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现代田园主义:发达国家社会发展得失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后果严重

2007年7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迅速升级为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等几家大投资银行接踵倒闭、被收购或转型,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境。[1]美国金融危机给占世界经济前位的众多国家的经济乃至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不小的困难。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美国施行美元霸权经济多年从而积累下的巨大经济泡沫终于破灭,一些颇具象征意义的大金融公司、大生产企业相继破产,股市、物市动荡,国内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所谓美元霸权经济,指国内经济由实体经济为主转变为非实体经济为主(据统计,美国虚拟经济资本的虚假财富高达400万亿美元,超过其实体经济资本的30多倍至40倍[2]),即患上了“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的“狂想病”[3],国民储蓄意识淡薄(储蓄率最高为2009年的5.9%),“理财”(投机)意识狂热、享乐意识膨胀(造成家庭债务越积累越多),推崇“钱能生钱”的资本拜物教,经济类似赌博,国家以发行外债实现赤字转移,以印制美元、操纵美元汇率等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席卷世界财富,支撑经济需求,并打击他国经济。[4]美国经济因金融危机受到重创,很难迅速好转。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3月就表示对美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因为投资者仍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元“格外强劲”,无须创建其他世界货币。但据美国劳动部的雇用统计,美国2009年10月份的失业率已上升为10.2%,失业人数达1570万人,如果将兼职人群也列入失业统计范围,则失业率高达17.5%,为26年来的最高水平。至2011年5月美国失业率仍维持在9.1%的水平,2012年失业率仍明显高于长期以来的正常水平。失业率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降不下来,就不能说国民经济已经摆脱了危机。[5]

对于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不用说国际经济问题专家(一小部分专为美国说好话的专家除外),实际上就是对国际经济问题稍有了解的民众都能看得出来,似美国人那样不讲储蓄、追求享受的超前高消费及全民“玩虚活儿”的经济虚高发展,绝对不可能长久维持。但因有众多国家替它埋单,这种经济模式才能维持到现在,这已实属不易。当然,美国经济也不会因此垮掉,资本拜物教不单在美国信徒众多,在受其牵连的其他国家也正盛行。美国仍有以技术、军事为依托的政治霸权,被美元绑架了的几个大债权国不仅未敢乘机发难,反而借机争相示好,或更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兴衰与共,同舟共济。21世纪的世界经济市场法则越来越令人难以琢磨,各国平时与美国闹得不可开交,关键时刻却又纷纷克己奉“美”,“充满信心”地与美国共克时艰。他国的“信心”帮了美国的大忙。这正如同坐在一辆汽车里的乘客,有谁希望司机出事导致翻车?经过一番调整和改造,那种在美元霸权下各国为美国“打工”的世界经济体制仍将继续下去。[6]不过,这次金融危机已充分说明,美国多年来一意推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元一体化,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化。目前看来,美国推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美国来说已是绩效显著。在这次金融危机过后,各国不应再“美”云亦云,而应认真反思,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美国以外的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集会游行反对全球经济一体化。[7]

为尽早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美国顾不得是否符合自己鼓吹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规范,又一次搬出凯恩斯的国家管制理论,以国家紧急提供巨额美元救市资金或直接接管、变相接管等手段挽救大银行、大企业,同时推行“购买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千方百计刺激经济。[8]事实已看得很清楚,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言,以注重国家调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和以无节制地依靠市场规律发挥作用为主要内容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两种市场运行机制交替发挥作用,互不可缺。一般情况下强调市场自由运行机制发挥作用,当市场自由运行机制发挥作用导致矛盾积累到严重程度,而市场机制自身又无法克服,再发展下去将会危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时,国家则必然要出面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控干预。所以,美国要求这个国家、那个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还以裁判者身份自居,动辄以“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为口实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实际上它自己也没有做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要求美国承认所谓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不外是主动往美国设好的圈套里钻。

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破产的标志”,或“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历史终结”,这在经济理论界几乎已成定论。但要考虑的是,美国鼓吹新自由主义、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其目的为何?美国的目的其实就是,将各国纳入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自由经济体系中,美国可以更方便地在这个经济体系中从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好处,是打着新自由主义的旗号让世界各国共同为美国服务。这与上文所述美国推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是美国的危机,也是对美经济依赖性很强的中国等国的危机。资本家从来都要把危机转嫁到打工者身上,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等国的经济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仅以持有美国债权最多的中国和日本为例,单从失业率方面看就是如此。中国的就业、失业状况就很不乐观。中国是一个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方面如何划定统计标准很难,而且即使划定了统计标准,要想得到真实可信、准确无误的统计数字则更难。[9]中国的失业率统计就是如此,其中既有统计标准不一的影响,也有“政绩观”的影响,还不能忽视中国的特定的大环境这一影响要素。最近的数字虽难查到,但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公布中国城镇失业率为9.4%,已超过国际警戒线7.0%的水平,比政府的统计数字高出一倍。2009年只能上升不会下降。有学者认为,如果把返乡农民工或农村富余劳动力统计进去则达20%,若再将“下岗”与失业并轨统计,则应为33%即1/3左右,只有这样统计才准确、人道。[10]日本的经济情况也不美妙。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最新统计,2009 年7月完全失业人数359万,比1年前增加103万,是9个月连续增加。其中二人以上家庭的一家之主89万人,比1年前增加了31万。7月的季节调整值完全失业率达到5.7%,比上月高0.3%,为连续6个月上升。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9年7月的调查,2010年春季高中毕业生中有近20万人主要因为家庭收入拮据,而欲参加工作挣钱补贴家计,但只有七成欲求职者可能觅得岗位。这是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的直接表现,真实反映了经济问题的严重程度。

若观察应对危机之法,则各国也像美国一样,无论是否短视,皆用尽各种手段,频频给经济打“强心剂”,不惜寅吃卯粮,大借子孙债。[11]各国千方百计刺激消费,以求摆脱经济下滑、拉动经济增长。中国采取增加农民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等措施,但真正发挥主力作用的还是高额消费领域,即被视为现代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汽车业和房地产业(请注意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区别)。在这方面,中日两国的做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为鼓励民众买车,都采取了降税、给补贴、以旧换新等措施;为刺激民众的购房欲望,日本是努力降低土地和新旧房产的价格,中国则是以所谓“买涨不买跌”为理论支撑,政府和开发商“抱团取暖”(可理解为共同获益),采取各种措施极力抬高土地和新旧房产的价格,使房地产商发财发到“不好意思”的程度,国家在贷款方面的些许优惠政策使房产投机成为公开营生,反过来又绑架了国家政策,促成了土地和新旧房产价格的飞速上扬,让普通购房者长期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如果考虑到日本的平均工资约为中国平均工资的7—10倍,而日本的地价和房价与中国基本持平甚至还要低于中国,就不难想象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预留了多大的阻力和障碍。[12]统而观之,不仅日本、中国,各国无不勇蹈美国促成金融危机的覆辙,为“扩大内需”竭力推进超前消费或浪费性消费。观前车之鉴,其造成的近期虚幻和长远隐患乃洞若观火。[13]

总之,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提醒人们迄今为止以美国为龙头的国际社会的发展模式正在遭遇生死劫。如果国际社会一味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则今后几十年国际社会发展的持续动荡与衰退是难以避免的。这对各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必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