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提法,严格意义上讲,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是有本质区别的。一般人们把早期的物流称为传统物流,而把现在的物流称为现代物流。近年来,很多人都会提到“现代物流”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Modern Logistics(现代物流)这个提法。但是对于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现代物流具有哪些明显特征等问题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为了有效地进行现代物流管理,有必要先弄清楚物流概念的演变、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之间的本质区别。

1.1.1 物流概念的演变

人们对物流的最早认识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社会分工使社会发展到生产与消费相分离的商品经济,产生了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流通功能。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一般是在买卖成交的商流完成以后进行物流活动,即把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所在地,这个过程即为物流过程。物流是从包装开始,通过装卸、运输、储存、保管等过程,将商品运到买者手中,流通活动宣告结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品交换规模进一步扩大,促使商业信用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交易付款方式,如预付款方式、定金方式、支票、汇票、分期付款、延期付款、托收承付等方式,这使得流通的主要职能商流与物流进一步分离。随着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商品流通的水平得到提高,人们可按照实物和资金各自的运行规律去组织,从而不仅提高了流通的速度,也提高了方便性和安全性。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除商流和物流这两项具体的流通活动外,还有信息流活动。这是因为交易的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要尽力掌握对方和中介方的有关商品交易的各种信息,如商品信息、支付能力、商业信誉等。信息流活动包括在商品交换的前期、中期、后期对商流信息和物流信息的生产、加工、传递、储存等。因此,商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商品流通的必要组成部分。

人们虽然长期对物流现象习以为常,但是一直到20世纪初以前,还没有关于“物流”的概念表述。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近一个世纪时间内,有很多学者和组织机构进行过物流研究,但由于各国经济环境、研究方法不同,人们看待问题的思想、观念的差别,故目前各国对物流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1.物流概念在欧美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也是最早将其付诸实践的国家之一。时至今日,美国物流的概念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物流概念的孕育、分销物流学和现代物流学3个发展阶段,见表1-1。

表1-1 美国物流概念产生和发展的阶段

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 F.G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在理论上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1905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 B.Baker)在其所著的《军队和军需品运输》中提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并指出“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1922年,著名市场营销学家弗莱德·F·克拉克(Fred.F.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并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一词作为要素来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输、储存等业务活动。

从实践发展的角度看,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军为了战争目的,需要在横跨欧洲、美洲、大西洋的广大范围内进行军事物品的补充调运。他们在军队人员调动、军用物品装备的制造、运输、供应、战前配置和调运、战争中补给与养护等军事后勤活动中,研究采用了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使得这些后勤活动既能够保障供给、满足战争需要,又能够达到费用省成本低、时间短效率高,同时还能安全、巧妙地回避对方攻击等。由此,在美国军方形成了关于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完整思想、技术和方法体系,通过对采购、运输、仓储、分发进行统筹安排、优化调度的全面管理,以求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地实现军队、辎重和给养移动过程的组织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Logistics(军事后勤)的运作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逐步形成,客户服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物流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60年,美国的Raytheon公司建立了最早的配送中心,结合航空运输系统为美国市场提供物流服务。

196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物流管理学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NCPDM),其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管理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

进入20世纪80年代,欧美物流管理的内容已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其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结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稳定、良好、双赢、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管理已经意味着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这些关系。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计划以及其他物流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发展,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学会(现在已改名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同年,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1967年成立时叫The Canadian Assoiation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1992年更名为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0年5月又更名为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Supply Chain & Logistics Management)给物流下的定义是:物流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成本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流进(Inbound)、流出(Outbound)和内部流动。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在欧美如火如荼地发展,促使现代物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商家对商家交易。电子商务发展等于对整个物流进行了一个重新定义的过程,对物流所有的环节和所有的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1994年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 EIA)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和(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2.物流概念在日本

