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横向比较来看,中国融资成本远高于发达经济体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普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政策利率大幅下调至接近于零利率,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均长期维持在低位,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尽管美国自2016年以来结束了量化宽松,并进入加息周期,至2017年3月,美联储已两次提高联邦基准利率,但从实际来看,企业融资成本仍未出现明显上升。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利率水平则整体较高。在政策利率、市场利率、贷款利率上,尽管中国低于主要发展中国家,但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
(一)主要发达国家融资成本处于极低水平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英、德、法、日等国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国债收益率大多下降至1%以下,企业债收益率、贷款利率等也持续下降。
美联储连续推出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08—2015年联邦基金利率(隔夜)目标区间长期处于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在美联储两次加息之后,目前利率升至0.75%—1%。最优贷款利率自2017年3月以来一直升至3.75%,尽管比2008—2015年3.25%的水平有所升高,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截至2017年4月1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0.75%—1%,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突破1%,贷款利率3.75%,工商业贷款利差3.1%,10年期国债收益率2.34%,1年期企业债即期收益率1.95%,5年期企业债即期收益率3.2%。
英格兰银行2009年3月开始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官方银行利率从5%下调至0.25%,并维持至今。1个月期的银行间拆借月均利率近三年一直维持在0.5%以下。企业贷款月均平均利率从2010年开始缓慢回升,但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之后,至2017年4月1日维持在2.25%左右的低位。
欧洲央行1个月期的银行间欧元同业拆借利率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降,2015年3月开始为负利率,并出台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贷款便利利率(隔夜)从2008年7月的5.25%下调至2017年3月的0.25%,存款便利利率从3.25%进一步下调至-0.4%。截至2017年4月1日,欧元区基准利率为0.00%,7天欧元同业拆借利率为-0.23%,边际贷款便利利率0.25%,基准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0.34%。德国企业贷款月均平均利率自2012年以来呈现下降态势,2015年10月下降至2.64%,而截至2017年4月1日更是下降至2.15%的极低水平;法国企业贷款利率(1年期)下降到1.12%。
日本银行2010年开始将政策利率无担保拆借利率(隔夜)绝大部分时间维持在0.05%—0.1%的极低水平,并在2016年2月开始了负利率政策,至2017年3月末,日本央行仍维持-0.1%的负利率不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1个月期的东京同业拆借利率自2009年开始下降,降至2017年3月末-0.007%的极低水平。
(二)新兴市场国家融资成本整体偏高
主要发展中国家政策利率水平出现分化,整体保持较高水平。为控制通胀率,巴西从2013年4月开始连续15次加息,将基准利率(SELIC)从7.25%提高到2015年7月的14.25%,而在2016年10月启动了降息周期并持续至今,截至2017年3月末,基准利率下调了2次,降至12.25%。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自2013年12月开始呈上升趋势,2017年3月末,银行间利率(CDI)为13.5%。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3年持续上升,2017年3月末为13.1%。银行贷款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50%以上下降到2017年3月末的25%左右。
印度在2015年后因贸易赤字好转、通胀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将回购利率(隔夜)从8%连续下调至2016年底的6.25%,但在2017年2月,印度央行结束了降息周期,维持回购利率不变,不排除今后有加息可能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自2013年下半年持续下降,但至2017年3月末仍然高达6.85%左右。1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回落,2017年3月末为7.02%。银行贷款利率先从2010年的8.33%上升到2012年的10.6%,后持续回落至2017年3月末的9.25%。
(三)中国融资成本大幅高于发达国家
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数次降准降息,至2017年3月末,中国1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降至4.35%,这一利率水平远低于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融资成本仍然显著偏高。截至2017年4月1日,中国7天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3.08%,活期存款基准利率0.35%,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3.02%,1年期A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3.31%,5年期A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4.6%。民间借贷利率更是居高不下,截至2017年3月末,全国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为7.65%。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债券市场融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至少比美国、欧洲等国家高出50%以上。因此,虽然中国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有风险溢价较高的因素,但进一步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空间依然很大,政策仍须在此进一步着力。
总体来看,中国融资成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从基准利率来看,短端利率虽然下降,但长端利率水平仍然较高,利率传导机制不畅,2017年以来随着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向上调整,长端利率尤其是影响到企业融资成本的广谱利率有上升压力。二是表内贷款利率下行比较明显,但表外非标等融资利率水平仍然较高。三是大型企业本身议价能力较强,加上可通过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但小型企业由于议价能力不强、风险较大,其融资成本则相对都比较高。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等薄弱环节,银行贷款一般均比基准利率上浮20%—50%,个别企业甚至上浮80%,且这些企业通常需要提供抵押和融资担保,加上财务审计费、抵押物评估费及登记费等其他费用,将其融资成本推高5—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