确地克服紧张的情绪,我们不妨追本溯源,弄清紧张的根本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合理地克制紧张的情绪。紧张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它源于对评价的忧虑,这是产生紧张心理的最主要原因。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往往容易紧张,难以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运动员平时训练时做一万次都不会失误的动作会在世界大赛中出现失误。
其次,听众因素对于讲话者产生压力。听众因素包括听众的层次、人数、熟悉程度、听众观点等诸多方面。如果听众的社会地位、知识层次、行政级别都比讲话者要高,讲话者则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同时演讲者的紧张程度和听众人数往往成正比,听众人数越多讲话者越容易紧张。
最后,准备的不充分。如果讲话者对于自己所说的主题不了解,内容和材料没有准备好的话,心里没底气,一上台就会紧张,一紧张就会卡壳,甚至说不出话来。
在了解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己的紧张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方法,不断练习,并最终克服这种原因带来的紧张。下面的几个讲话技巧也会进一步帮助讲话者克服紧张情绪:
第一,脱稿讲话者应该认识到紧张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在脱稿讲话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情形。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语言大师,如林肯、丘吉尔等,他们的第一次演讲都是因紧张而以失败告终的。对此,讲话者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告诉自己:演讲的紧张心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但同时也是可控的。这正如许多短跑名将的情况一样,不管他们有过多少次比赛经验,不管他们取得过怎样的辉煌,但每当站在起跑线上准备起跑时,紧张感总会伴随着他们。
第二,讲话者要有充足的准备。讲话者要使自己的脱稿讲话更出色一些,就需要把讲稿词记得更熟一些,只有把态势语和口语设计更加精细一些,才能表达得更出色。比如你可以找几个朋友,让他们作为你的听众,在他们的面前试讲一番,对于自己讲话时的状态,可以让朋友多多提点建议,好在正式的讲话前及时修改。
此外,在正式脱稿讲话的时候,不要只想着背稿子,还要看看之前的人讲话的状态,以此为借鉴,不要出现和他们类似的错误,这样在自己讲话的时候,就不至于太紧张了。
第三,调整心理状态,内心充满自信。法拉第不仅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当人们问及法拉第演讲成功的秘诀时,法拉第说:“他们(指听众)一无所知。”从此,这句格言就作为法拉第的演讲秘诀而流传于世。
法拉第是一个谦逊诚恳的人,他说的这句话绝没有贬低和愚弄听众的意思。他只是启示讲话者,必须建立演讲获得成功的信心。事实上,不少讲话者对听众做了过高的估计,以致对自己的演说缺乏必要的自信。“他们一无所知”就是说讲话者根本不必要担心在某个地方出了问题,即使是某个地方卡了壳,只要你不停止讲话,不失语,懂得随机应变,放心大胆地去讲,不动声色地做出调整,听众也听不出来,就算是高明的专家听了出来,也只会暗暗钦佩你的灵活机智,会对你有更高的评价。
第四,端正演讲动机,减轻心理负担。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对于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有客观的分析。如果把脱稿讲话的意义片面夸大,甚至把这次与个人终生的成就、事业和幸福等紧紧联系在一起,讲话还未来临,就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了。带着强烈的求胜动机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去准备,结果情绪焦虑程度越来越强烈,到了发挥时却事与愿违。因此,讲话者要学会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第五,避免机械背诵演讲稿。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很容易在面对听众时发生遗忘,即使没忘,讲起来也会显得十分机械化。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显然,背演讲稿对讲话者可能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方式,但是,背诵不是机械记忆,逐字逐句的记忆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形成心理麻痹。在实际的讲话过程中,一旦因怯场、听众骚动、设备故障等突然出事而极容易出现“短路”现象。因而,在准备脱稿讲话的时候,要列好大纲,根据自己的思路自己组织语言来打动听众。
总之,了解以上的消除紧张的方法,我们在以后脱稿讲话的时候就不会因为紧张而没话说了,也不至于因为紧张而忘词。只要肯多下功夫,就会发现这种上台恐惧的程度,很快便会减少到某一地步,直至完全消失。
心里没底怕犯错误
在传统的观念里,很多人如果底气不足,就不会去做某些事情。在当众讲话时,如果手里拿着讲稿,就会觉得底气十足,肯定不会在讲话中出错,这也是很多人之所以依赖讲稿的原因。手里没稿,心里就没底,心里没底就可能会犯错误。
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虽然人们已经逐渐地摆脱念稿的形式,但还是不能完全地脱稿,尤其在各种会议中,仍有许多官员是念稿子,这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对自己的工作、对会议的议题心里没底。有些官员平时工作作风漂浮,眼睛朝上,将工作重心放在迎合上级领导上,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不能专注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久而久之业务荒疏,存在着“三少”(即调查研究少、分析问题少、谋划对策少)的倾向。对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开口讲话云山雾罩,到了见真章时,只能依赖讲稿。但这些讲稿大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缺乏脚踏实地的落实细则,缺少深思熟虑的创新思维,只能用漂亮的口号,用“宏观”的“指导”来掩饰工作的不足和思维的贫乏。本来就心虚,哪有底气脱稿?
