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现代田园主义:发达国家社会发展得失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地球环境危机更为严重,但尚未引起高度重视

以上所论为美国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除此之外,各国的社会发展还共同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地球环境危机。这是比前一个危机更深刻、更长远、更严重却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危机。如果在研究社会发展与政策选择时仍然忽视这一危机,这种研究则很可能形成片面、短视、误导众生的后果。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既离不开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力的发展,也离不开自然界。但人类毕竟只有一个地球。科学技术再发展,人类既不能突破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也不可能创造光速飞船,在将地球的有限资源耗尽后迁移到其他星球去生活。当然,人类发展悲观论是错误的,1964年毛泽东在谈到认识论和辩证法问题时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14]这些话讲得很有辩证法,很有道理。我们也相信人类有智慧和能力克服发展途中的各种困难,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断前进。但不能因此进入一个认识误区,即科学技术万能论。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制造了两万多件核武器,足可以毁灭地球上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物,但地球并未毁灭而是照样转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使信息传播快如光速,信息“爆炸”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应对自然的能力更加强大,但地球上的各种灾害照样在发生,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5]另一方面,地球虽大,这是针对人类的早期认识而言,对于现在经常坐着飞机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跑的人而言,地球已缩小如村落。对于每日通过互联网基本实现无障碍地了解世界变化的更多的人而言,“地球很大”的观念也淡薄了许多。实际上,对于今天70亿人的生存和发展,地球已经由过去的“很大”变成了“不大”,而且正在向“很小”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可能适度延缓这个转变,但最终无法阻止这个转变。

地球向“很小”转变的主要证据是,人们感觉居住环境越来越拥挤了。如果站在日本神户的海岸边,看到密密麻麻的居民房一直向六甲山顶排去,似乎随时都会把低处的房子挤下海里去,心中不免战栗不止。尽管现在日本在为“少子化”发愁,担心照此发展下去,若干年后日本人甚至会绝种,但毕竟现在日本是人口密度最高的人口大国之一,[16]以与我国云南省相当的土地面积居住着1亿2700多万人,怎会不感到拥挤,怎不幻想向国外移民?从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看,全世界人口在1650年约5亿人,到1900年时增长到16亿人,250年增长了3.2倍;但此后至2000年达到60亿人,100年就增长了3.75倍。世界人口至2006年达到65亿人,依此速度推算,至2050年前后将达到100亿人。这还是较为保守的推算,实际上人口基数越大,则人口纯增长越快,人类百亿纪念日完全可能提前访问地球。人们不禁要问,人类是否已为解决百亿人口的居住问题制定好了规划?

以上只是简单分析了地球的土地与人类的居住关系问题。实际上问题不仅于此。此外还有地球资源能否满足人类快速增长的需求的问题及人类的快速增长必然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这些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早在40多年前的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就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1972年,德内拉·梅多斯等美国、德国、挪威等西方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作者们明确提出了在资源有限并非无穷无尽的地球上,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所有国家都把寻求增长视为解决所有问题的良方(增长崇拜),追求无止境的增长,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必须注意增长的极限。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中盲目追求物质增长,最终将会使大多数问题恶化。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有一场跟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具有同样深远意义的革命。“增长的极限”这一概念振聋发聩,从而迅即引起全球注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增长达到极限必将导致崩溃,为避免这一时刻的到来,人类必须以共同的责任感认真应对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绝不能再掉以轻心。1980年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 ; 1987年,该委员会提出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晶。可持续发展从环境的角度倡导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零增长或经济倒退。人类必须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经济政策,同时也要改革现行的国际经济关系。可持续的社会是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社会。这一社会的三项原则是:可再生资源消耗的速度不能超过其再生的速度;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速度不能超过可持续再生的替代资源的发展速度;污染排放的速度不能超过环境的吸收能力。建立可持续社会就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建。循环经济、增长有极限、可持续发展,三种理论融合在一起,构成人类对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及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更加精准的设计和安排,标志着生态文明观的确立。

因此,现在面临的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是,地球的承载力(或称阈值)究竟有多大,建设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必须遵循哪些新的原则?

要准确回答地球的承载力究竟有多大很不容易,只能根据现实存在作出大概的判断。以现在人类的生活状况分析,人类所面临的地球环境已经出现了危机,而且不是短时期的、一般性危机,而是长时期的、颇为严重的危机。

这个危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面临十分严重的威胁。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有土地、水和空气。地球表面的陆地原本就有限,其中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更加有限,再除去其中必需的耕地、森林等面积外,人类可用于建房居住并进行交流的地区就更有限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6年估计,在过去的1000年里,人们已经把大约20亿公顷的耕地变成了垃圾场,这一数字比现今的耕地总数还要多。另据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报告,世界森林平均消失率1990年至2000年为1.5%,2000年至2005年为1.7%,后5年的态势比前10年还要严重。其中森林消失最多的是部分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2000年至2005年世界的森林覆盖率由30.8059%降至30.5222%,降低了0.2837%。假设这个降低速度保持不变,500年后地球的森林覆盖率将变成零。[17]其实,不用等到森林覆盖率降为零,就是现在降到不到1/3,森林的气候调节能力已大大降低,对水资源和洁净空气资源的供给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但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活现代化促使用水量迅猛增加,造成相当多的地区水资源缺乏,致使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地区,人类的生活因此受到越来越大的地域局限。现在,像日本这样屋满为患的国家或地区恐怕不会是少数。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人类每年消耗的资源已经超过了地球每年的资源再生量,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需要的土地数量已经达到可从地球获得的土地数量的1.2倍。仅从这一点而言,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极限的20%以上了。[18]与此同时,在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对正因生活用地不断减少而陷于窘迫的人类无疑是雪上加霜,土地污染,水源污染,空气也污染,全方位的污染致使物种灭绝加速(现代科学家估计,在人类影响条件下物种灭绝率增长了1000倍),癌症、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不断出现。人类正在吞咽自己酿造的苦果。也许只有在因呼吸严重污染的空气、饮用严重污染的水源、食用严重污染的食物而罹患癌症或艾滋病后,才能觉悟到当代人类生活的无奈与悲哀,而回过头去憧憬原始时代祖先们在完全无污染环境中的美好、幸福、快乐的生活。[19]

