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预计,中国将在2015年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资源国。我国目前正在制定《旅游法》(Tourism Law),以便更好地保护旅游者权利。面临这样的大好形势,我们必须做好跨文化旅游宣传工作,尤其是旅游翻译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加快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过渡,把旅游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the pillar industry),向国外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翻译服务自然成了当前的最紧迫任务。
从语言用途的角度划分,旅游文化英语翻译属于“特殊用途英语”[1](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的范畴。“专门用途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变体,涵盖的语篇体裁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除文学诗歌类语篇之外的所有体裁。”[2]比如,旅游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服务对象,为国际旅游者提供旅游文化信息,主要以国际旅游者、译入语语言和文化为取向。[3]
从涉及的范围来看,旅游文化翻译包括物质文化(tangible culture)和非物质文化(intangible culture)翻译在内。“旅游文化介绍旅游活动与诸文化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各种文化的个性特点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旅游文化翻译涉及不同的文化要素,需要进行跨文化阐释,有许多翻译上的困难需要考虑和解决,还要满足旅游行业本身的一些要求,比如专用术语的翻译。”[4]
旅游文化翻译是涉及方方面面的技能,不仅涉及跨语言的翻译,而且它是一项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还需掌握跨学科的知识,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旅游翻译本质上是文化翻译,译者需要掌握译出语(source language)和译入语(target language)的文化知识,从天文地理到风土人情,从美酒佳肴到文化娱乐,无所不包。
德国“功能翻译论”(Function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的代表诺德(Christine Nord)从功能的角度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而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5]诺德在这个定义中指出:“原文和译文之间必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质量和数量由预期译文功能确定,它同时也为决定特定语境的原文中哪些成分可以‘保留’,哪些则可以或必须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甚至‘改写’(包括可选择的和必须进行的改写)提供了标准。”[6]德国“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或Scopos Theory)的代表人物弗米尔(Hans J.Vermeer)认为要以文本的目的(Skopos)为翻译的“第一准则”,显然他把翻译看作特定情况下的某种“有意图、有目的的行为”[7]。弗米尔还强调指出,翻译目的论所指的意图性并不是说某种活动本身有意图,而是指活动的参与者认为或解释为有意图,翻译活动的意图通常与译者或翻译活动的发起者有联系。
本书正是基于德国“功能目的论”,同时根据纽马克(Peter Newmark,2001)的文本划分理论,认为旅游文本属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具有明显的功能和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旅游文本的翻译必须充分考虑其功能和目的。因而,旅游文本的翻译除了采用一般的翻译原则作为其宏观指导原则和标准外,还应遵守应用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如方梦之教授提出的应用翻译的三条宏观原则:“达旨、循规、共喻。”此外,还需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用以指导旅游翻译的研究和实践。
本书以一般翻译理论为指导,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为其理论基础。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特定情况下的某种“有意图、有目的的行为”,其理论核心表现在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两个方面。本书采用这一理论主要是因为应用翻译包括旅游翻译在内都具有现实的目的或功利的目的,要求译文最大限度地满足预期的功能和实现预期的目的。
此外,本书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视野,站在跨文化交际的高度来看待旅游翻译。同时,我们针对主要的旅游文化翻译课题提出和采用了不同的具体翻译原则和策略。例如,交际翻译原则视角下的旅游景区文化宣传文本的翻译策略,跨文化视角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功能对等译论观照下旅游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基于交际翻译原则的旅游广告宣传用语的翻译策略,功能目的论视阈下导游词的交际和语义翻译策略及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菜名的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本书是一本论述旅游文化汉英翻译的专著,涉及旅游文化翻译的主要内容,如旅游景区文化宣传文本、旅游景点名称、旅游公示语、旅游广告宣传用语、导游词、中国菜名的翻译。本书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既可以作为旅游翻译研究的材料,也适合那些懂英语又想学习旅游翻译的读者使用。本书是我们长期从事旅游翻译研究的又一成果,书中的部分内容曾以论文的形式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这次写作又增加了大量的新内容,并补充和改写了以前已发表的内容。此外,我们还补充了大量的我国港澳地区和国外旅游翻译的新材料,使本书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感。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权威的和最新的学术文献,书中直接引文均来自权威学术著作和翻译类核心期刊,如《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翻译》等。在此,我们对这些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学校和学院领导、教务处、科研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此外,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对本书的写作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我们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Hutchinson,Tom&Waters,Alan,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pp.16-17.
[2]杨雪、谢建平:《情景语境视角下的ESP语篇翻译及其策略研究》,《上海翻译》2011年第2期。
[3]陈刚主编:《旅游英语导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3页。
[4]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上海翻译》2007年第1期。
[5]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Amsterdam,Atlanta: GA,1991,p.28.
[6]方梦之、毛忠明主编:《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7]同上书,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