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自控力&自制力&重复力(套装三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成为高效能人士:别总是习惯在最后一刻才开始

为什么我们很难喜欢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为什么我们想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总是那么难?为什么我们总是学不会去拒绝别人?为什么我们总有很多想完成却没有完成的事情?解决这些困惑的第一步就是看看高效能人士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然后跟着学习吧。

世间工作千万份,为何你独挑这一份?

一般我们去一个新的公司面试的时候,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或者是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而应试者的回答也无非就是,这份工作适合我,或者我比较看重这份工作的发展前景,再或者就是这份工作的工资很诱人。不管你会选择其中哪一个观点,都是为了证明你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不是毫无理由任意为之的。就像你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一样,你被另一半吸引可能存在很多因素,比如相貌,性格,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等。

等你顺利进入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随着你对自己工作越来越深入的了解,随之产生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严重的时候,还会让你产生辞职一走了之的想法。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是不管不顾地跟老板摊牌说自己就是不想干了,还是硬着头皮忍受种种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呢?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自暴自弃,换一种方式,就能跟自己的工作和平相处。

每当你对自己的工作有所怀疑的时候,可以尝试问自己一个问题:世间工作千万份,为何你独挑这一份?有句话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如果是为了晋升前景,那就反观一下自己的职位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目的。如果是为了多挣点钱,那就看看自己银行卡的余额是否快速地涨了不少。总之,找到这份工作吸引你的理由是十分有必要的。

小张和小孙是公司同时招进来的两个基层员工,她们平时关系走得比较近,所以经常在一起分享对公司的意见和牢骚。这一天,小张在工作上受了点委屈,心情很低落,她找到小孙说:“当初我怎么会选择这样的公司,真是费力不讨好,我要马上辞职,离开这里,我对这里只有满满的恨意。”

小孙听到小张的这番抱怨,只好安慰一番,然后向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你做这个决定我一点儿也不反对,甚至相当支持。像这样的破公司就要给它点厉害瞧瞧,难伺候咱还不伺候了。只不过我觉得你现在离开公司的话,时机还不成熟,这个考虑有欠妥当。”小张满脸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这么讲?我觉得我在这里多一秒也待不下去了。”

小孙接着说:“你想啊,你现在就辞职走人的话,对于公司来说能损失什么呢?你马上走他们就马上招一个人,并且立刻就能取代你。所以你现在应该做的不是赌气走人,而是在公司给你提供的这个平台上努力工作,多给自己拉一点客户,成为销售高手,为公司独当一面。到了那个时候,你再带着自己的客户从公司离开,公司遭受客户流失的巨大损失,肯定会措手不及,变得被动。那时候你报复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想来想去,小张都觉得小孙这番话说得十分在理,自己也冷静下来不再提辞职的事情。而是如小孙所说,工作十分努力,尤其是在维护大客户的关系上十分上心。这样的状态坚持了半年多,她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自己手上也掌握了很多忠实客户。

有一天,小孙找到小张,和她聊起工作的事情:“怎么样,现在客户也多了,工资也涨了,对公司已经形成一定的威胁了,所以是时候跳槽了哦。”

小张听到这里,自己不觉地笑出了声音:“客户多了,工资涨了,这不就是我刚进公司的时候自己想要追求的工作成果吗?前几天老总刚找我谈过话,说是让我准备准备,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空缺了,要我接任呢。现在是客户多了,工资涨了,职位升了,我最初的想法都实现了,所以我也不打算离开了,先好好干着吧。”

可能当初小张执意想要离开公司的时候,就是因为在这份工作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当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努力去工作的时候,发现那些自己执意追求的薪水和职位也不知不觉地向自己走过来了。而所有这些,最后都成了让她留下来努力安心工作的原因。

找到自己想要的,并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就是工作的吸引力。

在一个以旅游为特色的乡村小镇上,有一位老人每天都会在一棵大树下面编织草帽卖给附近的游客。他一边吹着山风,一边做着手上的事情,显得十分悠闲惬意。编织完的草帽被他整整齐齐地摆在自己的面前,以供游客挑选和购买。

这位老人编织出来的草帽样子十分精致,颜色搭配也十分用心,每一个草帽都编得一丝不苟,所以很受大家的欢迎。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个商人,他做了很多年的海外生意,十分地精明。他来到老人的摊位前,看着那些草帽不禁开始了自己的盘算:这些草帽真的是太美了,如果我能将它们卖到国外,肯定能赚不少的钱。利润不说多的,至少也得有个十来倍吧。想到这里,他已经开始沾沾自喜,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了。

他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这草帽怎么卖的呀?”

