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美感与快感


美感不同于一般的快感,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从理论上说清楚却相当困难。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及《谈美》中专门就这个问题发了一篇议论,涉及美学史上几种值得讨论的学说:

首先是19世纪英国学者罗斯金。他把美感与快感完全混同起来。有一句话很能代表他的观点:“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比得上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一半美。”朱光潜以为罗斯金这种对比是没有道理的。希腊女神雕像的美与英国姑娘的美,应该说,不是同一意义的美。如果把这两种美混同起来,用审视英国姑娘的眼光去看待艺术作品,那么荷兰画家伦勃朗所画的满面皱纹的老太婆及《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更谈不上什么美了,但是艺术上却公认她们是美的。问题出在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带有实际引诱性的,另一个是非现实生活中的,不带任何引诱性的,只有后者才属于美感。

英国享乐主义(Hedonistic Aesthetic)美学家倍恩、格兰·亚伦,他们的观点略有区别。倍恩主张,美感是可以使许多人共享的,寻常快感则是个人所独有。美的东西人人都觉得美,使你生快感的东西对于我或许就索然无味。他却忘记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格兰·亚伦主张美感限于耳、目两种“高等感官”(higher senses),至于舌、鼻、皮肤、筋肉、内脏等“低等器官”则只能发生快感,但这种分别很难找出根据。耳、目得来的固然有美感,也有快感;舌、鼻、皮肤、筋肉、内脏得来的有快感,也有美感。画家冉孙在《佛罗伦萨画家论》里以为要欣赏佛罗伦萨画家的线纹的力量,必须用筋肉去感觉。其他感官也未尝不可以发生美感。例如“暗香浮动月黄昏”“客来茶香余舌本”等便可证明。

隐意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文艺看作是性欲的表现,是被压抑的性欲化装而得满足。弗洛伊德的观点实际上也是享乐主义的,因为他也把美感与快感混淆,把艺术的需要与实际人生需要混淆。美感经验的特点是“无所为而为”的观赏,一定要站在客观地位把弗洛伊德所称的“化装的表现”当作一种独立自足的意象看。文艺的内容尽管有关性欲,可是人们在创造或欣赏时却不能同时受性欲冲动的驱遣,而必须超脱出来,否则,文艺便成了满足性欲的工具,失去其审美功能。

此外,还有盛行于德国、美国的从事“实验美学”研究的心理学家。他们把造型艺术分解为零碎的颜色及线形,把音乐解析为零碎的音调,然后拿这些零碎的颜色、线形和音调来测验观者或听者,问他们喜欢哪一种,讨厌哪一种,哪一种所生的心理生理变化何如,做出统计之后,结论说哪种颜色、线形对于某种人、某种年龄是最美的,某种音调对于某种人、某种年龄是最美的。单独的颜色、线形、音调本来不等于构成艺术的整体,所以朱光潜说,拿拆开来的颜色、线形和音调来论定整个艺术作品的美丑,无异于从斩碎的肢体中寻求活人的生命。而且他们忽视了单纯颜色、线形、音调引起的愉快,大半是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而美感则一般属于心理现象。

朱光潜以为,关键在于是否把美感经验理解为形象的直觉,这一点弄清楚了,美感与快感的区分就不难寻出了。他讲到的有三点:

一、美感与实用无关,是“无所为而为”,快感则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饥饿时要吃饭,吃了饭就得到快感。这些与观赏形象无关。人们常把饮酒当作一种艺术,这不是指酒的清香甘洌给人的满足,而是饮酒使人忘却现实而另呈一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讲,酒是造成美感经验的工具。一位美丽的女性可以引起美感,也可以不引起美感。如果把她当作可希求、可占有的对象,便不是美感,而是快感;如果仅把她当作线纹匀称的形象、观赏的对象,便是美感。

二、美感是人的性格的反照,是人的情趣与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而快感则完全受外来刺激支配,人的情趣与物的情趣并不能融成一气,是被动的。正是这个缘故,所以说艺术趣味常常因人而异,而口腹之欲却是人所共有。

三、一般快感是可以意识到的,而美感是意识不到的。因为美感经验中意识只有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如果同时萌生出“我现在觉得愉快”,注意力就由意象本身转到意象所生的影响,心中便有两件事,所欣赏的意象便不复是孤立绝缘了,美感经验也不是直觉而转为名理思考的了。美感所伴随的愉快,是当时并不觉得,事后才体味出来的。

1 《朱光潜全集》(第1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136页。

2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15~216页。

3 《朱光潜全集》(第1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187~189页。

4 同上书,第9~10页。

5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0页。

6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09页。

7 《朱光潜全集》(第1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143页。

8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77页。

9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77页。

10 《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38页。

11 《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48页。

12 《朱光潜全集》(第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410页。

13 《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51页。

14 《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66页。

15 《朱光潜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85页。

16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8页。

17 《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42页。

18 《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137~138页。

19 〔德〕立普斯《再论移情作用》,引自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6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