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国际外包
外包,又称为“制造外包”(Manufacturing Outsourcing)、“合同制造”(Contract Manufacturing)。不同出处的文献和资料对其具体定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基本含义是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分散经营风险的全球战略目标,将原本在企业内部进行的生产制造环节,外包给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企业,后者则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及要求进行生产或装配,甚至参与上游工序的设计以及下游的物流、销售等环节,但产品完成后加贴发包企业品牌进行出售。因此,国际外包具有典型的“贴牌”生产性质。
国际外包生产发展经历了多个层次(见图1-2):最初的形式为“三来一补”、简单加工成品或零部件,后来发展到制造完全的产品(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EM),即外包企业按照买方(跨国品牌商)的生产指令,自行组织产品生产或把生产过程进一步分解为不同环节,分包给不同企业,产品以买方品牌出售,并直接从原始设备制造商处得到酬劳。后来发展为委托设计制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ODM)或电子制造服务(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EMS)。ODM指外包企业为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制造及产品开发和设计服务。品牌商负责市场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的组织与协调。EMS指在通信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外包企业负责产品的制造、采购,甚至产品设计以及物流。品牌商一般只控制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此外,部分厂商随着OEM及ODM的发展,最终将发展成经营自己品牌的自有品牌商即OBM。
图1-2 国际外包生产方式的发展
二 企业升级
Gereffi(1999)最早将升级引入全球价值链分析模式,并明确地提出企业升级的概念。他认为升级是一个企业或经济体迈向更具有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过程。此外,升级常常被定义为企业制造更好的产品、更有效率的生产或者以及从事高附加值或需要更高技能的活动,以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Humphrey & Schmitz,2000,2002;Kaplinsky,2001)(见表1-2)。
表1-2 企业升级概念
续表
在界定企业升级概念的过程中,一些学者提出升级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价值”的获取相联系。企业只有通过创新获得价值增值才能提升竞争力,实现升级,即升级是指企业通过创新来获得价值增值的过程(Pietrobelli,2004)。因此,企业升级往往与创新交织在一起,其过程就是企业创新的过程。
然而,当前学术界阐述的有关“升级”概念存在一些争议:第一,“升级”与“创新”两个概念经常被视作等同,但实际上两者是因果关系,升级是创新的结果。第二,升级是将比较优势转化和过渡为竞争优势的过程。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企业能否获取经济租最终取决于其能否掌握市场权力和价值链的领导权(Kaplinsky,2002),而过分强调附加值反而有可能忽略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第三,一般的研究都将升级简单地定义为产品单位价值的增加,即升级可能是各种形式创新或生产成本降低的结果,这种传统的升级界定方式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长期战略上的失误(包玉泽等,2009)。
本书对于企业升级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企业成长的角度,结合中国企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行业特征,关注企业如何获取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竞争优势能力的过程。因此,本书将企业升级界定为: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企业之间的关联与互动,获得企业竞争力和绩效提升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1)企业与其所处价值链以及全球生产体系中其他企业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在开放的系统内,通过与外部资源相结合,实现内部资源配置优化,达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功能和异质性,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目的。
(2)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绩效的改善。竞争力和绩效是测试企业升级的重要维度。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促使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攀升,是企业升级的动力;而企业生产绩效的改善实质既是企业效益的提升,也是企业升级的结果。
(3)相对性。企业升级是与其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相比。通过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调整和改变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价值环节,从而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这一过程反映了企业竞争力和绩效的演变和相对优势。
此外,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在许多文献和资料中,“转型”和“升级”两个概念常常出现在一起。本书对中国外包企业升级的研究中,包括外包企业在发展模式(重组或整合企业价值链,转变企业提高绩效的经营方式)、经营战略(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研发等战略方面的转变)方面的转换,从这个角度上看,研究内容涵盖了企业转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