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平台经济爆发新势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4 分享经济释放农业经济新动能

从狭义上看,“分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个体或组织为了满足经济需求,而与其他个体或组织进行的资源使用权共享。通常来说,参与分享经济价值创造的主体主要包括3个部分:可以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者;存在需求的消费者;为两者提供对接服务的分享经济平台。

据统计,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万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规模达到近千万人。未来五年中,保守估计其将以40%的年均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分享经济市场规模将在我国GDP中占比达到10%。

分享经济使大量闲置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需求端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供给方通过共享产品的使用权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回报,而需求方不需要购买产品,仅用极低的价格就可以使用产品或者享受服务。

分享经济的发展展现出了去中心化及再中介化的特征。对于前者而言,分享经济的出现极大地削弱了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商家的权利,通过互联网,生产者可以跨过中间环节直接为需求方提供产品或服务。对后者来说,在理想状态下,需求方与供给方确实不需要有中介组织的参与即可完成交易,但为了更高效率的匹配、消除陌生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实现规模化及产业化等,还需要由提供平台服务的分享经济公司参与其中。

“分享”并非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但由于分享成本及效率等方面的限制,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未出现以前,分享虽然存在,但其体量及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具体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具备的全面移动化特征及迅速席卷全球的移动支付浪潮推动了分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及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产生了颠覆性变革,全民移动化时代序幕已经悄然拉开;以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工具的推广普及极大地提升了分享经济平台的交易安全性、便利性。

此外,分享经济平台为供需双方打造的双向评价机制及动态定价机制,也推动了分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商业模式及市场机制,而当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转型时,该领域内深耕多年的相关企业往往很难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及运营思路。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使海量信息得以实现快速高效的传播,沟通成本更是大幅度降低,大量中间环节的地位受了极大地削弱,传统的产业链及商业模式变得不再适用,资源共享成为一种常态,分享经济在以农业为代表的诸多传统产业中将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

分享经济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在去掉大量中间环节的同时,还要真正为广大农业生产者及消费者创造价值,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并将其高效利用来实现多方共赢。

例如,如今已经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共享出行市场,就是将社会中闲置的汽车、司机等资源整合起来,为饱受出行难、打车贵、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困扰的人们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出行服务,提供汽车及服务的司机可以从中获取可观的回报,消费者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服务解决方案,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这种共享资源的使用同时实现多方共赢的机制,在农业领域同样可以释放出巨大的价值。

同样,分享经济与农业市场的结合,也将使得相关的创业者及企业有很多的细分市场可以深度发掘,农产品种植、销售、土地管理、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互联网金融等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在高度共享的农业生态中,土地、设备、农产品、劳动力等都能实现共享,最终将推动我国的传统农业完成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