20世纪60年代物流的概念被引入日本,并将其定义为“物流”。当时对物流的理解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类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销售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1955年末到196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从复苏转向高度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日本国内各种消费品、原材料、设备等的流通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张,导致公路、港口和铁路等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业难以应对。同时,许多企业原有的仓库满仓,需要不断地租借附近营业性仓库,甚至不得不在工厂内搭起天棚以保管商品。这种情形使传统的出货就是出货、保管就是保管、配送就是配送等孤立的处理办法难以适应要求,需要从物流大系统的角度,对运输、仓储、保管、配送等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同时,流通领域诞生了系统化的思想。在这个背景下,为了研究综合管理、流通系统化和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等课题,当时日本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学习,并公开发表详细的考察报告,全面推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在这些考察团中,一个由12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从1956年10月下旬到11月底,在美国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首次接触到物流这个新生事物。1958年,由考察团撰写了“劳动生产率报告33号”刊登在日本《流通技术》杂志上,第一次提到PD(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由此,PD概念被正式引入日本,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最初,“物流”究竟是“物的流动”还是“物理性流通”,在日本也曾引起广泛的讨论。“物的流动”在英语中叫做“Flow of Goods”或“Materials Flow”,是单纯的物的流动;“物理性流通”在英语中叫做PD(Physical Distribution),意思是流通中的物理性方面。因此,物流是“物理性流通”的省略语。事实上,这个“Distribution”包含分配的意思。从逻辑上讲,分配是商业交易的衍生物,故将“Physical Distribution”翻译成物理性流通,还是比较贴切的。由此可见,物流着重强调了流通分配的物理性方面,专注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买卖双方之间已经达成的货物交易。

1964年,日本用“物的流通”一词取代了从英语中引用过来的PD(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此,物流革新思想开始渗透到日本整个经济社会。

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给物流下的定义是:所谓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理的流动。具体说,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保管及通信联络等诸项活动。这种物流活动与交易活动不同,物流活动可以对物资做出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价值贡献。

1981年,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在出版的《物流手册》上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流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如果不经过这些过程,物质资料就不能移动。

3.物流概念在中国

自古以来,中国同样也存在各种物流活动和物流业,但是中国关于物流的概念产生比较晚,中国关于物流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入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国家为恢复国民经济,派了一个考察团到美日等国考察。当时,考察团在美国学到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在日本学到的是“物流”,后来在中国则统称之为“物流”。随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如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对“物流”从观念上认识的发展,却与基础硬件设施的发展速度不成正比。自引进“物流”概念和理论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发达国家应用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对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进行改善已是很普遍时,在我国普及程度却很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整个国民经济按计划生产、分配和消费,物流管理只是作为实现计划生产和消费的辅助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产品的不断丰富,导致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趋势的加强,物流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影响众多领域发展的潜在大市场,开始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关物流的学术团体也相继成立,并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国内国际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中国物流流通学会于1989年5月在北京成功承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这对我国的物流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6年12月4日,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 18345—2006)正式出台,该标准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这个定义既参考了美国、日本的物流的定义,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物流发展的现实。从中可以看出,物流是一个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在流通过程中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即物流的本质是服务。

1.1.2 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区别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是相对而言的提法,更多的情况下,现代物流是泛指物流业发展到现阶段的物流。现代物流是在不同的国家和经济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其概念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述形式,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修正现代物流的定义。

1.国内关于现代物流的争议

在国内,对于什么是现代物流,争议很大,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在有关物流的论著中,比较典型的对于现代物流理解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汪鸣、冯浩在主编的《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一书中认为现代物流是“涵盖企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创造增值价值的经济活动”。

翁心刚在其《物流管理基础》一书中认为现代物流“是指具有现代特征的物流”。

丁俊发在其《中国物流》一书中认为现代物流“是对传统物流的升华与革命”。认为现代物流比传统物流功能更全面,物流要素集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第三方物流成发展趋势。

刘志学在其《现代物流手册》一书中认为“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物流各项基本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

何明珂在所著的《物流系统论》一书中明确提出没有“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之说。认为物流发展历史很短,就是现代或者当代的事情。“物流”与“现代物流”没有差别,讲物流就是指的现代物流。