“十元钱一顶。”老人微笑着回答道。然后低下头继续编织手里的草帽,脸上一脸闲适和享受,让人觉得这份工作十分地美好,甚至看着不像是在辛苦地工作,而是在快乐地享受这种惬意的时光。

“我的天哪,价格也太便宜了,如果我能销售十万顶草帽到国外的话,我就能大赚一笔了。”商人在心里暗自想道,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发大财的好机会。于是马上对旁边的老人说:“如果我找你预订十万顶这样的草帽的话,在价格上能给我多少优惠?”本以为老人家会高兴地接受这笔买卖,并给他压低一点价格。

没想到老人家皱着眉头对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每顶草帽就要多加十元钱了,也就是二十元每顶了。”

“什么?二十元每顶?这是哪里的道理?”商人气急败坏地朝老人叫了起来。

“当然了,我每天在这棵树下编织这些草帽,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种享受,而如果要赶出十万顶帽子的话,我就得没日没夜地加班忙碌,不仅人会累垮,精神压力还大,不知不觉,我原本享受的工作就变成了我的一个负担,这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吗?难道不该让你多付点钱给我吗?”

商人听完,顿时哑口无言。

如果我们找到自己热爱工作的理由,工作就会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智慧屋】

你为什么工作?

这个问题是我们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需要认真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以后,你的工作就有了动力和方向。比如,很多人说自己是为了学习成长,挑战自我而选择的这份工作。所以,平时就要给自己多创造一些与人沟通的机会,比如商业谈判,业务拓展,客户交流等。当你带着自己的初心真正地置身其中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份工作带给你的快乐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工作是最不会欺骗人的

有人说,自己工作了这么久,好像什么也没得到,工资没涨,职位没升,自己都不知道这样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但其实,我们的工作是最懂得回报的,可能你薪水没涨,但你的能力一定有所提升,可能你没有升职,但你的客户关系可能维护得很好。所以,在工作中,不要先看回报,而是要先谈付出。当你的能力大于你现在所处的位置的时候,自然会有人看到你的付出,并给你更多的机会来替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你有没有想过,你已经当了很久的老板

平时我们听到过很多关于工作的抱怨:对工作提不起兴趣,领导不好伺候,想换工作却不知道换到哪里,看别人会拍马屁会巴结得到提拔心里很不平衡,每天加班不给加班费还累人。这些话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说过,尤其是想到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比如车贷房贷,小孩老人等,似乎总有抱怨不完的话题。

很显然,拥有这种心态的人都是抱着自己给老板打工的一种心态,觉得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而忽略了真正的主人翁其实是我们自己。有一位职场老前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现在虽然只是拿三千元钱的工资,但是你需要明白一点,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为了增长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是为了你将来能拿三万元钱工作积累资本。”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总觉得你在为老板工作,而要清楚你是在为你自己工作。或者可以理解为,你的老板不是别人,而正是你自己。

如果你总是抱着为了老板而工作的心态,那很可能你会将自己的工作变成一种应付,最后应付的却只有自己。

某公司在暑假的时候招进来两个实习生,亮仔和阿航,他们来自两所不同的学校,但所学专业,学历等级和公司分配的实习岗位都是相同的。

最初来公司的那几天,两个人做事情都很积极用心,看不出什么差别。公司每天的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和晚上六点半,在上下班时间上,两个人倒是都做得不错。只是慢慢地,两个人的差距开始显现出来。每天经理都会给他们安排一些事务性工作,亮仔在工作完成以后都会写一个经验总结,并把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记下来,以便在下一次的工作中加以改善。

而阿航则不同,每次经理安排的事情一做完,他就马上掏出自己的手机,在工位上逛淘宝刷微博,有时候还乐得笑出声音。如果快到下班时间,临时又接到经理的工作安排,他会一脸的不高兴,嘟囔着:“这都快下班了,还给安排活,就是存心刁难我们这些实习生。”说完之后,才蛮不情愿地应付手上的事情。

旁边的亮仔呢,则是一副非常认真的模样,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马上就该下班了。还是一如既往,按部就班,接到任务后,先把事情做好,然后再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写一个工作总结,对比自己工作中的进步在哪里,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需要注意等。闲暇的时候,他会找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请教自己不懂的地方,如果程序太过复杂,他也会先记下来,然后再抽时间来消化。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

阿航说:“你干吗那么努力地为经理去做这些工作,公司给我们的工资就那么一点,你不觉得你做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给的报酬了吗?反正我是不想加班,经理安排的事情做完就行。就算你拼命地去工作,最后能不能留在这家公司还是个问题呢!”

