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析框架
毫无疑问,如何观测一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取决于研究者如何认识与理解社会发展。在对国外一些发展理论的梳理以及对国内改革开放的一些发展经验和发展思路总结的基础之上,我们将社会发展的理念归纳为致力于人民福祉、社会公平、社会包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3]当然,对于上述四个方面,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观测方式,如通过客观指标对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估与比较,通过个案分析深化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则试图通过分析人们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主观感受,即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态度来探讨和把握社会发展的状况。
在一般意义上可以假定,一个发展状况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景气的社会,同时也是人们对未来有着良好预期与信心充足的社会。在此假定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这两个概念来对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概括。和2013年一样,在对社会发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尝试从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出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我们认为,一个社会的景气与社会信心状况是反映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晴雨表”,许多外在客观变化都能在人们的主观感受中稳定地表现出来。社会景气强调的是人们对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感受与看法,社会信心则是人们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虽然是对人们主观态度的测量,但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结构是否整合有序,整个社会环境是否安定团结,整个社会方向是否顺应民意。一个发展良好的社会理应是一个民众满意度水平高、相对剥夺感低、对政府信任的社会;一个发展良好的社会也理应是一个民众对未来有着良好预期与信心充足的社会。正是在上述研究逻辑之上,我们将社会景气的测量操作化为满意度、相对剥夺感和对政府的信任度;将社会信心操作化为对社会宏观层面的信心度和个体微观层面的信心度(见图2—1)。
图2—1 社会景气、社会信心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