第二,人类生活的第二要素粮食和能源的危机也已经很严重。关于粮食危机,应透过假象看人类整体面临的粮食状况。显然,占人类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中,目前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在为获取维持简单生存而必需的粮食而忧心忡忡。[20]能源危机则比粮食危机更紧迫、更严重。正如《增长的极限》的作者所言:“在人类历史的时间段里,矿物燃料时代将只是过眼烟云。”[21]2004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报告,虽然全球能源储量正在增长,但目前已探明的石油总储量仅可供应全球消耗41年,天然气总储量仅可供应全球消耗60年。根据《增长的极限》转引美国矿产局、美国能源部的资料,2000年储量与产量之比,石油资源生命预期为50—80年,天然气为160—310年,煤炭则非常大。但若考虑到世界人口的增长(2050年近100亿)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中有些会变成能源消耗量大的发达国家,2050年时世界的能源需求将扩大至2000年的6—10倍,则上述资源的生命预期便会大大缩短。对于能源危机,无论悲观论者或乐观论者,无论主张石油生成有机说(需数百万年)或无机说(仅需数十年),都不会否认在需求量猛增的情况下,石油能源的供给非常明显是有极限的。

其中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问题。以中国为例,根据2008年国际公路协会的《世界公路统计》,每千人拥有乘用车中国为18.3辆,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法国分别为441辆、445辆、457辆、461辆和495辆,超过500辆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意大利,分别为542辆、561辆、565辆和595辆,千人拥有乘用车最多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609辆。对此状况,中国在2050年(或提早至2030年也未可知)成为中等经济发达国家时,中国民众的乘用车拥有量应该是多少?新西兰是中等发达国家,届时中国民众的千人乘用车拥有量也达到600辆的话,以现有人口计(不考虑其间的人口增长)实有总数将达到难以置信的8亿辆。即使按照拥有量最低的日本441辆计,也会达到6亿辆,即约等于当前世界拥有的乘用车总和。[22]对此,发达国家不能以能源危机为由限制中国民众拥有乘用车,而且也是限制不住的。发展中国家完全有权利实现与发达国家同样的生活,其发展权不容剥夺。[23]发达国家首先需要约束自己,然后才有资格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探寻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而发展中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的同时,也应认真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教训,在谋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第三,气候变暖开始威胁人类的生活环境。2009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年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明确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应共同面对、解决这一气候变化问题。[2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 (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25]气候变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和南极洲、格陵兰岛的冰雪融化加速,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类似马尔代夫的小岛屿国家已面临生存不下去的危险,如同荷兰、孟加拉国等地势低洼国沿海地带甚至有被淹没的可能。气候变化还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常态化,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病菌多发威胁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发展。这一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必将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出现根本性的破坏。发展中国家并没有避免这种危害的天然的豁免权。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制作的《难以忽视的真相》,形象、生动且非常有感染力地阐述了气候变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对其中提出的问题,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认真思考。

要制止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对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多有不一,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的统计,2004年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为排放量前5位,分别为60亿吨、50亿吨、15亿吨、13亿吨和12亿吨,前5国共排放150亿吨,占全球排放总量290亿吨的51.7%。前5国应为今后削减排放、抑制气候变暖承担主要责任。[26]当然,其他国家并非无须承担责任。若从人均排放量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以20.6吨、20.0吨、16.2吨位列前三,哈萨克斯坦、新加坡、捷克、俄罗斯、以色列等都是人均排放超过10吨的国家,这些国家也应对削减排放付出努力。中国的人均排放只有3.9吨,尚低于世界平均值4.5吨,但绝不能以此为“利好消息”而放松继续为削减排放作出努力。中国也要制定出具体可操作、可检查的长期减排目标,并对国内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制定有差别的减排政策。

以上人类面临的无法转嫁的现实危机足以说明,人类的发展需求已经超越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因而人类目前追求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长,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已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会停顿下来,还要继续促增长、谋发展,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理所当然更要促增长、谋发展。但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今后都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限定的框架中谋求社会发展,其政策选择所受到的制约也越来越大。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短期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须着重指出一点,当前人类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首先不是成长发展的极限的威胁,而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麻痹观念造成的威胁。唐代诗人权审《绝句》曰:“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元代白朴《中吕阳春曲·知机》唱道:“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若仅从消极面来理解,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过且过乐逍遥的思想对后人处世危害甚重,实在要不得。人类受惠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现代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却不知危险已经迫近。这就如同坐在高速行驶的现代化列车里感到无比舒适快意,殊不知列车前方不远处红灯早已亮起,若再不采取制动措施,巨大的惯性必然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悲剧。人类的欲望不能漫无止境,为了自身能够无限繁衍下去,必须对欲望有所节制。对于具有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发展史的人类而言,这种威胁尽管仍具有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未来预期,也都应看做迫在眉睫的威胁。当前,人类迫切需要增强自持力(自我约束力),多休养生息,少竭泽而渔,以为子孙后代的繁衍和发展预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