亮仔却说:“我刚毕业,什么工作经验都没有,而公司为我提供了这个实习的机会,其实就相当于给了一个工作平台给我。现阶段,比每天拿到多少工资更重要的是怎么去提升自己。我觉得我不是在为经理工作,而是在为我自己。经理只是给了我工作机会,而我接手那些工作能遇到很多问题,如何把这些问题解决得漂亮,就是我能力的一种提升。所以我的工作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别人。”

确实,这些观点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工作态度的不同,一个消极怠慢,一个积极主动,而最终的结果当然也很不一样。亮仔迅速成长,在处理工作问题方面,与最初来的时候相对比进步很大,加上他对周围的同事比较敬重,有什么问题都会主动请教,所以大家对他也格外照顾,自己能教的都愿意教给他。而阿航呢,业务水平进步不明显,与刚进公司的时候相比没什么大的变化,反而成了一个整天只知道抱怨的办公室毒瘤。身边的同事对他都敬而远之,不愿意和他有过多交流。

有一次,还是阿航和亮仔两个人的对话。

阿航跟亮仔抱怨说:“公司的实习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我在这家公司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没有人过来教给我们任何东西,每天就是安排工作安排工作,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去做这些工作。我觉得这家公司根本没什么前途可言,如果我再待下去的话一辈子就毁在这里了。周围的同事也不好相处,对我都很冷漠,而且还总是欺负我,让我做这个做那个,唉,他们肯定还会为难我,让我在最终实习考核的时候拿不到高分。真想现在就离开算了。”

对此,亮仔则不以为然,他没有接着阿航的话继续抱怨,而是很诧异地说:

“真的是这样吗?有这么多不好的事情为什么我都不知道啊?可能是我平时太忙了没时间去关注吧。我觉得自己手上的工作怎么做都做不完啊,而且我很享受这种充实的状态,因为每天做完一项工作以后,我都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我现在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工作方法太老旧,以至于工作效率不太高,所以我正在向旁边的同事请教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呢,他们对我的请求也很热心啊,给我支了不少着儿,我尝试了都很受用呢。有时候我还会跑去找经理问问题,他给我解答的时候也很耐心,我真希望到最后的实习考核的时候,自己能拿个好成绩,这样就可以留在公司了。我觉得这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自己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亮仔说完,顺便安慰了阿航几句,劝他好好工作,不要想太多。如果真的想要离开公司的话,那就等到实习期满以后再说。但阿航似乎并不买单,反而对工作越来越不上心了。直到有一次,因为他的马虎失误给公司带来了损失,在实习期还没满的时候就被提前开除掉了。而亮仔呢,工作干得出色,业务成绩也很优秀,所以公司决定对他提前转正。

同样的公司环境,同样的业务岗位,却有如此不一样的结局。有人说阿航输就输在心态上,他没有摆正自己和工作的关系,总觉得自己就是为了拿到一点工资,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完成手上的工作,至于其他学习提高什么的,与自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亮仔,永远都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反正工资是自己拿,工作中学到的技能是自己拿,通过学习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自己拿,你说工作是为了谁?你说你的老板又是谁?

【智慧屋】

心态摆正,工作才顺心

在工作中,一旦自己开始产生消极的情绪,就会有接二连三,没完没了的抱怨产生。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身边都是问题,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摆正自己在工作中的心态,为了自己而工作,这样能让你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工作当中去。

需要培养的,除了感情还有好习惯

培根有一句名言:“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句话将习惯的重要性强调得很清楚,我们说好习惯能让人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则会让人深陷泥潭。一个好的习惯就像我们存在银行里的存款一样,你存上一辈子,它就会给你带来一辈子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我们欠下的债务,你欠一辈子,就会让你偿还一辈子,而且偿还的额度要远远超过最初欠下的额度。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如果我们想要变成强者,就要学会他们身上的生存技能和生活习惯。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着一种让人变得优秀的习惯。当你找到这个突破口以后,可以结合自身需求,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培养一些新的优秀的习惯。

