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论点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本身出发,基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逻辑而开展对人与世界矛盾的实践解决。人的这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相统一的实践活动,是人与世界实现物质、信息、能量互换的本体论基础,也是人通过生产劳动确证与发展自己多方面本质与主体性能力的基本通道。以物质生产方式及生产逻辑的自我推动与自我构建为基础而确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明确指出,在劳动者阶级不断壮大的情况下,唯有摆脱私有财产与雇佣劳动带来的异化或物化效应,赢得非生产性劳动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人就可能作为真正历史的人而存在,人的主体性的地位、资格与能力才能在扬弃异化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再现与发展,尽可能扩大实现自己全面发展的自由空间,从而超越异化世界的阻隔而获得彻底解放并真正进入自由王国。当然,这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要以一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条件。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特质表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社会的全面发展实质上确保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总体取向、终极趋势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是最大意义上的、有着丰厚人文底蕴的新人道主义,它主要起源于人对自身阶级性的自觉与对异己性遭遇的超越;它又是最根本意义上的生活观,通过对生活世界体贴入微的考察,通过对社会矛盾切身性的考问,为人奔向更高的生活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一种能充分表达终极理想的价值原则。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时代性的产物,它仍然需要不断摒弃自己的理论阈限而拓展新的自我生成视域,在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并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进展而实现内生性的理论整合。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全面性的规定,把人理解成具有无限丰富的社会关系及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性的人,把人的发展归结为在各个层级上获得兼容并包、相互协调的全面发展,在劳动、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等各方面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是人实现了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生态整合后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自由时间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马克思人学所预设的这种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与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其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文情怀、发展理念与主体维度,也构成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制度特色与最高价值。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科学推断,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需要联合起来的个人实现对全部生产力的共同占有,而要实现这种共同占有,就“必须带有同生产力和交往相适应的普遍性质”。[22]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需要在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唯此才能实现某种联合的个人,且“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23]才能消除自身的自发性、局限性;使自己的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从而实现“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使自主活动与物质生产内在统一,保证了“各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24]即获得真正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而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的这种本质规定,内在地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在价值上就是直接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只有经过共同富裕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才能实现终极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而为此必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量,推动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使得社会各方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获得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并以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也是其制度优越性的集中表现,任何一个剥削制度绝不会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更不会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同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在价值取向上全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党历来都将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中加以强调,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题与根本旨归,并将人的发展原则贯穿于社会运行机制的各个方面,“与社会全面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5]而它的每一步发展目标都自觉地指向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它的实际发展过程也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抑或消灭剥削及两极分化,都必须依靠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纯粹物质力量的发展,而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展现,人的现代化能力的全面发挥和发展,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建立起公正合理的社会关系,切实保障人的各个方面的正当权益,铲除一切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障碍,才能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共同平台。另外,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也必须依靠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才能创造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人的能力与素质越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与水平越高,就越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社会在发展中就越能够走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能不能实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直接关乎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要靠发展来巩固和前进的。这种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辩证本性,是唯物辩证法在人和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谋求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它在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处处体现了人民主体性的思想,强调一切发展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总之,一切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在当代中国,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把发展作为主题、作为核心,把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高度统一起来,立足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根本旨趣在于通过富裕人民、造福人民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若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一体化全面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全面进步,也谈不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若没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协调发展,没有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发展,社会关系就达不到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任何保障,就不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合共生、人与人之间的美美与共;若没有可持续的发展,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人口自身的生产不能实现协调发展,就会导致各种世界性问题与发展危机,人的永续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当前要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最新发展理念,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按照“四个全面”的总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整体规划、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本质上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26]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时代主题的中国式表达,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认识、新进展,它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法基础与公正本质,凸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感召力,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本观与实践发展观的当代表述。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战略统领、目标牵引作用,而其余三项则是动力机制、保障机制与管控机制,四者内在整合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最新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战略总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及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最新的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的总结,是我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原则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在总体上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推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其基本逻辑构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价值目标所描绘的是人的发展问题,或者说在本质上讲的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涵是如何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价值目标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这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方向上的选择、在性质上的定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不失时机地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一切妨碍人的全面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机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实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由之路;而达到这一目标重要的政治依托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既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最新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也是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法治上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相统一的现代理念,党的领导作为“四个全面”之魂、战略中的军帐之帅,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方向指引与领导保证,这是从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层面所体现的“人本文本”、执政为民的原则。它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来自觉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来达到自我净化与革新,这就把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发展内在统一起来,把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统一起来。因而,“四个全面”既承继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又突破了中外人学思想中存在的各种局限性,结合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祈福的具体实际,实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表述与具体运用。这种在探索当代人的发展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结论,内在构成了当代中国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辩证统一的“一种重要的举措”,也为当代人实现自我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激活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7]目前,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实践价值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并产生了诸多理论成果,但也产生了一些“较大的争议与分歧”,[28]阻碍了对它的深入探讨。本书试图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特别是与“四个全面”建设问题内在结合起来,致力于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探究人与世界的互动性关系及人自身的发展与解放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从旧的理论束缚与困厄中挣脱出来,重振早已疲弱的人本精神及其自由价值,为破解当代人面临的诸多生存悖论与发展困境而提供全新的人学观念。
[1]许全兴:《毛泽东与孔夫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7页。
[2]钟明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现代人生问题》,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3]马耀鹏:《制度与路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制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5页。
[4]冯契:《坚持价值导向的“大众方向”——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价值导向”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1期,第8—10页。
[5]黄枬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建构》(上),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8页。
[6]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月1日。
[7]李元光:《试析习近平的民本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第215—218页。
[8]张立文:《中外儒学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8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页。
[11]吴琼、刘学义:《黑格尔哲学思想诠释》,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12]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9页。
[13]周正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人民性思想探究》,《观察与思考》2016年第4期,第79—83页。
[14]戴木才:《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五大维度》,《党建》2016年第4期,第26—27/30页。
[15]张荣臣:《四个全面——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15页。
[16]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6页。
[17]侯才:《让哲学成为安身立命之学》,《光明日报》2017年1月2日。
[18]胡大平:《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90—95页。
[19]万姿姿:《“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理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第16—20页。
[20]徐春:《人的发展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21]阎孟伟:《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9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9页。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581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10页。
[25]陶德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53页。
[26]唐洲雁:《五中全会视野下的全面小康与现代化》,《东岳论丛》2015年第12期,第1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