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那、静虑、三昧、三摩地……:禅定的真实内涵
“禅定”,有很多不同的译名,其意义因译名不同、侧重不一而略有差别。在此,我们将详细解说其内涵。
禅定的其他名字
禅定,结合了梵语“禅那”(Dhyana)的音和汉语“静定”的义,是一个梵汉复合词。禅那,简称“禅”,或者音译为“驮南”、“持阿那”。过去意译为“思惟修”,现在则意译为“静虑”,或者“定”、“弃恶”、“功德丛林”。
思惟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现在所处的境界进行思惟而获得解脱。因为禅那本为色界的心地定法,而欲界的人发心修行而得到,所以说是修得;生于色界的人,生来就得到,是生得;通过思惟的方式修到,则叫思惟修。
静虑是什么意思呢?静虑就是内心和身体都寂静而能审虑,也就是在静定中观察、思虑,所以叫静虑。静就是定,虑就是慧,定慧均等就是禅那。禅那虽然也可以叫做定,但定中一定要有观、有慧,这才是真正的禅那,所以禅那也叫做“禅观”。
禅定的基本内涵
定的梵名还有很多,如“三昧”或“三昧地”(《西游记》中红孩儿火烧孙悟空时所用的“三昧真火”,便是从禅定中生发的真火,所以用雨水这样的“凡水”无法浇灭),以及“三摩提”、“三摩地”等。这些名词的意义,基本都是等持、等念。定慧平等,所以称之为“等”;心安住一境,所以称之为“持”;平等保持住缘一境,所以叫“等持”。佛陀、菩萨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平等,所以叫“等念”。这就是“三昧”及“三摩地”的意义。
心定于一处而不动,就是“定”;用心思虑事物,就是“禅”。所有息心宁虑的行为都可以叫做定,而禅只是定的一部分。“禅”是外不著相(不执著一切境界相是禅);“定”是内不动心。
虽然名称不一,其核心却是统一的。正如《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所说:“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名有千种,法是一身
禅定的译名有很多种,其内涵也因名字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其核心精神却是不变的。禅就是对世间诸相能认清、不动心;定,就是心定于一处而不动。
禅定,也称做三昧、静虑、禅那。但名字不过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产物,其实指的还是同一座山,同一个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