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模拟音名称的多样化
迈耶认为从数量上讲,在标准英语中“音义联觉”或拟音现象是很常见的,而在各种英语方言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英语中,语音象似性现象就更加突出了。不管我们对图符或象似符(icon)的具体界定有多大程度的差异性,对模拟音或语音象似性研究的文献一致反复强调模拟音的图像性,虽然称呼这种现象所用的术语各不相同。理查兹把非严格意义上的模拟音象声词称作“语言听觉意象”(auditory verbal imagery)或“自由听觉意象”(free auditory images)[19];弗莱在在其研究中把语音象似性称为“仿拟和谐”(imitative harmony),并认为语音象似性与其说是一种听觉现象倒不如说是一种视觉现象;他还强调指出在口语和俚语中这样的“语言视觉意象”(verbal opsis)十分丰富,这些语言被作为图画一样描述为“栩栩如生的”“富有色彩的”[20];诺沃提尼引用蒲柏的话把模拟音叫作“语音的风格”(style of sound)[21];维勒克把语音象征意义的现象命名为语音的“面相”(physiognomy)或词语的“语音相貌”(the sound-look of words)[22];还有研究者把某些特定字母组合在众多单词中出现并表达相同意义的现象叫作词语绘画(word-painting)。
语音象似性或模拟音现象的名称众多,有些是现代语言学家提出的,因为他们对于把模拟音现象仅限于象声词感到不满。例如,詹姆士·莫瑞在1880年提出的“形声”(echoism)、亚历山大·埃利斯1881年提出了“模拟音”(ideophone);而史密瑟斯则以模拟音来指代语音象征意义的现象;1930年,J.R.弗斯创造了“联觉音组”(phonaestheme)来指代字母组合“sl-”在“slack”(松懈)、“slouch”(下垂)、“slush”(稀泥)这一组词中的语音理据性或象似性;凯蒂·威尔斯1990年提出“心理词素”(psychomorph)这一名称作为联觉音组的同义词。[23]语音象似性名称虽然众多,但是它们都和语音象征意义的现象密切相关,例如,“flame”“flash”“flare”这一组词中“fl-”表达的语义是“运动着的光”(light in motion);而“ounce”在“bounce”“pounce”“trounce”这一组词中的语义是“迅速的运动”(rapid movement)。
根据语音象似性众多名称和这些名称所侧重方面的不同,迈耶把语音象似性或者模拟音的名称按照具体和抽象的程度在表3-1中分为一级象似性和二级象似性,前者更加具体而后者则相对前者较抽象:
表3-1 迈耶一、二级象似性表[24]
从表3-1中的各个名称可以得出,“模拟音”是所有这些名称的上义词(hyponym),这个词所包括的基本含义是:词汇作为符号其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非任意性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是存在理据性的;其中一级象似性体现的是语音对自然声音的直接仿拟,而二级象似性则体现了语音触发说话者其他感受或心理意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