二是怕说错话,怕担责。官员要对自己讲话所产生的后果负责,一些官员担心即兴发挥表述不准确,容易引出是非,产生不良的后果,就事先准备好讲话稿。这些讲话稿虽然各方面都考虑周全,四平八稳,不会犯错误,但这种没有实际内容的八股文式的讲话,言之无物、无味。
不仅官员们在脱稿讲话的时候心里没底,怕犯错误。职场中的很多人也是如此,每次公司组织会议让他们发言的时候,他们总是拿着稿子念,不顾稿子上写的是否属实,都会一一照念,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成绩。
为什么很多人在脱稿讲话时会心里没底呢?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还是因为缺乏自信呢?很多人都把原因归结到第二个答案,也就是缺乏自信上。其实,仔细想想,或许有这一方面的原因,可只要自己准备的足够充分,又怎么会心里没底呢?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要说的话不熟悉,不知道该讲什么,怕自己所说的话会得不到听众的认可,怕犯错误,甚至害怕在众人面前丧失自己的宝贵形象等。
曾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过:“为什么很多官员在开会的时候必须要照本宣科?一是心里没底,二是怕犯错误,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选拔、任用官员的时候忽略了这个问题,提拔谁的时候也是让谁念稿子。而官员要想在不念稿子的情况下把话说好,首先就是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心里有底,其次是要学习说话的方式。”
的确,要想在脱稿讲话的时候把话说好,首先就要对自己的工作心里有底,做到心中有数。要知道,对工作没有深入的调研,讲话就会言之无物;对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讲话就会言之不实。相反,掌握了一手的资料,对自己的工作又进行了深入了解,对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讲出来的话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这样讲出来的话才会有底气,才能得到听众的赞同认可。
孙先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主要负责监控项目工程的进度,及时做出统筹和调配,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效进行。他对工作非常认真,他负责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亲自去调查,不敢有丝毫马虎,因此也得到了领导的器重和嘉赏。
有一次,领导派他去勘察一个项目,把调查的情况写成书面报告。孙先生在接到任务后,立刻动身,他把这个项目的每一项情况都调查得非常详细,并且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回去之后,他详细地做成了报告,并且在向领导口头汇报的时候不看自己写的材料,就能直接把项目的各项情况以及对策都说得条理清楚、详细明了,领导对此非常满意,也很赞赏孙先生脱稿讲话的能力。
显然,因为心里有底才不念稿,才敢脱稿。孙先生对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这样他就能在领导面前“畅所欲言”,更没有照着稿子念,这样的精神值得每一个讲话者学习。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转变说话的方式。在当众讲话时,即使很胆怯,也不要让别人一眼看出来。相反,如能在开场的时候,底气十足地把话讲出来,这样也是从内心给自己鼓劲,增强自己的信心。
没有养成积极主动脱稿讲话的习惯
生活中你会发现,周围总会有一些人在发言的时候,总是照着稿子念,无论大会、小会,还是长会、短会;无论是发言讲话、还是主持致词,所有要说的话全写在稿子中……这就逐渐形成了被动的坏习惯,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所以,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脱稿讲话这么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依赖讲稿,没有养成积极主动脱稿讲话的好习惯。
其实,这样的主动习惯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很多人之所以不敢进行脱稿讲话,畏首畏尾,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在这样的场合“念稿子”或不说话,害怕在听众面前失语、失态,甚至担心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要知道,脱稿讲话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改掉被动的习惯,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态度,抓住随处可见的说话机会多加锻炼,就能发现我们都可以成为脱稿讲话的高手。据崔永元、白岩松身边的朋友爆料,在他们成名之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喜欢讲话,有机会必说,有场合必讲。久而久之,他们练得思维敏捷,机智诙谐,且思想有深度。像俞敏洪、马云更是不用说,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想象,带团队需要讲话;融资需要说服投资人;面对媒体需要机智反应;洽谈业务同样需要能言善辩,他们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练就的一副好口才靠的正是主动去多说多练的习惯。
练习脱稿讲话也是如此,我们只要多留心周围的事情便会发现,无论哪种商业、社交、政治甚至邻里间的活动都是开口说话的好机会。只要我们能够主动开口说话,并且抓住一切机会不停地说,即便开始时比较难,也会在多次尝试之后熟能生巧,最后成为健谈者。
千万不要以为日常说话不需要什么口才。其实,练习口才的人应该把每一句话都说好,口才好的人一开口就能说上一句好话、一句动听的话。这恰如练习书法的人一样,必须首先练好每一个字。一个书法好的人,一动笔就能把一个字写好。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视那些日常生活对话。
练习口才与其四处找寻机会,不如在家里先练好。有人说:“家庭是练习好口才的第一个场所。”是的,当你在家里的时候,你能给自己的孩子讲清楚一个寓言故事吗?如果不能,就得去找一本儿童文学看看,再来训练,并融合一些有用的趣味知识讲给你的孩子听,使其觉得有趣而想听。这样你便会渐渐了解孩子的语言,懂得如何并敢于与他们交谈了。另外,在家庭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琐碎事情,比如经济收支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卫生保健问题、饮食起居问题。如果你能够很好地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与交流,那么你的讲话能力就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在一些社交场合,也要养成主动说话的习惯。我们要尽量地找寻自己当众讲话的机会,锻炼自己说话的胆量。比如说在生日聚会上,你要在合适的时机为宴会致辞;在同学聚会上,你要勇于站出来,向同学们展示内心的想法或者是抒发内心的感情,既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同时也能锻炼自己讲话的能力。此外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在聚会上浪费一个任何开口的机会,即使是几个同学闲聊也要抓住机会,因为只有在小的场合讲好,才能为大场合讲话奠定基础。
除了家庭、社交场合,我们还不要忘记自己身边的朋友,因为与朋友们谈话也是练习口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由于年龄、地域、阶层、职业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我们依据朋友的性格调整自己的讲话内容。比如:朋友近日要结婚;同事的儿子考取了大学;亲戚的小商店近几个月没什么起色;邻居家中昨晚被盗……我们为了练习好自己的口才,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试着去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好好找他们谈谈,尽量想出如何帮助、开导、启发他们的谈话内容来。这样,无形之中,我们拥有的朋友,我们所了解的谈话内容,都会渐渐增多,自然说话的胆量也会渐渐大起来。
