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文博考古论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试论藏品的搜集、管理、研究、利用与博物馆发展的关系

马子庄

无论研究代表世界意义博物馆萌芽的埃及亚历山大王宫的缪斯神庙,还是充满现实意义的美国宇宙航空博物馆,无数件藏品在博物馆发展中一直起着中流砥柱的基石作用。捷克斯洛伐克的博物馆学家斯特兰斯基曾经说过:“博物馆藏品已成为博物馆现实看法的结果。”当今时代,“到博物馆去藏博物馆的实物珍品”的概念在全世界观众中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迎接博物馆发展新纪元的浪潮中,客观要求博物馆应建立在更加坚实、广博和具备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应该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感情,对藏品的搜集、管理、研究和利用这样一个流水线似的博物馆藏品管理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解。使经过科学管理的博物馆藏品真正成为博物馆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真正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真正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本文拟就博物馆藏品的搜集、管理、研究、利用与博物馆发展的关系做一些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自然标本,这为我国发展博物馆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是博物馆搜集工作极好的前提。博物馆将这些文物和自然标本搜集起来,长期保存,并对其研究和利用,对于当代人民和子孙后代,对于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本国文化遗产和宝贵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或更早的时候就已开始了,而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和利用还仅仅是开始。科学藏品搜集的作用就在于,它使作为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典型物质和自然标本成为博物馆藏品,成为由博物馆负责保管、利用,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国家公共财产,从而更方便、更集中地发挥它们本身的历史见证和科学教育作用。世界上各大博物馆之所以闻名海内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收藏有极为丰富的文物、标本。藏品的数量多寡、质量高低是衡量一个博物馆办得如何的标志之一,因为藏品制约着博物馆的一切业务活动,它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只有在搜集到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文物和标本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同时陈列展览内容的充实、更新和陈列展览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必须由搜集工作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文物、标本,否则,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就难以有效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搜集工作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在目前博物馆亟须大发展的形势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博物馆科学搜集工作并未真正开展起来。前文虽然说过我国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自然标本,但目前保存在博物馆中的藏品总数却少得可怜,我国全部博物馆藏品总数仅略大于大英博物馆藏品的数量,这和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地位是十分不相称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全国博物馆事业一年的经费略等于大英博物馆一年的经费,其中用于搜集的经费就更少得可怜。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博物馆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单靠个别领导人的几次讲话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在全国经济好转的形势下,对博物馆事业下大力气,多投资金,方能见到实效。

第二,作为藏品搜集的主要途径——馆际交换,在我国开展得很不活跃。作为调节馆际间藏品平衡的交换藏品,可以避免大量保留藏品的浪费和无所作为,这在我们提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互相协作的全盘观念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应该能够顺利进行。但目前馆际之间界限森严,完全被狭隘的本位主义所垄断,是亟须改变的。

当前,摆在我国博物馆工作面前的任务是要开创一个博物馆工作的新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博物馆。就博物馆建设本身来说,开创这个新局面的基础是什么呢?那就是藏品的搜集和积累。博物馆本身乃是文物和标本的收藏机构,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就不是真正的博物馆。离开藏品的搜集和积累去讲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藏品的管理和利用在博物馆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藏品的研究可以说是藏品利用的一个侧面,也就是联系藏品管理各个侧面的一个桥梁。要讨论它们与博物馆发展的关系,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行不通的。

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博物馆发展中一个既复杂又十分重要的老问题。从理论上讲,藏品的管理和利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随意偏废。首先,藏品的管理可以分为保和理两层含义。博物馆搜集的文物、标本都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博物馆的工作如果离开藏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一层意义来说,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至关重要,搞得不好,博物馆就有逐渐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也会使子孙后代无法再目睹祖国宝贵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风采。其次,文物和标本被搜集到博物馆中,都是随时随地、杂乱无章的,理就是在保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科学管理。把它们按照既定的原则一一分开,然后撮合成一类或几类,使其系统化,便于保管和利用。对于博物馆的保管人员来说,对藏品进行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就是目的,它是符合博物馆长久稳步发展的最终利益的。

利用藏品,组织形象化的陈列展览,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是社会主义博物馆的最终目的。当然,科学管理意义下的藏品利用和盲目使用藏品是有截然区别的,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博物馆收藏和保管文物,不仅要为陈列和科研服务,还要以“传”为目的,既包含重保管主义,为后世所用的纵向传播,也包括为现在和其他单位和个人利用的横向传播。科学的藏品利用应该是在科学管理意义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眼前的欣赏和受教育的利益,又立足于长远保护文化遗产和资源,造福子孙的基础上。既不能像罗马尼亚那样在陈列中完全使用真品,而库房保存复制品(这和他们国家历史的长短可能有关);也不能死守保管教条,使文物成为博物馆藏品犹如第二次进坟墓。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博物馆中普遍存在着重保管、轻陈列的现象,藏品利用率远远低于国外一些知名博物馆,这和我国社会主义博物馆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认为要使这种现象好转,只能寄希望于国家经济条件允许以及科学技术发达程度的提高,把藏品利用的场所,特别是陈列室的保管条件提高到如科学管理库房无差别的程度。同时,借鉴外国博物馆的一些先进经验,聘用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有经验的学者来做藏品保管员,因为他们既有能力适当安排、保存这些藏品,又由于他们的专业兴趣所致,对展览能否准确反映所陈列的文物、标本持关心态度,并促进他们对藏品的研究和利用,最终走向收藏、研究、陈列三位一体的博物馆工作制。当然,这需要从中国公众特别是学者对博物馆观念的改变出发,但只要对他们在博物馆工作的学术声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是可以实现的。

科研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搞好科研工作是不断提高博物馆业务水平和社会效益的保证。科研工作作为藏品利用的一个侧面,它应该深入到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成为连接博物馆各项工作的桥梁。目前在我国博物馆界,藏品研究工作仅仅局限于考古实物研究,有关出版物奇缺。我们认为博物馆藏品研究不应局限于本馆人员对本馆藏品偏重于考古的研究,而应该研究藏品科学的搜集、保管、利用的理论和实践技术。并且应该在藏品的“横向传播”研究上多下工夫,为社会上的各种研究人员提供多样的服务,如果只局限于目前这种对外供应照片和为找上门来的专家提供服务和资料(有时还拒绝)的状况,就没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势必影响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我们从博物馆藏品搜集、管理、研究、利用四个方面对博物馆发展的影响作了一些分析。胡乔木同志说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我们就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使这项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以致现有的几座大型博物馆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博物馆事业需要逐步有一个大发展。”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发展、前进的时代。要使参观博物馆真正成为人民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博物馆办成社会教育的“终生”学校,我们博物馆的工作者应该搜集更多、更好的文物和标本作为生动的教材,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经过科学的研究,使之为参观博物馆的公众所拥有、所利用,真正发挥社会主义博物馆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