这一行动将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有一个农夫辛苦了一辈子,最后却查出来一种怪病,医生告诉他,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躺在病床上的农夫很焦急,因为他还有三个孩子,自己走了以后,却没有钱财留下给他们,不知道以后他们要如何生存。想到这里,农夫越发觉得担忧,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三个孩子还不够勤劳到可以养活自己。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夜,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他将孩子们都召集到自己的床边,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以后不能像现在这样照顾你们了。但我给你们留了一大笔钱在家里的葡萄园里,它就被我埋在园子里的某一个地方。”说完这些话,农夫变得更加衰弱了,不久就去世了。

孩子们料理完后事,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于是他们扛上家里的农用工具就往葡萄园出发。第一天的时候,他们几乎把整个葡萄园翻了个遍,但是没有找到父亲所说的钱财。

他们并不死心,接下来的好几天,都在葡萄园翻来翻去地找,把葡萄园的地挖得很深以后,还是没有找到。就这样,因为他们的翻耕,葡萄园里的葡萄长得特别好,那一年他们迎来了大丰收,葡萄卖了不少钱,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大笔。当他们将钱拿到手的时候,突然明白了父亲临终前的话,也理解了父亲话里的意思:钱确实藏在了葡萄园,只不过需要我们勤劳一点去维护啊。

这位农夫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虽然没有过多的钱财留给后人,却留给他们一个比钱财更加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习惯。当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葡萄园里藏着钱财的时候,儿子们立刻将地翻了个遍,而一次又一次地寻找,让他们养成了勤劳翻地的好习惯,也正是因为这个好习惯,才让葡萄长势喜人,卖了个好的价钱。儿子们拿到卖葡萄的钱以后,立刻就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可见,对于每个人来说,好的习惯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已经形成的习惯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影响我们的行为。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是谁。我们总是认为,很多人的成功看上去就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或行为,但其实不然,人有一种受潜意识支配的心理习惯,总是会重复自己的行为。所以,成功并不是一种偶然,更确切地讲,成功就是一种习惯。

曾经有一个动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个大量杯里放上了几只跳蚤,然后用一块透明的玻璃盖在量杯上面。由于跳蚤天性就是一种很爱跳跃的动物,所以量杯里的跳蚤不断地往上跳,却不断地撞上头顶那块玻璃。等它们跳了一阵以后,动物学家将量杯上盖着的玻璃拿掉了,杯子里的跳蚤依然跳得很活跃。只是动物学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些跳蚤跳跃的高度还是保持在接近先前玻璃放置的高度,以免跳得高了再撞上自己的头。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跳蚤没有一只能从量杯里跳出来。

原本跳得很高的跳蚤,只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制约就不再往上跳,这也是它们的一种习惯思维在作祟。如果把“跳得高”比作一种好习惯,那很明显,它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撞头”之后,做出了丢弃这个“跳得高”的好习惯的选择。转而给自己培养了一种适应环境的习惯,那就是“跳得低”。我们也可以把“跳得低”看作一种坏习惯,而这个坏习惯一旦养成,那么束缚我们成长的就不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我们自身的局限。

想要赢得更高的发展,就要不断地突破已有的环境,找到一种新的习惯方式,来让自己适应更新的环境。

【智慧屋】

积极的思维习惯

我们要相信,习惯方式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行为里面,也存在我们的思维当中。积极和乐观其实也是一种人的思维习惯,所以我们是可以通过刻意的训练来让自己向这种思维方式靠近的。比如,心理暗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当你面对某个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在心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一定可以战胜它,那你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也会信心倍增,带来一个良好的结果。而如果你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是消极的,觉得这个困难太过吓人,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战胜它,那你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就会懈怠,不敢拿出自己真实的水平,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不尽如人意。这些思维都会在你脑海中形成一种习惯,当你下次再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的想法就是你长久以来习惯的那个想法。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多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

多留意自己的行为细节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总是会选择性地忽略掉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东西。但有时候就是因为这些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预料不到的后果。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自己一些细小的毛病,等这些细小的毛病积攒大了以后,那带来的后果可是一点儿也不细小了。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人生何其短,不必和谁都交往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都把交朋友看作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这些流传下来的话都在提示广交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所以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是不忘向别人要个电话号码或者微信名片等联系方式。甚至有的人还会把成功要到电话和微信当作一种骄傲,觉得自己从此以后又多了个朋友,所以十分有必要炫耀一下。