以上的这些场合都是我们练习脱稿讲话的好机会,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机会,时间久了,我们的被动习惯就会逐渐消失,在任何场合,都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当众讲话。不要担心和害怕做不好,只要你相信自己能做好,就一定能把每一次脱稿讲话做好。
脱稿,塑造魅力新形象
脱稿讲话能体现扎实的口才基础
在脱稿讲话时,讲话者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将内心的想法最大化地演绎出来,给听众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并通过艺术化、富有逻辑性的语言以及抑扬顿挫的声音,系统地把道理、事实和故事,富有感情地传递给听众,让听众通过讲话者的讲话看到一幅幅画面,并产生深刻共鸣,进而影响听众的思维,改变听众的行为。
善于脱稿演讲与即兴发言的人,总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听众互动,引发心灵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也充分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他们的口才魅力,是因为脱稿讲话是以良好的口才为基础的,巧妙组织语言,上下衔接顺畅自然,自然就会受到大家的赞赏。相反,如果是依赖讲稿,一字一句照着念下去,虽然也看起来比较连贯,但是并不能说明讲话者的口才好,只能说是会念稿子而已。
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激情而洋溢的演说鼓舞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全文截取如下: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匮乏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来到国家的首都是为了兑现一张支票。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辉煌篇章时,就签署了一张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这张期票向所有人承诺——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然而,今天美国显然对她的有色公民拖欠着这张期票。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一张盖着“资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会破产。我们决不相信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宝库会资金不足。因此,我们来兑现这张支票。这张支票将给我们以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我们来到这块圣地还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正是万分紧急的时刻。现在不是从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言的时候。现在是走出幽暗荒凉的种族隔离深谷,踏上种族平等的阳关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走出种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满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时候。现在是使上帝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时候。忽视这一时刻的紧迫性,对于国家将会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来,黑人顺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端。如果国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黑人只需出出气就会心满意足的人将大失所望。在黑人得到公民权之前,美国既不会安宁,也不会平静。反抗的旋风将继续震撼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但是,对于站在通向正义之宫艰险门槛上的人们,有一些话我必须要说。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我们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渴望。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席卷黑人社会的新的奇迹般的战斗精神,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为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同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自由同我们的自由休戚相关。他们今天来到这里参加集会就是明证……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我今天怀有一个梦。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将带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嘈杂刺耳的争吵声,变为充满手足之情的悦耳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马丁·路德·金热情洋溢的演说振奋了现场每一位听众,也正体现了他扎实而出色的口才。在这个演说的过程中,他采用了很多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反复、对比等,给人们展现了澎湃宏阔、激越高昂、豪壮刚健、英武奔放的广阔前景。若是没有出色的口才,再好的内容也表达不出来。
其实,许多出色的脱稿演说者,都是凭借其出色的口才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在公司里,金钱、资源和权力的流向全部都朝着表现突出的人。好口才给予演说者的力量是任何事情都无法超越的。换句话说,没有好口才,就没有成功的脱稿演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观点。有一位供职于一家全球500强的大公司的员工,他职位上升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他许多同僚的能干程度并非不及他,可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脱稿讲话者;他的口才不仅有效,而且极具说服力。毋庸置疑,他因此拥有了一项无往不利的利器。
在生活中,脱稿讲话无处不在。教师讲课不念教案,领导开会不念稿子,朋友聚会能够畅所欲言……这些成功的脱稿,无不令人钦佩,也正说明了他们拥有着扎实的口才基础。所以,我们要想在众人面前树立新形象,脱稿能出口成章,就需要我们锻炼口才,只有口才出色,无论什么即兴发言、演讲,我们都会做得很好。
塑造脱稿现形的表达能力
一个平时只会念稿的人,看起来口才很好,但并不能说明这个人表达能力很强。倘若还能在脱稿的情况下自然而流畅地讲出来,这才能体现其真正的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是指在念过稿子之后,对讲稿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并且经过反复阅读,把大致的脉络和框架熟记在心中,在正式讲话的时候,根据这些框架来讲的能力。这里的讲不是从讲稿中背出来,而是在现场即兴发挥出来。也许你会发现,讲出来的话和你原来讲稿中的原话存在一些差别,但大体意思是相同的。
脱稿讲话要是能讲得精彩,我们就会摆脱念稿的烦恼,更不会为死记硬背而伤脑筋。另外,在实际表达的时候,要把讲稿上的一些书面语转化成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才会更加亲切,容易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塑造魅力新形象。
王远是一名大学教授,他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创造了许多新成果,得到了学校的很多奖励。可他的现场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他在课堂上也是如此,讲课内容即枯燥又乏味。
王远每次上课,手里都是拿着一本厚厚的教案。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只是按照教案上念,死板的课堂完全没有一点儿生气。就连在学术会议他也是一样。与会的教授学者们虽然都会在事前准备好自己的讲稿,但真正发言的时候,都是脱稿发挥,因此并不会显得教条呆板。可是到了王远,他又是照着讲稿来念,而且丝毫不考虑在座的听众,一心只想把稿子快点念完。
