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
通过对1560份农村留守儿童有效问卷的分析,来呈现不同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 年级分布
表2-1 农村留守儿童年级分布状况
从表2-1所呈现的数据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在各个年级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最少的是四年级,占14.9%,最多的是初一,占24.1%。这组数据也反映出,随着年级的增加,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增加,所占的比重更大些,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比重有所增加。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和观察,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较多,但相比高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些。为什么农村留守儿童在初中阶段所占的比重较大呢?在高年级阶段,儿童的学习与生活自理能力在增强,农民比较放心把孩子留守在农村而外出务工,这是初中阶段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期和分化期,在人生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处于留守状态,他们的身心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初中阶段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各种问题的高峰期,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特别关注处于这个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
二 年龄分布
表2-2 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分布状况
从表2-2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大,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2岁至15岁的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大,占到所有留守儿童的69.7%。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大呢?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学习自理能力,能够留守在家,家长也相对放心些。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仍处于心理发育期,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沟通与交流,很容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分布状况与年级分布状况有相吻合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分布状况呢?主要是为了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分布的年龄特点,通过年龄特点来反映农村留守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农村留守儿童中哪个年龄段的群体更可能处于留守状态,这为学校、社会及政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事实依据。
三 性别状况
表2-3 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状况
从表2-3可以看出,虽然农村留守女童的比例要高于农村留守男童约5个百分点,但从总体上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在男女性别上是基本持平的,也就是说,是否留守,与儿童的性别没有多大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农村留守女童的数量在这里没有作出数据统计,但据我们的实际观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农村留守女童的比例相对要高些。目前农民外出务工的根本原因是要改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因此如果农民要外出务工而决定把子女留守在农村时,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各种经济上的因素,较少考虑留守儿童在性别上的差异,男童或女童都可能成为留守的对象。但如果农民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他们可以把子女带在身边一起外出务工,受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更可能把男孩带在身边,这也可以解释农村留守女童的比例相对高于留守男童的原因。
四 监护人状况
表2-4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状况
续表
表2-4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大致情况。和父亲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最小,只有3.3%;然后是与母亲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所占百分比是5.9%;与亲戚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超过了十分之一;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的比例最大,各占59.7%和20.3%,加起来达到了80%。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使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一起生活的交流时间,这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难免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且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监护人本身就是留守老人,再加上这些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保障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 留守成员
表2-5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员
从表2-5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并不是单独留守在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一起留守在家。近三分之二的留守儿童还有一个兄弟姐妹一起留守在家。在农村地区,有2个及2个以上的孩子留守在家的比例达到了95.4%,也就是说,目前农村儿童的留守状态呈现出家庭化特征。在一个家庭里,留守儿童成员的增加,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是留守儿童的成员中有兄弟姐妹,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照顾与关心,共同来克服处于留守状态中的困难,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留守儿童能够关照到弟弟妹妹。负面影响是留守儿童成员的增加,无疑会增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老年群体的生活负担,由于年龄偏大,监护人在时间与精力上较难周全地关照到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上的系列困难。特别是如果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偏小,生活自理能力有限,更会增加留守老人的负担。
六 学习状况
表2-6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
表2-6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于中游水平,这个比例接近三分之二,学习成绩处于上游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是10.5%,而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和最后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了25%,达到了四分之一,这与父(母)亲或父母亲外出务工有关,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相应的辅导。从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可以看出,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的学习状况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对于低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亲外出务工,缺乏督促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低年龄段儿童的学习自觉性不高,需要家长的督促;对于中高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学习辅导,随着就读年级的增加,学习内容的难度也在增加,留守儿童放学回到家里后,由于缺乏父母亲的学习辅导,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七 薄弱科目
表2-7 农村留守儿童的薄弱科目
表2-7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所学科目的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中小学所开设的主要科目中,近一半的农村留守儿童反映,他们在英语方面学得最不好,接下来依次是数学、语文、物理。由于农村地区的整体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教育水平比较低,特别是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更为有限,而且英语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这些不利因素势必会影响到留守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英语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最薄弱的科目,主要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的,确实,在农村地区,学生在英语方面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这种现象在留守儿童当中尤其严重。在小学阶段,语文与数学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是在数学方面存在学习困难,这与留守儿童在数学方面缺乏学习辅导有着较大的关系,相比语文而言,数学的学习需要监护人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辅导与督促,才不至于落在后面。总之,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最为薄弱的科目是英语和数学,这种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当中较为普遍。
八 主要原因
表2-8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
表2-8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农村留守儿童自己看来,基础不好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接近一半。我们知道,学习基础不好,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说明留守儿童从一开始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原因与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父母亲的督促与辅导有关。上课听不懂、没有家长的辅导、没有家长的监督也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留守儿童之所以提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上述原因,一方面,确实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阻碍了他们进一步把学习搞好;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家长在留守儿童学习过程中的缺位,造成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督促与辅导,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越积越多,一时难以解决,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
九 父母因素
表2-9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不理想的父母因素
