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平等 亲友、敌人和陌生人
这里所说的自他平等,是指如珍爱自己般珍爱他人。我们一直都只爱惜自己,但通过共享珍爱的感受,而生起如爱己般的爱他,即为自他平等。
自私心的过失
无论东西方,魔鬼向来为人所畏惧。然而佛教却认为,修行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内心,这个潜伏于内心的魔鬼,就叫做自私心。自私是与慈悲心、菩提心完全相违的嗔贪之心,它一味利益自己,完全不顾他人,这才是真正的魔鬼。
为什么说自私心是魔呢?因为有了自私心,我们才会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凡事都为自己着想,而纯粹地、诚心实意地为他人考虑的利他之心则少之又少,即使偶尔会为他人着想,也都是有目的、讲条件的,而不是像佛陀所讲的那样纯粹地无私地奉献。
正是由于我们缺少了纯粹利他的心行和习惯,一切都为自己打算,才会造下恶业,进而承受其恶果,最终陷入轮回、循环不息。所以可以说,自私心是我们流转轮回,并在轮回中承受了无边痛苦的主因。
曾经有对虔诚的夫妇,一心修佛却始终没有成佛,他们参不透其中的奥妙,就动身去灵山向佛陀请教。哪知半路遇到两个强盗,夫妇俩一文不名,便向强盗宣讲佛法。强盗由此开悟,就和他俩一块儿去见佛陀。
佛陀听完他们的话,就拿出四个铁茄子,说:“这好办。你们什么时候把茄子烧熟了,什么时候就成佛了。”于是两个强盗自发地承担打柴的辛苦活儿,让那对夫妇在家烧火。一个月后,两个强盗的茄子烧熟了,成佛去了,那对夫妇还是没能成佛。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两个强盗听他们宣扬佛法,因而彻底地放下屠刀、一心向佛,主动承担最重最辛苦的任务,所以他们成佛了。但是这对夫妇在关键时候却起了私心:每次烧茄子,总是把自己的放在火头最好的地方——正是自私使他们失去了成佛的机会。
用慈悲来抵制自私
自私是令我们痛苦的根源。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原谅;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得到他人的谅解。
平等的标准
明白了自私的可怕,我们首先就要树立众生平等的信念。怎样才算“自他平等”?密宗大师华智仁波切以一个譬喻说明了自他平等的标准:
某日,在下了一场大雪之后,我和某人一起走在路上。当时我穿着一双鞋,那人却光着双脚,于是我就脱下一只鞋送给他。这样我的右脚和他的左脚都没有鞋穿,都同样地受寒冷之苦。而我的左脚和他的右脚都有鞋穿,同样都避免了寒冷之苦。如果在一切实际行动当中,都能够这样做,就是真正的自他平等心。
“雪中让鞋”虽说是一个很小的譬喻,有人认为“这很简单呀,我也办得到!”然而实际上,如果路途不是很远,时间不是很长,或者只是偶尔一次两次,这些人也可能会把一只鞋让给别人,可是在所有的事情上,我们都能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那我们所发的菩提心是不是就是虚伪的呢?
当然不是。虽然我们发起了利益众生的决心,但在达到自他平等的境界还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即使是佛,也没有要求我们在发了菩提心之后,必须马上全盘照做、做得十全十美。因为我们自出生以来,脑子里转的都是自重他轻的念头,它早就在心里根深蒂固了,所以要立即做到自他平等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朝这个方向努力,终究会达成所愿。不要说我们,以诸佛菩萨或古往今来的名僧大德为例,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凡夫修成正果的,经历了无数劫的修行。
自他平等的修法
俗话说,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个道理与佛教的观点不谋而合。因为从佛教的角度,我们而今的朋友,可能在过去某一世中是我们的死对头;而现在我们的敌人,也有可能在过去世里曾经是我们惺惺相惜的朋友。且不说前世,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朋友也往往可能因为利益、性格、情感等多方面的原因,转眼之间便成为我们的仇敌——这些变动皆来自于生活的不确定性,对此我们只有学会理解并接受,并以此渐渐帮助自己培养菩提心。
修自他平等需要一定的步骤,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在一开始时,先选择一个对我们的心态而言较为“中性”的对象,这个人于我自己没有什么利害牵连,平时关系不过于亲近,也并不生疏,最好是我们对其无所取也无所求,这样我们就不容易生起贪心或嗔心。
当我们选定这样的对象以后,便将对其的感觉不断温习,直到比较坚定了,就可以选一些较疏选的亲友来修,体验那种没有欲求的平等感,并再将这种观感转移到自己较为亲密、重要的人身上,最后对一切亲友都可以平等相待了,我们下一步就可以把他们全都换成“仇人”:先选一些憎恶感较轻的、不那么讨厌的对象来观想,慢慢地去除对他们的仇恨之心。然后再逐渐转移到自己最大的对头身上。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确实能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之心。
众生平等
平等就是对自己不执著,同时舍弃一切分别心,对所有众生平等相待。
修自他平等时不只断除对仇敌的嗔心、对亲友的贪心,还要思维自他都要离苦得乐,观想自他都要追求安乐,因此自他都是平等。
分担他人的痛苦是佛陀的美德
愿意为他人分担痛苦,这种愿望来自于慈悲心,来源于佛性,就像把一朵清净的莲花送给了别人,自己也分享了一瓣莲香。只要愿意为他人承受苦难,我们就有可能在未来成佛。
一般说来,我们在热切渴望生起菩提心时,最初应该精勤地在“平等舍”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要明白:拒绝痛苦与追求快乐,怨敌和亲友都是没有分别的,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都希望从痛苦之中超脱,尽量多些快乐。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去爱护他们,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
这里需要重申一下自他平等的原则:在没有修自他平等之前,我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考虑;在修好自他平等之后,则是百分之五十考虑自己,百分之五十考虑其他众生,简单地讲就是——我们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也要怎样对待其他众生。这时还没有完全放下自己的事情,因为修菩提心也需要次第,如果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完全放下自己的一切,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只要求我们一半为自己,一半为众生,这就是自他平等的原则。
修行自他平等
自他平等是指如珍爱自己般地珍爱他人。我们一直以来只珍视我们自己,修自他平等的目的是通过共享珍爱的感受,生起如关爱自己一般关爱他人的平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