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本节中主要对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进行介绍。
一 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在中国现阶段空间层面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以及时间层面区域发展方式亟待优化的背景下,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经典理论研究的综述和现阶段研究观点的梳理,在对立足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发展的有效性,以及利用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机理论证和实现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各区域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产业转移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研究,从经济发展总量和经济增长质量论证和分析产业转移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因素,进而为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两个方面设计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并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本书的研究中,具体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对本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可能的创新点等内容进行介绍。
第二章,相关理论研究综述。首先从理论历史演进和现阶段分歧两方面分析入手,分别对比较优势理论、产业转移理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进行综述,而后对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以及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基于现有研究观点中存在的分歧,提出了本书在理论部分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即基于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发展的有效性,以及利用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第三章,内涵界定及理论机理分析。首先,结合现阶段理论研究演进和观点分歧,对本书所研究的三个主要概念,即比较优势、产业转移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界定;其次,分别从参与主体、作用机制以及实现机理等三个层面对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移以及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理论机理进行分析,从而不仅从理论层面验证了第二章中所提出的两个理论假说:即基于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发展具有有效性,以及利用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可行性,构建了以比较优势为动因、产业转移为手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理论传导机制和逻辑框架,并为全书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首先,分别从新古典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构建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移的理论分析模型;其次,通过构建评判指标体系对我国地区间的比较优势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发展分析,综合利用统计性分析方法对我国现阶段产业转移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判和特征分析,并对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构建实证计量模型,对于产业转移与比较优势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全国和四大板块的角度分析不同层面比较优势对于产业转移的影响机理和驱动作用。
第五章,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首先,通过构建基于地方政府的基准博弈模型及在中央政府参与下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约束的扩展博弈模型,结合博弈过程分析产业转移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和机理;其次,从区域协调发展在空间层面和时间层面相协调的内涵界定出发,分别构建计量模型,对于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总量趋同的相关关系,以及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后续相关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的设计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六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政策建议。基于全书在理论与实证分析中的研究结论,本章首先从落后地区立足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发达地区优化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设计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这同时也是对全书研究所源于的两个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回答;其次,基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有差异性的发展目标和职能定位,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概括全书在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并简要说明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二 研究框架
本书以比较优势、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为题进行研究,基于上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将以如图1—3所示的框架展开进行研究。
图1—3 研究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