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社会史抑或区域社会史:一种研究视角
何谓社会史,目前中国史学界的主要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以乔志强、冯尔康等为代表,他们认为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活,因而将社会史的研究领域也限定在社会生活而不是广义的社会之内。[2]第二种观点则与之截然相反,陈旭麓指出“真正能够反映一个过去了的时代全貌的应该是通史,而通史总是社会史”;[3]张静如亦同样认为:“社会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历史学中层次最高的部分,是立于各类专史之上的学科”。[4]第三种观点以赵世瑜为代表,他在90年代初就提出,“社会史根本不是历史学中的一个分支,而是一种运用新方法、从新角度加以解释的新面孔史学”。[5]与之相近,常宗虎在全盘否定社会史的学科化努力之后,亦提出社会史只是一种审视历史的新视角、新态度和新方法,主要是全面审视法、跨学科研究法、结构分析法以及新史料、新手段和技术的运用。[6]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持哪种观点,中国社会史最初的研究特征是整体性的、宏观性的。但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区域社会史。区域社会史简而言之即区域范围的社会史。在这里,“区域”可大可小,是一个相对概念,大到全球,可以包括整个人类的社会史,小到一个国家、一个省区、一个村落的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区域社会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能被看作是单纯的个案或整体社会史、宏观社会史的附庸。众所周知,个别和一般是反映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及其相互关系的范畴,所谓“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有通过个别而存在”。从区域角度讲,整个社会无疑是多区域社会相互联结的结合体。因此,区域社会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整体社会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可以验证某些论断,甚至可以“从个案走向概括”。
本课题把社会史看作一种研究视角,坚持“眼光向下”“长时段”和“整体观”的学术理念,将着重研究百年以来国家层面“尊孔”抑或“反孔”的文化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地方官员、知识分子、普通民众对国家层面的尊孔抑或反孔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但地方官员、知识分子、普通民众的历史不是孤立进行的,总是与国家话语权力交相呼应的。因此,抛开国家层面,单纯描述知识分子、普通民众的历史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能论述清楚的。因此,国家层面的尊孔、反孔的具体历程,即在本文也作了比较翔实的交代。
应该说,运用社会学和社会史或区域社会史的方法来处理思想史问题,在学术界并不鲜见。仅就国内学术界而言,侯外庐等人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就十分注重思想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但就儒学而言,却历来存在着过分观念化、逻辑化的倾向,而缺乏从社会史的角度切入。本课题用社会史的视角研究国人百年尊孔与反孔的历史,在儒学思想史研究中可谓开一新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