除此之外,在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章中对于现代物流也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韩宗银、王云松在其“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探讨”(四川冶金,2003-1)一文中,认为现代物流是指物流供应商通过利用高技术,实现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加工配送一体化、装卸机械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大大节省流通费用,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优化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唐齐国在其“初探现代物流管理对军需管理的影响”(物流科技,2003-2)一文中,认为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郝海瑞在其“加强现代物流的整合与管理”(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2)一文中,认为现代物流是指从买卖双方交易的“商流”中分离出来的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总称。

迟永林、张锦在其“传统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关系及转化”(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一文中,认为现代物流不仅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实物流动,还包括伴随这一过程的信息流动,以及对实物和信息的流动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随着观念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呈现出新的特征。

勾宏图在其“对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20)一文中,认为现代物流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通过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创造价值。

以上这些认识,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什么是现代物流”进行了阐述,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对于现代物流的界定

在对现代物流进行界定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现代物流”与“现代物流管理”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现在有很多对于物流概念的定义,名义上是物流的定义,实际上是物流管理的定义,因此很容易使人们误解。事实上,这种误解和误导在我国已经非常广泛,不仅是新闻媒体,而且许多教科书和学术杂志都存在这种误解和误导。这种误解和误导既不利于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我国物流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予以纠正。

对于现代物流的准确界定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现代”这个词具有永恒的变动性,不同的时代都可以相对于其以前的时代称为“现代”。对于物流而言,也是如此。物流发展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制度、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变迁过程,从物流概念出现以来,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物流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各国、各地区而言,物流的发展阶段又各不相同。因此,想要准确地界定现代物流的概念,就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参照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这里对现代物流的概念作如下界定:所谓现代物流,就是指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经济的一种物流形态。它是将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等物流活动有机综合起来,形成完整供应链的一种新型的集成管理方式,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通过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来创造价值。

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基于上述界定,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在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经济4个物流非固有属性方面变革引起的区别。

传统物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现代物流而言的。通常,把基于传统的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经济的物流形态称为传统物流。从时间上说,传统物流是指过去时期的物流,而现代物流是指现代时期的物流。按照这种划分,某个时间以前的物流都是传统物流,某个时间以后的物流都是现代物流,这样就没有物流主体选择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两种物流形态并存的时期,物流主体就有优化选择的问题。应该指出,物流的效益和效率并不一定和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有必然的联系,不能认为传统物流的效益和效率一定是低的,现代物流的效益和效率一定是高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显然,传统物流是由于物流非固有性质的存在而形成的,由于物流主体所处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阶段不同,在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经济4个方面的优化选择也会不同,因此我国传统物流概念与我国物流历史发展阶段和实际物流特征密切相关,它是相对于现代国际物流发达水平而言的。

自20世纪80年代后,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经济较之以往产生了质的革新与发展,物流的非固有属性由量变到质变,物流实际运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由此便出现了所谓的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概念,例如,物流服务由单项物流服务发展到综合性物流服务,由一般化物流服务发展到个性化物流服务;物流管理体制由条块分割、相对独立分散,发展为要素集成及产业联动机制;物流组织由商流网与物流网合一、以物流自理为主,发展成为商流网与物流网分离,更多的是委托第三方并采取物流联盟的组织形式;物流技术由手工作业或以半机械、半手工作业、技术形式单一为主,发展成为规模化、机械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综合化形式。例如,将物流自身的功能技术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综合集成起来,形成高效的物流运作系统,如JIT、立体自动仓库、搬运机器人、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射频标识技术(RF)等。

综上所述,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实际上是由于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经济4个物流非固有属性变革所引起的区别,或者说,物流在其服务、管理、技术和经济上的变革表现出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因此,一般认为,传统物流是指具有传统物流服务、管理、技术和经济特性的一种物流服务工程模式;而现代物流则是指具有现代物流服务、管理、技术和经济特性的一种物流服务工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