表2-9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父母因素。根据留守儿童自己的反映,虽有近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家对自己的学习影响“不大”,但也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家对他们学习的影响“较大”或“很大”;还有近一半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家对他们学习的影响“一般”。对于父母亲不在家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应该作出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什么父母不在家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不一样?这里要作出具体的分析。对于学习较自觉的留守儿童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留守儿童来说,影响较大;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儿童来说,影响不是很大,而对于年龄偏小的留守儿童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对于留守男童来说,影响较大些,对于留守女童来说,影响较小些。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亲说,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自己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学习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尽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孩子的学习状况。
十 想念程度
表2-10 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想念程度
表2-10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亲的想念程度。从表中可以看出,34.6%的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想念“较强烈”,所占的比例最大;对父母的想念“很强烈”的留守儿童有26.4%,可见留守儿童非常盼望与父母见面,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对父母想念“一般”的比例高达33.8%,超过了三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部分父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已经逐渐习惯了长年累月的孤独,对父母亲的思念已变得不那么强烈了。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亲的想念,与留守儿童的年龄、父母亲外出务工的时间周期、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亲的依赖程度等因素有关。根据我们的实际观察,一般来说,留守儿童年龄较小、父母亲外出务工周期较长,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亲想念的程度较强烈些,但对于年龄偏小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往往较难表达出这种想念的情感。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对于外出务工父母亲的想念是比较强烈的,也就是说,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外出务工的父母亲要想办法在这个方面进行弥补。
十一 回家周期
表2-11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亲回家周期
表2-11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亲回家的周期。从表中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二(63.6%)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基本上是一年回家一次;3个月能回家一次的父母亲比较少,只有8.7%,还不到十分之一;甚至还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父母亲要两年才回家一次,当然,也有16.4%的父母亲能够每半年回家一次。以上数据说明,外出务工的农民基本上是每年回家一次,即年前回家过春节,年后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与父母亲见上一面是比较困难的,相互间见面间隔的周期较长,这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有部分父母亲做得较好,能够每半年回家一次,甚至是每三个月回家一次。特别是对于家里有年龄偏小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亲而言,要尽量缩短回家的周期,最好能做到每三个月回家一次,回到孩子的身边,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心理状况,重视他们成长中的困难,并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
十二 务工地点
表2-12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亲务工地点
表2-12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亲务工的地点。从表中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二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在省外务工。根据课题组实地调研的资料显示,目前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输出地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务工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以及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这些区域的薪酬待遇较高,但与留守在家的孩子间的距离却在拉大,这种空间上的距离也会拉大留守儿童与父母亲之间在心灵上的距离。空间距离的拉大意味着回家一次更加不容易,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父母会每两年才回家一次。随着中部经济的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农民外出务工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即在省内的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务工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农民就近务工与创业的新趋势与新形式,不仅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需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也是一种好现象,或者能在父母亲务工的城镇学校就读,既解决孩子就读的问题,也解决家庭团聚的问题;或者至少能增加父母亲回家的次数,增加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
十三 联系方式
表2-13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的联系方式
表2-13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的联系方式。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电话这种通信工具与远在他方的父母亲相联系,信件和QQ等方式运用得相对少些,这是因为电话联系更方便些,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随时进行联系。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的联系,对于增加父母亲与孩子间的亲情,是很有必要的。
十四 联系间隔
表2-14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联系的间隔
表2-14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之间的联系间隔。从表中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联系的时间间隔大体上为每个星期一次,这个比例为67.4%,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但这种电话联系方式难以与亲自见面相比,毕竟一些话、一些情感仅仅通过电话是很难表达的。近七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联系一次,每月联系一次的时间间隔是比较长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究竟间隔多长时间联系一次是较合适的,这里不作过多的探讨。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父母亲与其联系的时间间隔要短些,最好能做到每两三天联系一次;对于年龄较大些的留守儿童,联系的时间间隔可以稍微长些,但最好也要保证每个星期联系一次。
十五 谈话内容
表2-15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的谈话内容
表2-15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谈话的主要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和父母亲谈论最多的是有关学习方面的事情,这说明学习困难确实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挑战,从中也可以看出,外出务工的父母亲最为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当然,生活、安全、身体等方面也是留守儿童与父母亲谈话的主要内容,在相互联系时会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督促与辅导,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处于不理想的状态,这不仅是留守儿童自己较为担心的事情,也是远在他方务工的父母亲经常挂念的事情,因此必然会成为联系时经常谈论的主要内容。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谈话的主要内容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低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而言,谈话的主要内容更多的是安全和生活方面,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理能力较低些,更需要父母亲不断地提醒和关照。
十六 在校困难
表2-16 农村留守儿童在校困难
表2-16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所遇到的困难。从表中可以看出,60.3%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他们在学校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习方面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使他们感到处境艰难。25.1%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家长不能来学校开家长会,也是他们在学校所面临的尴尬事情,因为留守儿童觉得,家长常来学校开家长会,是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也使自己在同学面前更有自信心。另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认为,受到别人歧视也是他们在学校所遭遇到的困难,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有时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冷落。
十七 在家困难
表2-17 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的困难
表2-17呈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里所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表中可以看出,52.8%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他们在家里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在学习上缺乏辅导,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留守儿童而言,由于数学和语文等学科学习难度的增加,缺乏家长的学习辅导,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往往会成为后续学习的障碍,从而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种现象与他们目前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父母亲外出务工,他们长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年群体生活在一起。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地区的老年群体在思想、文化和知识等方面与现代社会及年青一代存在差距和代沟,难以在学习辅导上和心理疏导上给予孩子应有的帮助,在相互交流沟通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留守老人平时还要忙于农活,不大可能挤出较多的时间去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也没有多少时间与精力去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从而造成代与代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