有一次,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王远也打算脱稿发言,他事先把准备好的稿子进行了认真研读,就差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了。可放下了讲稿,王远一上台就不知道自己该讲什么了,那些熟悉的公式、理论突然变得陌生起来,似乎手里不拿着稿子,就没有安全感一样,一句话也不敢说。
从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王远照着稿子念,他就能把要说的内容表达出来,可是一旦脱离了稿子,他就不知道说什么了,甚至是语无伦次。这就是因为王教授的现场表达能力弱,在脱稿的时候,思维和大脑出现了混乱的局面,讲稿没了,也就没了底气和根据,即兴发挥的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尴尬不已。
生活中像王远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都是因为即兴的表达能力太弱,不知道脱稿的时候应该说什么,所以这些人常常为自己的脱稿讲话而烦恼。但是,这样的苦恼和问题并不是什么难题,更不必恐慌。既然是一种能力,就是可以进行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只要平时多加练习,不胆怯,脱稿的现场表达能力自然会不断地提高,脱稿的困扰和烦恼也会迎刃而解。
李艳是某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她负责主持的节目能像新闻类的主持人那样可以看台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李艳还很不适应,为了背台本,她费了不少功夫,她坚信自己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会脱离台本,能够应付自如。
每次她主持节目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她试着不拿台本彩排,把台本的内容熟记心中,并且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讲出来。即使中间出现了错误,她也不会因此气馁,而是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就这样通过长时间锻炼,李艳终于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主持时完全可以不看台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脱口秀”。
从李艳的经历我们感悟到,脱稿表达能力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是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才能达到的,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因为个别的失误就灰心丧气,而是要像李艳一样,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脱稿讲话的能力。
其实,每个人的表达能力都是由后天培养的,特别是抛开稿子脱稿讲话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带着不怕输,不怕丢面子的精神,迟早有一天我们能练就出色的口才。正如俗语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多磨磨,多练练,脱稿讲话能力自然就熟练、顺畅多了。
依赖讲稿就会疏离听众
在平时的会议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一间会议室里,一些人员在开会,柔和的灯光照在主席台上,也照在了讲话者和与会人员的身上;台上讲话者正襟危坐,手里拿着一沓整整齐齐的讲话稿,正低着头沉浸在自己的演讲中;台下的听众时而翻翻手里的资料,时而将后背从舒服的椅子背中拔出来在笔记本上写上几笔,有的索性就埋进了舒适的椅背中抬头听着讲话者的演讲,思绪也不会转动,甚至不知道讲话者在讲什么,整场大会无趣又毫无生机。
这样一味地照本宣科,当然提不起台下听众的兴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此依赖讲稿只能让讲话者逐渐地疏离听众,慢慢地与听众产生距离。这样的讲话往往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听众不在意讲话者谈什么,而更多在意的是什么时候能结束这种无聊的讲话。
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依赖讲稿是罪魁祸首。讲话者在当众讲话的时候只要念了稿子,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稿子上,而不去考虑听众的感受,既不会考虑听众有没有听懂,也不会在乎听众是什么样的表情,更不会与听众进行互动。纵使讲话者在乎,但若是听众追问下去的话,稿子上也没有相应的答案,自己更是无言以对,尴尬的场面就会发生在眼前。
讲话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应该果断地放弃念稿,进行脱稿讲话。因为一个成功的脱稿讲话者,他们善于调控听众的情绪,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抓住听众的心理。让听众对他们的话题感兴趣,甚至是如痴如醉。这样一来,不但不可能疏离听众,而且还能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听众的认可和好评。
有一位刚上任的语文老师,在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她是这样做的:
同学们,大家好吗?
我很高兴能和大家站在同一个教室,你们高兴吗?(学生几乎齐声喊“高兴”)我姓郭,是大家的语文老师。
其实呢,我是大家的语文老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人对英语一窍不通,数学是一知半解,其他学科也是标准的门外汉,不得已只能做做语文老师。但是大家不要笑,记住老师下面一句话:像我这样学好语文,却不一定能学好其他学科,但是学不好语文肯定很难学好其他学科,因为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学科,大家能不能理解?(学生大声说“能”)同学们,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又是这样的重要,所以说,你们一定要学好语文,你们应该下这个决心。你们下不下?(学生齐声喊“下”)好,老师这里也做个保证,保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全力以赴。有了你们的决心,加上我的保证,我相信我们班的语文课一定会学出个样子来。你们说行不行?(学生喊“行”。)
简短的讲话成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因而才有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说,她的讲话是成功的,除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她还把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以幽默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解了一遍。一般新任老师来上课之前都会做一番自我介绍,以及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说明,这个时候都是即兴发挥或者提前打好腹稿,正式介绍时张口就来。试想,如果有位老师拿着稿子作自我介绍,念学科计划,给学生的感觉一定是严肃呆板的,随之对他所教的课程也会失去兴趣。而脱稿说话就不一样了,像范例中的语文老师,脱稿不仅给学生以亲切的感觉,一问一答的形式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距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讲话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如果演讲者像作报告一样,念稿子,唱独角戏,那样很容易使演讲变成一个单向而且单调的发言,效果不理想也是情理中的事。讲话者只有不忘记听众,听众才会给你掌声。
总之,依赖讲话就会疏离听众,而采用脱稿讲话就能够缩短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与听众面对面的交流,让现场的每一位听众都能感受到讲话者的热情和想法,在空间上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因此,我们不但要脱稿讲话,而且还要把脱稿讲话讲得精彩。
一次脱稿胜过十次照念
