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修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要修心 转化烦恼,完善人生

众生的心本质是清净的,只因遭遇某些违缘,遂使清净的心受到染污,为了清净这些染污与垢尘,唯有借助修心方能达成。因此,修心是修行的重心,借由修心能净除染污,使心回复原来清净的本质。

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

我们为什么要修心?在探索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听听这样一个小故事:

某日,一位中年妇女去拜会当地最有名的禅师。她向禅师抱怨,说自己总是活得不开心,成天为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所困扰,她听说修禅可以获得解脱,便诚心向禅师求教。禅师就说:“你有什么麻烦,先说说吧。”妇人便开始喋喋不休地大吐苦水,而禅师只是静静地听着,但每隔一阵子,就提起茶壶,让茶水注满茶杯、又将杯中水倾倒于地。

如此反复数次,妇人终于注意到了,忍不住问:“您这是为什么呀?”

“哦,”禅师安详地回答:“我和你一样,在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

——就这样,禅师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了这位妇女修行的目的和方法: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

烦恼打哪儿来

当我们品尝到一个滋味不错的鸡蛋之后,很少有人会想亲眼瞧瞧下这个蛋的母鸡。同样,我们向来祈望幸福快乐,对烦恼痛苦则退避三舍,纵然遭遇了,多半是在怨天尤人之中蹉跎,却不肯认真思考一下:烦恼究竟打哪儿来?

我们年轻时为追求学问、文凭而烦恼,工作后为拼命挣钱购房买车而烦恼,人到中年则为求升迁与高薪而烦恼,子女长大了成天为他们的前途而奔波,临到老了,还要四处求医问药医治操劳带来的宿疾……人心苦不足,我们想要满足的欲望越多,承受的烦恼也就跟着增长,久而久之,在埋首追求感官享乐的同时,我们也把原本清净的真心给埋没了,因而也失去了真正的快乐,于是所见所闻,无一不是苦,无一不是烦恼。

佛说“心为恶源”,这个“心”不是那颗原本真实、光明、圆满、一切具足的本心,而是执著于声色名利的虚妄之心,通过五官的采集、见取、纳入,本心的表层逐渐覆盖上厚重的尘垢,这就是我们经常认为的“自我”。

贪婪的欲望是引起烦恼的根源

古语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尤其符合这个描述。我们终日奔波,对名声、金钱、情感等充满了强烈又自私的占有欲,同时也成天为其所困扰。越来越多的欲望在我们心底陷成一个无底洞,令我们变得空虚、浮躁、意志薄弱,最终沦为名利的奴隶。

我们应该以一种清醒的态度来面对世间的种种诱惑:必要的物质需要是不可少的,但是过多的物质或感官享乐反而成为生命的负担,给身心带来各种各样的隐疾。我们可以通过修心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抵制不良的诱惑,彻底令自己的心灵获得解放。

为了破除这个“自我”,佛又点示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是指只有隔膜在自我之下的原态的本心,才是佛心,是摩诃般若,是生命的共相。当我们舍弃物欲的追求,本心才会被发掘开来、重新放出光彩,这时我们感受到的便是断除一切烦恼的真如实性,是万法皆空的空性、不驻世尘的清净之境。

修心就是把心事放下

我们回想往事时,常常会感叹自己孩提时多么天真、多么单纯,而今要面对的麻烦这么多,活得真够累的。但是,我们却忘了,孩子的“事”其实也挺多的,他们一下子要吃、一下子要喝、一下子要吵、一下子要和……他们的时间也排得满满的,小脑袋里也无时无刻不转着古怪的念头,并不比我们“清闲”多少,可是,孩子那么多的事,却不容易有“心事”!

什么是心事?就是一个人就算闲着,甚至没吃、没喝、没说话,可是思绪却一个劲儿地转,念头一个接一个往外蹦。小孩子不会这样,他们几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或做什么。我们的成长几乎就是累积心事的过程:少女把心事写满日记,中年人一腔心事全抛给事业和家庭,老年人的满肚牢骚说到底还是心事……心事常常都是不能说的,最少要逢着知音,才能彼此意会,心事常常都是“秘密”的邻居、“烦恼”的朋友、“牵绊”的家人、“痛苦”的老师。

为什么会有心事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动了。看见这个有一个心(欲望)、看见那个也有一个心(欲望),久而久之,就变得“心事重重”。所以说,修心的过程,就是抛弃欲望、放下心事的历练过程。而那颗撇尽浮华的真心,就是我们生命最宝贵的财富,能为我们孕育出一个最美丽的世界。

舍得放弃,明天会更好

有人说,有一种美丽叫放弃,比如放弃一个心仪却无缘分的朋友,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放弃某种思想……这时我们会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我们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