有人在某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位传说中的大人物,与其交流甚欢,十分投缘,最后分开的时候还相互留了个电话。这个人十分高兴,以为这位大神级的人物就可以被自己收入人脉的资源之中。后来自己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想起了这位那位大神,于是小心翼翼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过去,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回音。忍不住再打个电话过去,却只等到“没时间”几个字。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很常见,或许也有人亲自经历过。很显然,这就是一种无用社交,看似有了彼此的联系方式,但实际对自己一点帮助也没有,还会让自己感觉到挫败。

我们之所以会陷入这种社交的泥潭,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建立在关系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你朋友圈的质量如何,最后还是得取决于你自身实际能力的高低。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些人会慢慢淡出我们的社交圈子,这似乎成了一种生活的必然。有人说,聪明的人都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效的社交之上,而是把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之上。

小雅平时特别迷恋微信,非常热衷于刷朋友圈,只要有人发了新状态,她都会第一时间送上自己的点赞和留言。有时候和她一起出去吃饭,在饭桌上她仍然会勤勤恳恳地点赞,留言,一个都不落下。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她就是不肯错过朋友圈任何一个人的自拍和动态呢?她振振有词地跟我解释,说那是现代科技社会的一种社交手段,大家的友情都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交朋友的过程比以前容易多了,一下子就可以交到好多朋友。

我又向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的朋友圈大概有好几百人,难道你和每一个人都熟悉吗?她依然很坚定地跟我说:“朋友多了,下雨不愁。我现在花点时间去点赞,去评论,那是在维护我的人际关系网络。人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等我哪天需要帮助了,平时维护的效力就显现出来了。”

看着她得意洋洋的样子,我不好再说什么。

有一天,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家里出了点事,急需用钱。听她说明情况以后,我马上给她转了一点过去,她在电话那头连声说着谢谢,声音哽咽,都快哭出来了。

后来她跟我提起自己那天的经历,说老家的舅舅生病了,需要一大笔钱做手术。所以她们在网上发起了一个筹款,希望身边的人可以多多帮忙转发。小雅第一时间发出了这个朋友圈,并附上了一条言辞恳切的情况说明和紧急无奈的请求。她在等着朋友圈那好几百个人帮她转发,但最终却只有寥寥数人回应了她的请求。这几个人也是平时生活中关系比较近的朋友,这让她感到十分失落和伤心。

这件事情以后,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前的那套理论。对朋友圈的热衷也消减了不少。那些第一时间点下的赞,那些费尽心思想出来的评论对她的社交圈而言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后来的日子里,她再刷朋友圈的时候,都是对那些值得点赞的信息才会点上一个赞,想要留言的信息才会说上几句话。这样保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自己比以前过得轻松了许多,不用再费多的心思去苦思冥想一条完美的留言只为博得一顿好感。现在的时间也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可以做很多以前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以前公司有位同事,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朋友身上。他和他们一起吃饭,娱乐过周末。为了维持自己的朋友圈,他只能牺牲陪家人的时间。因为和孩子在一起的互动时光比较少,所以很多问题孩子都不愿意和他沟通。

刚开始的时候,这位同事的身边确实有很多所谓的朋友围在身边。这也让他很有成就感,觉得有了这帮朋友,以后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都不会怕了。后来他的事业越来越顺利,在公司发展得很好,但身边有很多关系还可以的人却渐渐离他而去。他知道,现在工作越来越忙了,和朋友出去消遣娱乐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但其实,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他自己觉得再去维系这些关系对他来说没有必要了。

现在所有的成绩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当初只顾着把时间花在维护朋友关系上,自己却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而那些自己精心呵护的朋友并没有能在工作中帮自己一把,这些事情是他想了很久才想通的。

但就在他决定放弃这些没有用的社交的时候,却在医院诊断出了癌症。一直没听他说生过什么病,不舒服的时候去医院一检查却是这么大的问题。医生告诉他,这与他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过去如果大量喝酒熬夜,生活没有规律,饮食没有节制等都会将身体拖垮。