脱稿讲话能增强交流互动
脱稿讲话重在交流,一次成功的讲话,并不是客观事理的空洞说教,而是思想情感真挚而热情的互动。的确,现在的一些人在发言的时候是拿着稿子照本宣科,搞一个人的独唱,没有和下面的听众做一些必要的互动,像是把自己隔离出来,机械式在重复讲稿上的话语,这样的讲话势必是索然无味甚至会遭到厌倦。因此,我们在讲话时,最好采用脱稿讲话的方式,因为脱稿讲话有助于增强交流,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增加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实现与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生活中,无数的例子也充分地证明脱稿讲话有助于增强交流和互动。请看这个事例,张先生是北京一家食品公司的经理,他介绍麦当劳连锁经营方式的讲话是这样的:
我想问大家一下,谁到麦当劳吃过饭?(等听众回答)好,基本上都去过。那么大家知道吗,麦当劳在世界上平均每2个小时就建一个店,而且麦当劳的质量好,标准又非常统一,每个店几乎是一样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停顿)因为它采取的是连锁经营的形式。那么什么是连锁经营的形式?简单地说,就是把工业化生产原理运用到连锁企业经营当中。什么是工业化生产形式呢?就是由工厂来生产。比如,咱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买的成衣,都是在加工厂加工出来的,而不是在一个小的服装加工部加工出来的。为什么要在加工厂加工出来?因为加工厂能够把复杂的衣服分解成无数个细小的单元,由专业的设计人员去设计服饰、样品,由专业的人员去裁剪,由专业的机工轧每个部位,由专业的人员锁眼,专业人员进行熨烫,这样就能保证衣服能以最低廉的价格、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品质、统一的标准加工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麦当劳不是建出来的,而是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这样才能够保证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建店的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标准统一。这就是麦当劳能够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每2个小时建一家店,保证它的品质,保证它的标准的最根本的原因。
张先生在整个脱稿过程中,层层深入,带着听众跟着他的思路走,用了五个问号,形成了一条线,清楚明了地向听众阐述出来。最为巧妙的是,他采用提问的方式创造出了他与台下听众专心交流的感觉,制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沟通目的。所以,为了达成有效的互动交流,我们也可以在讲话中设计几个有力的提问,这将大大增加讲话的沟通指数。
旧金山的喜剧教练约翰·坎图说过:“通过唤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参与到脱稿演讲中来。也许在生活中有一些特殊事件对人有很多特别意义——比如说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第一辆车,第一次约会……这些都可以引入到脱稿讲话中去。这里有一件事需要注意——必须澄清为什么你要让听众想这些情感上的东西。它必须与你的讲话有关并且能够说明问题。”的确,找一些可以引起类似感觉的情况,然后将它与你要让听众想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就行了。
要知道,成功的演讲并不是一个人在讲,而是在场的所有人都在讲。脱稿讲话者,在不念稿的时候,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听众身上,会有更多的机会与观众进行情感和心灵的互动,从而调节现场的气氛为现场增添许多乐趣。
脱稿发言可以畅所欲言
在重要的场合发言,有的人喜欢照着念稿子,上面写的什么就照搬念什么,几乎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再加上讲话的内容单调、乏味,当然不会受到听众的欢迎。在讲话时,完全按照讲稿上念,就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要知道,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限制了思维也就限制了思想,限制了思想也就限制了表达,更别说什么畅所欲言了。
在某次座谈会上,很多资深的学术专家都前来参加会议,虽然是学术交流会议,但是场上气氛却显得格外的“冷清”。参加会议的每一位学者都拿着自己准备的讲稿,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按照上面的文字读了起来,虽然看起来很好、很顺畅,但只是稿件上的一些想法,缺乏生动性,只是在像机器一样向人们传达信息,除了稿子上写的,几乎不说其他的事情。看似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部分,但实际上这种学术交流会议是无效的。
有人曾说:“与其念稿子,不如找个播音员。”的确,念稿子会限制我们的思维,禁锢我们的思想,这样一来,就不能使我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还会使现场的气氛沉闷不已。
脱稿讲话就不会受这方面的限制和拘束,讲话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离开稿子进行发散式地解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畅所欲言不是胡乱地讲解与主题无关的事情,胡乱闲扯,而是根据现有的话题,联想出与话题相关的事情,让人们能够感受一场空前绝后的话题盛宴。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座谈会,脱稿讲话让人们在会议上畅所欲言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某校研究生会办公室里组织和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很多老师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研究生处李淑华在开始的时候,脱稿为大家阐述了国家教委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相关政策和理论指导。其中李老师谈到了创新的来源,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发展,关于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资助,校园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等一系列大家关注并困惑的问题。
听了李老师的深入浅出的阐述后,其他人的热情也被激发起来。其他老师也提出了心中的疑惑,并积极加入到关于创新创业活动的讨论之中。其中大家共同讨论的主要话题是高学历创业是否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就这一问题,王老师进一步深入地阐述教委关于提倡创新创业的初衷。创新创业,不是要求大家都自己开办企业,创新创业是一种思维模式。创新创业要求我们创造性的学习,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这种创新创业的精神将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随后会议就社会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以及创业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与会者也将这一讨论逐渐深化到研究生生活之中,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研究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在这一点上,李老师也提到学校率先开设的MTI专业硕士,正是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一种形式,既要学习翻译的理论,更要注重翻译的实践。研究生处也将竭尽全力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在这次座谈会中,没有一个人照着念稿子,大家都是脱稿,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两个多小时飞逝而过。座谈会最后,与会者还分别就这次座谈会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与收获。
