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笑忘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儿歌里的中西拼盘

当然,周作人与胡适不同,他肯定意识到自己写诗并不在行,而且对白话诗的热情也只是一闪而过,这种热情毋宁说也是一种友情的试探,一种友好的示意。在二人的友谊基本确立之后,周作人也就不怎么写白话诗了;返归本性,他仍旧是那位读书阅世都至精至透的苦雨斋主人了。后来,周作人搜集民间儿歌,曾倾力于歌谣创作,胡适仍旧对此感佩不已。毕竟,这对他主张的白话文学,对他所研究的中国白话文学史,仍然有那么一点追根溯源、推陈出新的默契。为此,他也曾拟写过一首儿歌,并且自认为是“中西结合”式的一种发明。

 

天上一个月月,

地上一个影影。

我摇头他也摇头,

我不动他也不动。

 

这首儿歌开写之前,胡适加前注曰:“儿歌最不易作,周作人先生曾试作一首,我也试作一首。”儿歌写完后,胡适附注曰:“这诗不用尾韵而用双声。一,月,月,一,影,影,摇,也,摇,也,皆双声字。天,地,头,他,动,他,亦双声字。双声可以代尾韵。英国古诗无尾韵而有双声。至意大利诗歌输入后,始有尾韵。”

胡适著《尝试集》手稿之一

看来,把英国的双声与意大利的尾韵搞了一个拼盘,再用中国文字做食材,胡适是当了一回“万国美食节”的策划人。当然,中国诗人们是否接受这样的“美食”,另当别论。

1920年代,胡、周二人的交谊还在继续,只是关于白话诗歌之间的酬唱往还告一段落。二人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学术研究,似乎不再那么诗兴勃发了。当然,胡适的“文学健将”气质仍在漫延,二人原本以诗示好的交谊,差一点成了交恶。原来,在1925年秋,胡适于武昌大学发表演说,对《诗经》中一些诗句作了大胆的新解释。周作人闻知后,旋即在《晨报副刊》撰文,不客气地指出胡的错处,批评胡对《诗经》句句求解其意的方法,是“还中着传统之毒”,甚而以“武断”、“专制”等语相讥,语气苛严,大有批判之意。胡适也自知白话诗闹腾之后,再来新解《诗经》也实在有些力不从心,返归书斋重新定位研究方向,也就罢了。胡、周二人并未因此再来一场“论战”,交情还在,交谊似乎还可以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