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克罗齐

还在留英初期,朱光潜就注意到克罗齐在当代西方哲坛的地位,并深深为他的哲学所打动。1926年后陆续刊出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首次提到克罗齐,接受并发挥了他的美的“非道德性”的观点。以后,在《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等著述中不仅多方面地触及克罗齐的观点,而且直接把克罗齐的“美即直觉、即表现”说当作自己讨论审美及艺术问题的前提。不仅如此,朱光潜还专门写了书和文章《克罗齐美学批评》《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论直觉与表现的答难》《克罗齐哲学述评》等,全面系统地评介了克罗齐的学说。在西方哲学家中,可以说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

在朱光潜看来,在当代西方哲学家中,论其学术地位及影响,没有一个能够与克罗齐相比。克罗齐是继康德、黑格尔之后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同时又是这一派哲学的集大成者。与叔本华、尼采不同,克罗齐虽然摒弃了黑格尔的泛理性主义,但却吸取了他的“具体的共相”,即“相反者的同一”这个基本概念以及衍生这个概念的辩证法。在他看来,所谓真实界就是心灵本身,它虽是融贯整一的,却可以在高低有别的阶段显现。这些阶段的递进是生展,但这种生展不必有时间上的先后,而是较高一阶段于理必先假定有较低一个阶段做基础,否则它于理就不能实现。就大略说,心灵活动不外两度:知与行(知解与实用)。这两度又各分两度:知分直觉(个别事物形象的知)与概念(诸事物关系的知);行分为经济的活动(目的在求个别的利益)和道德的活动(目的在求普遍的利益)。因此,心灵共分四阶段,并沿四阶段生展。四阶段彼此相对,有固定不可移的关系与逻辑次第。克罗齐把它称为“两度的关系”,知与行,直觉与概念、经济与道德都有这两度的关系。第一阶段是直觉(即艺术),是知解的第一度,它所以必居第一者,因为概念(即哲学),知解的第二度,必须先假定有它才能实现,而它自己却可离开概念而独立存在。第二阶段是概念,概念是综合许多个别事物在一起想,看出它们的关系,所以按理必先有个别事物的知识(直觉)。直觉先于概念,这就意味着,艺术先于哲学。行的两个阶段也有这两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只管个别的利益而不管普遍的利益,这就是第三阶段纯经济的活动;但是如果顾到普遍的利益,就必同时顾到个别的利益,因为普遍的必包含个别的,这就是第四阶段,即最高阶段——道德的活动。这四个阶段的每一阶段都是完整的、具体的、真实的,都体现着心灵的全部真实性。直觉、概念、经济、道德各为一个“具体的共相”,一个哲学的“纯概念”,它们之间不是“相反者”,而是“相异者”。它们相当于美、真、益、善四种价值。在直觉中,真实界以美显现;在概念中,真实界以真显现;在经济中,真实界以益显现;在道德中,真实界以善显现。

心灵活动既是真实界全体,哲学既是研究真实界全体的学问,则哲学就是研究心灵活动的学问。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它的对象就是直觉——美。美学在克罗齐学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美学研究的直觉是最基层的心灵活动,更因为美学是他全部学说的根基,正是借助于美学,克罗齐才打破了心与物的二元主义,将康德、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逻辑地推演到了直觉主义。

在克罗齐看来,一切知识都以直觉为基础。直觉就是想象或意象的构成,比如说“这是桌子”,这已经是判断,把浑然的“这”纳到“桌子”这个概念中去想,肯定“这”与“桌子”的关系,说明“这”的意义,所以这判断所表现的知识已经是逻辑的、理性的。但是在做这判断以前,我们于理必须经过一个阶段,把“这桌子”的形状悬在心眼前观照,眼中只有那形状的一幅图画,如镜中现影,不肯定或否定它是某某,不追问它的意义和关系,甚至不想到我是知识主体而它是知识对象,这种状态我们在凝神观照时常体验到,不过心灵很难长久停止于这种状态,因而常习焉不察。其实它是极普遍的现象,没有它就不能有理解或概念的知识。这种对个别事物形象的知,便是直觉。

直觉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创造。主动者是心灵,被动者是直觉以下的物质。这物质是一些由实用活动产生的感触。触动感官,如印泥似地刻下一些无形式的印象;唯其无形式,心灵就不能领会它,知解它;心灵要知解它,必本其固有的理性对它加以组织综合,使它具有形式,由混沌的感触外射为心灵可观照的对象,即由印象化为意象。这感触成了对象,印象成了意象,物质得到了形式,就是直觉,也就是表现。直觉与表现的不同,只在直觉是就心灵的活动而言,表现是就感触成为对象而言。

所谓艺术的活动就是直觉或表现。艺术创造就是化感触为意象,使感触表现于意象,使内容得到可观照的形式。因为艺术表现的不外是一种感触(情感),所以艺术都是“抒情的表现”。由此可知,情感和意象交融成一个完整体,情感便已“表现”于那意象,便已在那意象中获得了可观照的形式,而艺术品也就完全成就。这样说来,艺术完全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艺术家只是“自言自语者”,至于把这种意象表达出来,那是艺术之外的事,是属于实用的活动。

既然艺术完全是心灵的活动,那么创作与欣赏便没有了本质的区别。欣赏也是再创造(recreate)。由于每人每时的心境不同,所直觉到的也就不能相同,每次必然都意味着一种再创造。因为这个原因,一个艺术作品并非一成不变,它要不断地经欣赏者的再创造,好比投石于水,浪纹圈一个推着一个,愈推愈大。大诗人和大艺术家的作用就在把我们提升到他们的崇高水准,分享他们所见到的那种较大的天地。

克罗齐把美看作是艺术的一种特质。艺术是心灵的活动,美当然也就是心灵的产物了。克罗齐称美为“成功的表现”。而不成功就不成其为表现,所以也可以说美就是表现。表现只在成功与不成功的区别,而没有多寡优劣的不同,所以美作为价值是绝对的。我们只能说此美彼不美,而不能说此比彼美或彼较此美。与美相反,丑是不成功的表现,不成功的表现却有种种情况,所以,丑与丑之间可以进行比较。美不但没有价值上的比较,也无“种类”上的分别。凡是艺术都只是表现,都是意象与情感的融合。将艺术区分为文学、音乐、图画、雕刻等,并试图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规律,是没有意义的。艺术整一而有无穷变化。严格地说,每一个真正艺术作品都有与其他作品不同的地方,都可自成一类。

艺术是直觉,是先于概念与实用活动的,所以它是整一的(unity)和独立自主的(autonomy),它不是哲学、科学或历史,它不同于任何功利活动,不是道德活动。艺术比任何其他知识都更普遍,因为人人都不能没有直觉,没有表现。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人人都运用语言,而语言就是表现,说话与作诗是一个道理。所以,人人都必有几分是艺术家,大艺术家与平常人在这一点上只有量的分别,而无质的分别。

朱光潜给予克罗齐的美学以高度评价,认为它在当代是独一无二的,但对它的唯心主义机械观和分析法也提出了批评。

1 《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00页。

2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40页。

3 《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345~346页。

4 同上书,第346~347页。

5 《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344~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