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政治思想史是研究人们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各种学说及流派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多卷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作为院重大研究课题,将以分卷形式渐次出版,最后汇总成从先秦到20世纪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系统性学术著作。
与已经出版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著作有所不同的是,多卷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强调的是从政治思想的本源出发,重新思考政治思想是什么,界定它的研究对象,廓清研究范围,按照新的路径依赖编写中国政治思想史。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政治思想史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国家”这个概念展开,由此不仅要注意政治思想家绘制的社会蓝图,更要注意政治家在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治国思想,并使两者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清晰地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面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以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编写体例及研究方法大多属于“学案体”,改变陈旧的“学案体”编纂方法,建立以各种学说发生与演进为研究线索的科学体系,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来说是一个根本的变革。多卷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采用了新的编撰体例,其优点在于:一是比较容易摆脱旧体系的研究方法的束缚,有利于新思想、新观点的生长;二是使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比较容易贴近政治学的规范;三是使各种学说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具有系统性;四是能够更好地揭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现代化递嬗过程。
孟祥才教授撰写的《秦汉政治思想史》,是多卷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的样板卷,全书涵盖的时段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前后共441年。
秦朝,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秦始皇继历代秦王蚕食诸侯之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他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及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某些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师承。然而,秦朝急政暴虐,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幻想“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秦始皇及其亲手缔造的秦王朝在短短十六年内便在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中化为乌有。
在秦朝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因袭了秦始皇创立的军事封建专制主义,刷新治理,以秦朝速亡为鉴,“休养生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在黄老“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导下,社会经济逐步发展。在西汉的“文景之治”之后,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巩固并发展了秦始皇创立的统一事业和皇帝制度,实现了从军事封建主义向宗法封建专制主义的转变。皇帝制度的完型化过程,伴随着统治疆域的扩大和治理结构的完善,一套严密完整的官僚机构应运而生,中央有三公九卿制,地方有郡县制,基层有乡亭里制。
秦汉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已经完全确立,“见税什五”的租佃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实体成为国家征敛赋税和徭役的唯一对象。随着官僚、地主兼并土地和武断乡曲愈演愈烈,至汉武帝晚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根本矛盾日渐突出和尖锐。其后,王莽代汉,社会矛盾激化,终于爆发赤眉、绿林起义,终结了王莽的统治。
踏着起义农民尸骨建立东汉王朝的刘秀,高举“复汉兴刘”大旗,标榜“以柔道治天下”,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历经明帝和章帝之后,外戚与宦官交替擅权,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农民被迫弃业流亡,流民暴动此起彼伏,分散的“春饥草窃之寇”“穷厄寒冻之寇”,终于汇聚成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王朝。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伴随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动,各种政治思想和治理理念也纷至沓来,“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成为统治思想的主流,主导着秦汉的社会进程。
秦朝急政覆亡的教训,启迪了汉初君臣的思考。如司马迁所述:“陆生(陆贾——引者)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便,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1]归根结底,秦失天下是不行仁义之道的缘故。陆贾著《新语》,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的治理理念。于是,以轻徭、薄赋、节俭、省刑为内容的“黄老政治”,便在汉文帝、汉景帝以及萧何、曹参、陈平、张良等人主导下变成汉初的思想主流;在讲无为的同时,讲君臣之礼,序长幼之别,强调仁义道德,宣扬民本主义。针对同姓王日益做大、尾大不掉的形势,贾谊呼吁削弱地方势力,加强国家统一。到汉武帝时,政治上的统一,必然呼唤着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倡议,席卷朝野,得到武帝认可。统治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形成以儒学为核心,吸收阴阳家、道家、法家学说中的某些成分的新儒学,着重宣传的是“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学说,倡导尊君爱民,主张什一之税和以德治国等。
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时,董仲舒的学说被发展成谶纬神学,孔孟之道被歪曲成预卜吉凶的迷信,朝廷之上公然用占卜的办法决定国家大事。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桓谭对盛极一时的谶纬神学进行了勇敢的批判。白虎观会议后,官方经学走向没落,王充的批判体系正式建立起来。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以阀阅取士,用人唯亲,导致政治黑暗,激起以王符、仲长统为代表的社会批判思潮的勃兴,对豪门腐朽生活进行无情揭露,对阀阅取士的风气进行猛烈抨击。
总揽上述,秦汉时期的主流政治思想——统治思想递进的线索大体上是从秦朝的以法家思想为主,逐步改变到以儒家思想孔孟之道为核心,兼采阴阳家、道家、法家之长的新儒学体系,并形成了“三纲五常”的完整思想纲领,统治中国社会达两千年之久。
用《秦汉政治思想史》投石问路,旨在征询人们的规训与评判,恳请读者和学术界同仁不吝赐教,以便使多卷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的编纂更贴近历史实际,更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白钢 史卫民
201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