显然,脱稿发言能够使人们畅所欲言。在学校组织的座谈会上,老师们没有讲那些空话套话,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念稿模式,依据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真心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脱稿讲话可以使人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想说的。我们要抛弃古板的念稿模式,自觉地追求个性的表达,这样才能共同的汇聚成蓬勃向上的“中国好声音”。
脱稿汇报赢得上司的欣赏
在企事业单位或者机关单位都会出这样的情况:上级让下级汇报工作,下级手里总会拿着汇报材料,照本宣科,这样的汇报材料少有七八页,多则十几页,几乎汇报材料上的每一条都会逐字念给上级听。殊不知,也许上司早已听得不耐烦,要知道,几十页的材料会占用上级大量的时间,并且还不能马上听到有效的信息,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其实,这样的汇报方式在企事业单位中很常见,但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位领导者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他们大多不喜欢形式主义的汇报工作,更希望听到切合实际的有效消息。脱稿汇报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是让你把十几页的材料都背诵下来,而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选择重点内容来记,然后将其汇报给领导,实际上领导希望听到的也是这部分重点,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汇报时间。而且脱稿汇报也让你更熟悉工作内容,体现出你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领导必定对你更加欣赏。《解放军报》2003年6月23日在第3版上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
济南军区某团新任政委李文舸带领机关有关人员到各连队了解情况。一些连队主官动开了脑筋:先到机关找人打听李政委的思维习惯,再翻阅上级近日下发的一系列指示,尔后根据本连特点进行认真准备——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汇报提纲装订得整整齐齐。为预防万一,个别连队主官还准备了一摞资料卡片。
李政委先来到炮连,他拿过王指导员的汇报提纲,边翻看边点名让张连长汇报有关问题。“你认为连队官兵目前最关心的是什么?”“你们连近段时间遇到了什么问题?”“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张连长匆匆忙忙在汇报提纲中寻找答案,李政委却和蔼地说:“请脱稿汇报。”
没想到,这样一脱稿,张连长顿时乱了阵脚,汇报起来磕磕巴巴,一些数据前后矛盾。李政委先后转了5个连队,全部要求脱稿汇报,结果不少连队出了洋相。
事后,李政委语重心长地说:“脱稿汇报卡壳,说明我们肚里无货啊。念稿子洋洋万言,空话、套话连篇,能让上级充分了解情况吗?大家只有‘身在兵中,兵在心中’,多在实践中摸索带兵规律,仔细掌握官兵的思想实际,汇报起来才能讲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一番话,让不少连队干部感到羞愧。
紧接着,团党委做出一项决定:今后各种日常会议和领导机关干部到营连了解情况,一律要求口头汇报,不提倡写汇报材料。
可见,不能脱稿汇报工作的下属是不会得到上司的欣赏,虽然自己辛苦准备几十页的汇报材料,但是上级也不会认同你的做法,自然是徒劳无功。所以,在汇报工作时,要脱稿汇报,用自己的语言把实际情况向领导和上级讲清楚,这样的讲话自然会受到上级或领导的欣赏。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肚里无货,不敢脱稿汇报,怕因为一些事情说错话。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深入去了解和调查,如果每个情况自己都亲自弄清楚了,就不会害怕脱稿汇报说错话。上级在听你精心准备的脱稿汇报时,自然会非常满意,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脱稿讲话可以拉近听众距离
脱稿讲话可以让讲话者摆脱念稿子的死板状态,以更鲜活的姿态展现在听众的面前;不念稿子,就可以更多地照顾到听众的情绪和感受,想办法设计一些独特的方式来吸引听众,拉近自己和听众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被打破了,才能实现与听众更多地交流和互动,讲话才会更加顺利精彩。
作家老舍在一次即兴发言中是这样说的:“听了同志们发言,得到很大好处,可惜前两次没来,损失不小。……今天来的都是专家,我很怕说话,只好乱谈吧。”如此抑己扬人的开场白,如此谦逊坦诚的口吻,一下子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听众对一位名人可能产生的敬畏心理。另外,老舍说自己是“乱谈”,也就表明自己不是居高临下作演讲,而是平等地和大家交流意见罢了。如此平易近人,自然会获取听众的好感,创造融洽现场的气氛。
在脱稿讲话的过程中,听众虽然处于客体地位,但绝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对演讲者及演讲内容有好感、有兴趣,自然会报以热情;反之,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早早退场。因此,有经验的讲话者都十分注重自己与听众的关系,总会主动地缩短自己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从而为现场营造和谐氛围。
传媒大亨比尔在一所贫困生居多的大学做演讲,题目是《不要仇恨这个世界》,用自然而亲切的语言打动了听众,这就缩短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让听众自然而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想法:
我小时候靠卖报养活自己。那个年月,报童有菜园里的蚂蚁那么多,瘦小的便不容易争到地盘。我常常挨揍,吃尽苦头。从炎热的夏日到冰封的隆冬,我都在人行道上叫卖。
一个暮春的下午,一辆电车后拐过街角停下,我迎上去,准备通过车窗卖几份报纸。车正在启动的时候,一个胖男人在车尾的踏板上说:“卖报的,来两份”。我迎上前去递上两份报。车开动了,那个胖男人举起一枚硬币却并不给我,只是笑着看着我。我追着说:“先生,给钱。”
“你跳上踏板,我就给你”。他哈哈笑着,把那个硬币在两个掌心搓着。车子越开越快。
我把报纸从腋下转到肩上,纵身一跃想跨上踏板,脚却一滑,仰身摔倒……
谢谢上帝,艰难困苦是好东西,我感激它。如果不是它,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不过,我更要感激这个世界,因为它不仅有坏人,而且它有更多的好人,靠了这些我才没有沉沦,才没有一味地把世界恨死。
……
从传媒大亨比尔的讲话中可知,比尔以描述小时候的苦难开始,引出主题:“艰难困苦是一件好东西,我们应该感激这个世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贴切地安慰了一颗颗成长的心,一下子就引起了全部听众的共鸣,用真情感动了听众,这就自然拉近了听众之间的距离,其演讲也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让听众更好地接受自己,缩短自己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我们就需要采取方法来增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比如说:你可以适当地暴露自己的短处,你可以在开场的时候加点儿笑料,你还可以让自己语言充满更多的情感,用真情打动听众……不论你采取哪一种方法,只要是能缩短与听众的距离就可。除了采取技巧之外,自己平时也要广泛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有备无患。
话风折射做事风格
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
2007年,某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张某当庭宣读抄袭来的悔过书,被媒体评论为“地狱门前讲官话”,可见官话的“废、空、套、假”之积弊有多么深。由此激起人们对机关话语系统的思考与诘问,这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不管身处哪一个行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在平时的发言讲话时,是不是总说一些“废话、空话、套话、假话”。在觉察反省之前,我们还要弄懂“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到底指的是什么?
