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满 江 红

汉水东流1,都洗尽、髭胡膏血2。人尽说、君家飞将3,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4,谈兵玉帐冰生颊5。想王郎、结发赋从戎6,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7。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8。马革裹尸当自誓9,蛾眉伐性休重说10。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11

1 汉水:发源于陕西汉中,流经湖北襄阳等地,至武汉入长江。

2 髭胡:指金兵。女真人多胡须,故称。

3 飞将。指汉代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此借指王姓将军。

4 金城:城坚固如金。贾谊《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 玉帐:主将的营帐。张淏《云谷杂记》:“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遁甲,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正月建寅,则已为玉帐,主将宜居。李太白《司马将军歌》云:‘身居玉帐临河魁。’戌为河魁,谓主将之帐在戌也。非深识其法者,不能为此语。”冰生颊:谓谈论兵事,严肃冷峻,脸颊如生冰霜。苏轼《浣溪沙》:“论兵齿颊带风霜。”

6 王郎:指三国时期的王粲。王粲曾赋《从军诗》五首。用以指投笔从戎的王姓友人。结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语本《史记·李将军列传》:“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7 “腰间剑”二句:用冯谖典。《战国策·齐策》载,冯谖初为孟尝君门客,遭歧视,于是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8 汉坛旌节:指登坛拜将。《汉书·高帝纪》载“汉王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旌节:以竹为之的信符。岳珂《愧郯录》:“旌节之制,命大将及遣使于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9 马革裹尸:《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10 蛾眉伐性:亲近美女过多会伤损男子汉的雄风。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

11 楚楼:在长沙城上。祝穆《方舆胜览》卷二三《潭州》:“楚楼,在郡城上。”裴台:在长沙城南。张栻《南轩集》卷一《和吴伯承》:“一苇湘可航,风涛逮春深。裴台咫尺地,勇往复雨淫。”《南轩集》卷四有《二月十日野步城南,晩与吴伯承诸友饮裴台,分韵得江字》和《二月二十五日登裴台坐上口占》等诗。旧注谓楚楼、裴台都在湖北沙市,不确,沙市仅有楚楼而无裴台。

这首词,大多认为是淳熙四年(1177)辛弃疾在江陵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时所作。依据是词末的“楚楼”指江陵沙市的楚楼,而裴台则怀疑是唐裴胄在江陵所建台榭。既然楚楼和裴台是在江陵,那此词就应该是淳熙四年在江陵任安抚使时所作。其实,词中的楚楼是指长沙城的楚楼,裴台也是在长沙城南(江陵并无裴台,至少没有任何典籍记载江陵有裴台),因而此词应是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在长沙所作。

这是一首典型的英雄词。飞将、英烈、破敌、谈兵玉帐、从戎、马革裹尸等密集的军事意象群,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别样风景。这类军事意象,是行伍出身的英雄辛弃疾词特有的风格标识。在唐宋词史上,似乎没有第二人像辛弃疾这样爱用军事意象、战争意象来镕铸词境,书写英雄气概。

此词是送王姓友人从军而作。先写王姓友人家族本有从戎杀敌的传统,祖上有英烈飞将,王郎投笔从戎是承续家风,传承遗业。后写送别,勉励友人“马革裹尸当自誓”。这是励人,也是自勉。历来送别的诗词,多以感伤为基调。而这首送别词,却是豪迈慷慨,激情洋溢,体现出辛弃疾的英雄本色!跟柳永式送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悲悲切切大是不同!世人都道从军苦,唯有稼轩高唱从军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