在他住院期间,昔日那些关系要好的朋友也都不见了踪影,陪在他身边的只有他曾经忽略的家人。

当我们弄清楚什么是一种无用社交以后,就很容易对自己的朋友圈做一个净化处理。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且宝贵的。与其把它们花在无用之事上,不如自己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花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花时间去学习一项新的技能,花时间去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花时间去陪陪家人和孩子。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才会换来同等优秀的朋友圈。

实际上,通过观察或总结,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想要在一次社交活动中获得自己的利益,这种机会实现的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社交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对我有帮助。基于这个逻辑,大家才会想要去认识更多新的人,去将自己的朋友圈扩展得更大。但这样做往往都是徒劳无功的,只是将我们自己的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罢了。所以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太广泛的社交,他们只是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维护好有限的朋友身上,这样才会有更加精简和高质量的朋友圈。

【智慧屋】

不必委屈自己去强行融进别人的圈子

当我们强行去融入一个不适合我们的圈子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委屈。

我们不得不去迎合别人,奉承别人,丢失自己的喜好而研究别人的喜好。在自己看来这是进入上层圈子的机会,可是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次毫无新意的表演,别人并不会多加青睐,所以,我们实在也没有必要去强行融进别人的圈子。

有时候,你需要与自己和解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有一句话非常流行,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很多人看见以后都觉得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所以纷纷转发点赞。这句话是这样说的:“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关于这句话,可能每个人看到以后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因为现代社会给人的压力太大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的时候,情绪就是一种崩溃的状态:对未来怀揣着一种恐慌,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只觉得自己承受的东西太沉重了,而想要放下却怎么也放不下。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很需要学习一种技能,就是与压力化敌为友的技能,与自己和解的技能。

如果我们承受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情绪,那就说明此刻的你急需调整了。不管是释放压力,还是让压力变成一种动力,其实说的就是要适当地放下压力。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

有一位大学教授想给同学们讲一堂关于压力管理的课程,他决定用一个实验来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自己将要展示的内容。走到讲台上,教授倒了一杯水,然后将这杯水举起来问在座的同学们:“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杯水有多少克?”

台下发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说三百的,有说四百的,有说五百的。教授接着说:“其实,我今天要讲的重点并不是这杯水的重量,而是想让大家弄清楚,就这样一杯水,让你们一直这样举着,你们觉得自己能够举多久呢?”

台下的学生瞬间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么小的一杯水,如果让我一直举着都不是问题。”

有的说:“对呀,不就是小小的一杯水吗?还能把人累坏啦。”

还有的说:“不对,可别小看这样一杯水,举得时间长了,照样会让你受不了。”

就在大家争执不休的时候,教授在讲台上示意,有没有人愿意上来试试。很多同学纷纷跑到讲台,表示自己愿意尝试。教授挑选了三个人,并分给他们每人一杯一样的水。三个同学在讲台一侧静静地举着那杯水,教授则继续讲着自己的课。

结果才不到二十分钟,就已经有人喊着胳膊太酸了,说自己实在是举不动了,并放下水杯跑下了讲台。另外两个同学,一个坚持了三十分钟,一个坚持了三十五分钟,放下水杯,便落荒而逃。

教授又回到刚才这个小实验,重新拿起那杯水对同学们说:“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杯水的重量并没有那么重,连一个小孩子都能轻易地将它举起来。但我说过,这并不是今天的重点,重点就在于这样一杯水给到我们,我们能把它举多久?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可能举一分钟两分钟,大家都没有问题,可是如果时间再长一点,比如三十分钟,四十分钟呢?大家可能就会觉得手已经酸到没有知觉了。

“那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几小时,甚至几天呢?最后的结果可能需要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问题就在于你要是举得越久,就会觉得水的重量越重,到最后它甚至可以重到你根本举不动。其实,这杯水就好比是我们身上承担的压力,如果我们一直把各种压力积攒在自己心里,或者存放在自己身上,我们只会觉得越来越无法承受。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放下手里的水杯,让自己休息一会儿,然后再拿起水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这杯水举得更久一点。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适时地放下自己承担的压力,歇一歇,然后再重新挑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受得更久一点。”

教授的这个实验让同学们感触颇深,他用小小的一杯水就让我们明白,正确对待压力的方式不是默默承受,也不是不放手,而是适时休整,放下歇一会儿再拿起来。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说服自己去接受这种选择,然后再告诉自己歇好了还得往前赶路。

