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内容概要】
本章着重探讨了公共政策系统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和公共政策环境,以及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构成及选择。
第一节主要探讨公共政策主体的含义及构成,把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与非官方参与者,对各类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官方决策者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我国还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非官方参与者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
第二节着重分析公共政策客体的含义及构成,对社会问题与目标群体进行了辨析。社会问题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目标群体是间接客体。
第三节重点分析公共政策环境的含义与构成,详细讨论了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主要分析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构成及选择,详细分析了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三类政策工具,并介绍了三种公共政策工具选择模型。
【要点提示】
● 公共政策系统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公共政策主体的含义及构成
● 公共政策客体的含义及构成
● 公共政策环境的含义及构成
● 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及分类
●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从系统分析方法来看,公共政策的运行是以公共政策系统为基础的。公共政策系统是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公共政策过程的前提。按某些西方学者的观点,公共政策系统是“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共机构、政策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观”。我国有学者把公共政策系统界定为“由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我们认为,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较好地揭示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涵。在本章中,我们将分别讨论公共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这三个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政策工具及其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