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常听到的名词:禅定
佛教文化不仅浸润了世俗生活,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稍微接触一下佛教文化或传统文化,就会发现“禅定”这个词一再出现。那么,什么是禅定?
什么是禅定
禅定,是先民们发明的一种自我锻炼心智的方法,后来被多种宗教用作修炼之道。印度的婆罗门教、印度教、耆那教、瑜伽、佛教,中国的道教,都使用过、使用着这种心法。其中,佛教的禅定之学最为博大精深,以至于现在一说到禅定,大家就默认为是指佛教禅定。
禅定,属于佛法“三学”中的定学。所谓三学,包括戒、定、慧,又名“三无漏学”。其中,戒学是持戒,以止恶扬善,持戒才能生定;定学则是以禅定来进入静缘息心的境界,修定才能发慧;慧学则是以智慧破惑证真,了脱众生的生死。定学是三学中的第二阶段,是了脱生死的必经过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佛教禅定第一人
佛教禅定的第一人,当然是释迦牟尼佛。他悟道之前,曾经跟随外道高人修持过几年,发现不能得到根本解脱,便放弃了。又独自苦修,每日只吃一麻一米,这样坚持了六年,仍不能得大智慧,便休养好身体,在恒河岸边的菩提树下静坐,进入禅定。于是,在六天六夜中,得到四禅八定、六神通、意生身,终于悟道。所以,他在指导弟子们修行时,多次说到禅定。他在《圆觉经》中说:“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可见禅定的重要性。
禅定的作用
所有要获得大解脱大智慧的佛教徒,全都要修行禅定。如佛的儿子罗睺罗(他跟从父亲出家,是佛教第一个小沙弥)实修悟道的方法便是禅定。《增壹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中就讲述了释迦牟尼指导罗睺罗实修禅定的过程。罗睺罗遵照释迦佛的教诲在安陀园的一棵树下修定,获得了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漏尽通等六神通,证得罗汉果位。释迦牟尼对他的评价很高,因为他的修行过程和诸佛的修行过程一样,完全遵守了正道并获得了成功。
佛教禅定是获得解脱的正确途径
禅定是一种自我锻炼心智的方法,被多个宗教用来做修炼之道,其中佛教禅定最为博大精深,也是获得解脱的正确途径。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正定,经过不同的修定层次,最终达到大彻大悟。此后,佛教禅定发展成为最有可能走向解脱的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