一边是学着放下,一边还要学着转化。所谓转化,就是将自己承受的压力变成一种动力,让这股原本压得你喘不过气的力变成一种推着你前进的力。

以前在书上看到过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户农人家里的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废弃的枯井。它在井里哀号求救,希望有人能快点将它从这个糟糕的井里弄出去。

面对这种情况,主人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只好喊来邻居和朋友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大家在一起商量了很久,还是想不到一个合适的办法能把这头驴从井底救出来。最后,主人决定放弃搭救这头驴子,心想,反正它也已经老得走不动了,干活也不利索了,既然没办法救上来那就算了。而那口废弃的枯井总有一天也是要被填上的,所以干脆现在就直接填了算了。

于是,驴主人带着这帮邻居和朋友,一人拿着一个铲子就朝那口枯井出发。他们开始铲土了,当第一铲土掉下去的时候,井底的驴子叫得十分凄惨,它知道了主人的意图,也明白了自己的下场,所以不住地哀号。但是,当第二铲土掉落枯井的时候,驴子突然安静了,人们觉得很意外,所以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令他们感到更加惊奇的是,井底的驴子停止了哀叫和求助,而是将落在自己身上的土抖落在地上,然后将这些掉落的土踩在自己的脚下。原来它想用这些土来将自己垫高一点,明白了驴子的这个想法以后,人们开始不断地将土铲进这口枯井里。而井底的驴子,也在不断地将泥土抖落,然后踩在脚底。就这样,经过他们的不停努力,驴子慢慢地从井底升到了井口。众人用一种很惊奇的目光看着这头驴子,而它,则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

原本是要被主人用泥土活埋的,但这头驴子却将这些活埋它的泥土踩在了脚下,垫高了自己,从而获得了逃生的机会。我们又何尝不是背负着这些泥土在负重前行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妨学一学这头驴子,将背上的负担甩落在地,让它变成我们前进的一种动力吧。

【智慧屋】

情绪转移

当我们觉得自己心里的压力已经大到没法承受的时候就是应该学会放下的时候。情绪转移就是其中一种放下的方法。比如,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瓶颈,长时间无法突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试着先转移一下注意力。离开一下长时间待的工作环境,去外面走一走,找朋友谈一谈心里的疑惑。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契机,我们又会找到工作的灵感。

面对压力不要忧心忡忡

与自己和解就是要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宁静,内心保持坦然,心态保持淡然,而怎么样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就是如何去找到一个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如果我们对压力只剩下担忧,成天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那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浸在那种情绪里走不出来。放轻松一点,才是面对压力的正确态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压力转换成动力,才能与压力化敌为友,才能完成与自己真正的和解。

人生的清单,总是越画越少

对于我们来说,人生通常有几件大事:考一个理想的大学,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和一个最爱的人结婚,培养出自己优秀的孩子。这几件事情总是完成一件少一件,而这也是我们的人生大清单。除了这份大清单,我们的人生还有很多小清单。比如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旅游计划等。而这些清单也如我们的大清单一样,是越画越少的。这里所说的越画越少,说的就是一种规划手段,是教我们把工作或者生活变得有条理有秩序的一种方法。

你有给事情列清单的习惯吗?有的人去超市购物也会将自己需要买的东西提前列一个清单,买到之后再一个一个画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漏买一些物品,同时也可以规范自己的购物行为,避免看到什么买什么,买到什么是什么的混乱出现。连购物也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指引我们,更何况是生活或者工作呢。

有两位病人同时走进了一家医院的五官科,他们两个都是因为鼻子不舒服所以前来检查。在化验结果出来之前,他们坐在一起聊起了天。A说,如果这次的检查结果不太理想,查出来是很严重的病或者是癌什么的,自己就要立即去旅行,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拉萨。B在旁边也发出了同样的意见,自己还有好多心愿没有完成。

最终,化验结果出来了,A得的是鼻癌,B得的只是鼻息肉。

所以,A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给自己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清单之后,就从医院离开了。在他的计划表里写着这样的话:先去我最想要去的拉萨和敦煌,回来以后,再从攀枝花乘坐轮船到长江渡口。然后我还要去海南,在三亚拍很多有椰子树为背景的照片。我要去寒冷的哈尔滨过一个寒冷的冬天,要去美丽的大连坐一次船,一直坐到广西的北海。我要登上天安门城楼,看一下夜晚的长安街。我还要读完莎士比亚的作品集,听一次正宗原版的二泉映月。再写一本书,记录自己生活的种种。在他的计划清单里,像这样的愿望总共有二十七条。