正确的废话指的是那些你挑不出毛病也抓不住把柄而又毫无意义的话。“正确的废话”已形成当下官场中的一种话语系统。所谓正确,就是在道理上无可非议;所谓废话,就是没有实际作用和指导价值。正确的废话,就是人民群众不待见的空话套话。说空话套话者,显然是那些务虚不尚实者。
不仅官场如此,经营管理活动中,也常出现正确的废话。在平时的会议上,总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套话,说了和没说是一个样子。
正确的废话还是一块遮羞布。问题不愿讲,成绩又不突出,而每年这个会那个会又不少,让领导讲什么?那就讲讲正确的废话吧。“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市里、县里,发展一片兴旺……”兜过来绕过去,一通报告能作一两个小时,干货甚少,一挤全是水。
“正确的废话”折射的是一种浮躁、浮夸之风,若得不到很好的遏制,就难以风清气正。因此,在脱稿讲话的时候,要坚决抵制正确的废话。
漂亮的空话,就是那些没有营养的话。说多说少一个样,说与不说一个样。在企业或者是个人身上随处可见。比如说某些企业人员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说,以后我们要在的三个月里创造高成绩,开创新体系……看似体现干劲儿,但实际上也没说出自己要具体怎么做,怎么实现,这就像是给人们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这个愿景是不切实际的,不会付出行动的。
古语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许多人还是做口头功夫、纸上文章,玩虚的,丢实的。对那种空话连篇、废话成堆的照本宣科,是该“零容忍”。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地遏制这种恶性行为,不然脱稿讲了,也是等于没讲。
严谨的套话,是指那些长期形成固定模式的语言套路,只要是在类似的场合,他们都会依据这样的模式说。一般这种语言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因循惯例的套话,另一类是配套成龙的套话。这样的套话在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多见于大会讲话、总结汇报、经验介绍等书面或口头陈述中。比如,总结大会有总结讲话的套路,表彰大会有表彰讲话的套路、介绍经验有交流发言的套路等等,甚至于开场白说什么、中间段说什么、结束语说什么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语言。
其实,上述的废话、空话、套话在本质是没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大的空话,大而不实,言之无物,这样的话之所以得到发展是因为既省事又保险,四平八稳,圆滑老到,自然也稳妥。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岗位,如果在公众讲话时废话连篇、空耗时间,难免会令人心生厌倦和憎恶,更不能服众。要知道,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职责,在面对公众脱稿讲话的时候,要抛弃以上三种陈旧的观念,不说废话、空话、套话,立足实际,这样务实的办事作风也会逐渐地形成。
违心的假话,通俗点儿讲,就是说一些违心的不符合事实的话,有些人明知是假却要默认为真,装傻或许可以,但绝对不能点破。久而久之,大家说同样的假话,不说还不行;彼此知道是假话,又都必须说。其实这就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受到一定的惩罚和打击。
这样的假话势必会遭人痛恨,它们歪曲事实,捏造假象,这必然不能使其他人看清楚事实的真相,势必会影响工作和事情的开展。所以,这样的假话一定不要说,特别是领导要你脱稿汇报工作的时候,如果是你说的事实和现实的情况不符,势必会给自己和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然,“话风”的转变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要想有精彩的脱稿讲话,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和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放下包袱,告别官腔和官样文章,逐步树立好的会风和话风。
总之,说废话令人生厌,说空话令人鄙夷,说套话令人腻烦,说假话令人痛恨。希望每一个人进一步改进“话风”,让脱稿讲话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在实际脱稿讲话中,多一些真知灼见,少一些照本宣科;多行务实之举,少讲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和违心的假话。
自己的话,真心话,实在话
在很多场合,我们会看到有这样一群人:只要是一上台进行当众讲话,手里就拿着稿子,逐字照念,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说的并不是他们的真心话。因为这些讲稿有的并不是他们自己亲自起草的,而是找人代写的,更多的是依据别人的思想呈现出来的,根本不是属于自己的话语,那么,这样的讲话自然不会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赏。
这样的现象在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在生活中,一些人因为会议太多,甚至可能看都没看写的稿子,就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种会场,拿起讲稿照本宣科,成为了别人思想的“话筒”,这就限定了讲话者思想,久而久之养成了念稿的形式主义作风,就把许多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埋在了心里。
李倩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区域经理,因为平时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许多琐碎的事情都交给自己的助理打理。不管是出席什么会议,会议的稿子都是由助理写的。这样一来,李倩就能轻松地应对各种场合,但她讲出的话总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赏。
有一次,李倩带着助理去基层调研,调研结束后,对于调查的情况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且回到公司之后还要写好报告。在基层调研后,许多人员期待李倩的想法,并且希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可李倩的举动却让人大失所望。
在讲话的时候,李倩拿着稿子,照本宣科地读了起来,让人觉得她在敷衍工作。后来回到公司和领导汇报的时候,李倩又拿出了一叠文件,念了起来。领导看到她如此照本宣科,非常不高兴,于是就中断了李倩的读稿汇报。
就在李倩非常疑惑的时候,领导说:“我想听的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让你在这浪费时间,你手里的那些讲稿,我自己读一遍就可以理解,何必让你在这做无用功呢?从这个汇报就可以看出你对待工作时多么不负责任,只想着敷衍,我们不需要敷衍了事的员工,你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但是李倩总是不能摆脱讲稿,逐渐地丧失对工作的热情,最终辞职离开了公司。
李倩总是让助理给自己写讲稿,总是在汇报工作的时候照本宣科,这样一来就不能说出自己对工作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也许就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影响工作的进程和发展。此外,汇报工作依赖讲稿也不会得到领导的欣赏和认可,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的事业发展地更好,就要逐渐地摆脱讲稿,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脱稿讲话能让我们在现场用自己的话语去组织语言,根据自己心中实际的想法去阐述事情,自然讲出的话会更加实在、真实。这也能充分地体现出讲话者对工作的认真思考的态度,同时也能得到领导更多的赞赏。
我们要知道,脱稿讲的真实效果大大优于照稿读。这主要是因为脱稿讲能给人以直抒胸臆之感,由于不借助讲稿直接与对方沟通,对方就会感到真实可信并能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沟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早间新闻”播音员、哥伦比亚广播网“奥斯古德”系列主讲人查尔斯·奥斯古德深有体会地说:“念稿子远不如讲话好。后者是发自内心的。即使它显得不够流畅,但效果反而好。”
有一次,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长杰科斯基去洛杉矶参加基督教和犹太人全国会议的颁奖仪式,在飞机上,他一直在准备受奖后的发言讲稿。第二天,娱乐大师唐尼·凯亚向杰科斯基颁奖。当杰科斯基拿着讲稿走向前台时,凯亚对他说:“不要念,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罢他就抢走了演讲稿。僵持了一会儿后,杰科斯基开口了,讲出了他的内心真实感受,结果非常成功。
“话风”也是作风的反映,脱稿讲话能让人根据实际讲真话、实话,才能摆脱大话、空话、套话的风气,从而赢得更多听众的掌声和支持。杰科斯基最终做到了这一点,发自内心地讲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自然获得更多听众的支持和赞赏。
现代社会社交活动频繁,电视、录像手段被广泛运用,这都要求讲话者直接面对观众,用出色的口才、真实的情感、传神的表情和体态语去影响征服观众。所以我们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讲话能力,学会脱稿讲话。
脱稿讲话的随机应变反映处事智慧
依赖讲稿的演讲者,他们的思绪只会停留在稿子上面,场上发生的状况,他们几乎掌控不了,面对他人的提问,演讲者不知如何作答,因为讲稿上没有写;面对听众的讽刺,即使惹来笑话,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化解……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他们缺少处事智慧,没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致使他们在突发的状况面前束手无策。
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的,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能把脱稿讲话说得精彩者都具备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以及灵活多变的智慧,因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现场沉着冷静,从容面对。
1966年,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林语堂从美国回台湾定居。6月间,台北某学院举行毕业典礼,特意邀请林语堂参加,并且请他即席演讲。安排在林语堂之前的几位颇有身份的演讲者,发表了长而乏味的演讲,让台下听众昏昏欲睡。
面对这样的状况,林语堂并没有发慌,而是沉着地看了看表,已是十一点半了,于是就改弦换调。他快步走上讲台,仅说了一句话:“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然后就结束了演讲。他的话一出口,大家先是一愣,几秒钟后,会场上“哗”地响起一片笑声,接着与会者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这位优秀演讲家的拥戴。
在第二天,台北各大报纸上均出现了“幽默大师名不虚传”的消息。
从林语堂先生的演讲中我们可得知,即兴之类的脱稿讲话能够让我们灵活地处理现场发生的事情,彰显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需要注意做事不死脑筋,敢于接受生活中挑战,学习沉着应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逐渐积累处世智慧。这对脱稿讲话很有帮助。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念稿子,不敢脱稿。他们之所以选择念稿子,就是因为害怕漏掉其中的某些问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时,会不知所措。对于已经设定好的事情,他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如果超出了设想的范围,就不知该怎么办。显然,总是念稿的人,他们的应变能力也会变差。
李媛是一家公司的业务代表,最近上级要求李媛给某某大学做一场讲座,李媛很高兴地答应了。因为她觉得只要写好讲稿,到时候照着念就可以了,不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因为以前她就是这么做的。
到了演讲那天,李媛和同学问完好后,就开始自己的演讲。她手里拿着一份讲稿,照着讲稿一字不差地念着。刚开始,现场很安静,同学们也很愿意听,李媛心里很是得意。可是当李媛念到中间的时候,就发现底下的同学们“蠢蠢欲动”,有的同学戴上耳机听音乐,有的同学在一起聊天,有的同学还“专心”地玩手机,几乎没有一个人在听她的讲话。李媛看到如此情况,有些不知所措。就在她惆怅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示意。李媛本来以为这个同学是来救场的,可没想到,那位同学居然提出一个尴尬的问题:“老师,您看现场这么混乱,您还在那里念稿子,您觉得有意义吗?”
面对学生的质疑,李媛真的崩溃了,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讲稿上也没有写这样的问题。所以,李媛跳过了学生的问题,匆匆地结束了自己的演讲。
显然,讲话者习惯了念稿子,在面对现场突发状况时便可能会束手无策。凡事习惯于已有模式,只能是让自己限定在固定的套子里。所以,我们要试着尝试自己脱稿,并且加强随机应变的能力。
说得自信,赢得相信
在脱稿说话中,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你这次讲话能否出色与成功。因为自信心给人一种安全感,使你敢于与他人相处,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旦你愿意去表达,那么即使在很小的场合,你也会努力地搜索以前的经验,以此作为谈资。这样,你的视野将会变得更加开阔,并对自己的生命产生新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什么比自信更能够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的。要知道,脱稿时保持的自信是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训练出来的,如果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得体的装扮仍然无法带给你足够的自信,那就需要更多的自我表现。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训练自信的方法,激发大家的潜在力量。
第一,做好准备,相信自己能成功
一个人是否能够达到成功说服他人的目的,跟说话之前所做的准备有很大关系。林肯说:“再有实力的人,如果没有精心准备,也无法说出有系统、高水平的话来。”所以,你需要在说话之前广泛地搜集素材,并对你的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当你确认自己准备充分之后,不妨设想自己正在以完全的控制力对他人说话。这是你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只有先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最终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针对自身不足进行纠正性训练
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说家”之首的德摩斯梯尼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而且他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还不停地抖动。在那样一个崇尚口才的时代,这样的人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歧视。他十分苦恼,并很自卑。不过,他并没有被自卑打倒,而是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进行刻苦的训练。每天清晨他都站在海边,口里含着石子进行练习。针对爱抖动的毛病,他对着镜子进行练习,并在两个肩膀上挂两把剑,这样就不会抖动了。通过这些有效的训练,德摩斯梯尼觉察到自己已经能够很容易地克服恐惧和焦虑,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他在当众讲话中获得自信心,逐渐成为一个十分出色、受人尊敬的演说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懂得即使说话方面先天存在不足,依然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训练和培养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口才,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自信地站在台上,让所有人为我们拍手喝彩。但要想成为出色的演讲家,最重要的就是敢于克服自身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从最小的细节入手,才能一步步地摆脱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