在清单的结尾处,他还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辈子的时间,我曾有过很多梦想,有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被完成。现在,我生命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要用自己最后的日子去完成这份清单上的二十七个梦想。

下定决心以后,A就去公司办了离职手续,辞职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了拉萨和敦煌。一年以后,他又用自己惊人的耐力和毅力通过了一项成人考试。而在这期间,他也完成了自己很多的梦想:登上天安门城楼,看一看晚上的长安街。他还去了梦想中的内蒙古大草原,在当地一家牧民的蒙古包里住了一个星期。而现在,他又忙着张罗自己出书的愿望。

有一天,当年和他一起去医院看病的B在报纸上看到一篇A写的散文,于是打电话去询问他的病情。他说,自己也没想到,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病的话,自己的生命还得多糟糕。正是这场病提醒了他,让他想要立刻抓紧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现在的日子才让他体会到了一种生命的真谛,这种人生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人生。

说完之后,他反问B道:“你现在生活得也挺好的吧?”可是,B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给出自己的回答。当初,因为自己只是得了鼻息肉,所以在医院做完手术以后就回家了。而日子还是以前的日子,至于梦想,还有想要去的地方,也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们总觉得自己时间还有很多,所以,就算有想法也可以再等一等。但真的等到最后一刻来临的时候,才会突然明白过来,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梦想也有很多,而剩下的时间似乎一点也不够用。为什么我们总是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肯开始列出我们的人生清单呢?

如果你有想法,如果你有梦想,就应该趁现在给自己列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去实现。

有一个电影叫《待办清单》,主人公的名字叫麦克盖尔。那一天正好是他三十六岁的生日,他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而第二个孩子马上也要出生。正是在这个时候,麦克盖尔回望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发现长久以来,自己都是生活在一片混乱之中,没有一点自己梦想中生活的样子。而关于自己以前,现在和将来想要做的事情却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事情让他不禁想到一个问题:“我现在还是一个成年人吗?我有这个能力承担这些问题吗?”

想到这里,他立即跑到了书桌前,找到笔和纸,写下了“待办清单”几个字,而正是这几个字,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花了好几小时,将自己还想要做的事情列在这份清单上。其实,在写到第455项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深夜了,麦克盖尔身心疲惫,但又十分兴奋。他觉得自己重新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的时候,感觉自己的人生又重新有了方向,也重新有了计划。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在这一个多星期里,麦克盖尔不停地补充自己的这份待办清单。最终,他写下了1389个项目。而最后一个项目就是:坐一次世界上最快的过山车。

为了让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也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一个成年人,他给自己的待办清单列出了更为详细周密的计划表。他把自己清单上想要做的那些事情分好门类,然后又进行了综合和精简,最终形成了一份有着1277个项目的待办清单。

他给自己的时间期限就是,在自己下个生日到来之前,一定要完成这些项目。

他给自己的每一个朋友写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自己的待办清单,并强调自己要在下个生日到来之前全部完成。后来,在麦克盖尔完成这些清单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和阻力,曾经也一度停滞,甚至想过要放弃,可是,在最后他总能重新燃起热情,接着去做这些清单里的任务。最后的结果是,在麦克盖尔列出的1277个项目里,他总共完成了1269个项目,完成率是百分之九十九点多,可以说,麦克盖尔做到了,他是成功的。

【智慧屋】

把目标写下来,会更容易实现

以前在公司的一次培训会上,经理跟我讲过这样的话:把你的目标写下来,每天拿出来看一看,这样你实现的概率就会大很多。他说,也许你的目标用一个数字或者一句话就能概括,但当你把它写下来以后,每天去看它的时候,就是一个视觉冲击,它会时刻提醒你,去做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事情。所以,这能让你的精力更加集中在这件事情之上,最终能实现的概率自然就变大了。

实现的梦想就从清单上画掉

当你列好自己的梦想清单,等到一个一个实现起来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诸多困难。而你也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让你的梦想看起来有价值。所以,等你实现其中一个梦想,再从清单上画去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一股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你完成的梦想越多,这种成就感就越大。你画掉得越快,证明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现在就是你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