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铭治史丛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短结

根据以上三节的考察和论证,我们可以把周敦颐的学业,其师承与传授,以及他在北宋儒家学者中的地位,综括为如下数事:

一、周敦颐的《太极图》和《通书》,都是他本人深造自得的著作,而决非受之于穆修的。从他的著作的内容看,知其学术思想所受道家的影响必甚大,但他与陈抟、种放等人之间也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传授关系。至于他究竟受学于何人,则于史无征。

二、二程决非周敦颐的学业的传人。二程以外,在北宋人的文献记载当中,也找不到有任何人曾经受学于他。所以他的学业,在北宋一代并未见有人加以称述和表彰。到南宋孝宗时候,经胡宏、张栻,特别是朱熹才得揭出其人其书而大加表扬,使之著称于世。

三、在宋人的记载当中,也找不到周敦颐与其同时代的主要学人互相商讨、切磋学术问题的痕迹。仅在其裔孙所编《周濂溪集》的附录当中见有以下两条:

1.王荆公为江东提点刑狱时,已号为通儒,茂叔遇之,与语连日夜。荆公退而精思,至忘寝食。

2.谢无逸志潘延之墓云:“荆公、子固在江南,二公议论疑而未决,必曰:‘姑置是,待他日茂叔来订之。'”

这两条记载虽也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毕竟还是与论学论道相关的。除此以外,与周敦颐关系较多的,如赵抃、吕陶、程师孟等人,则都是因宦游各地而成为知交的,虽相互间多有酬唱赠答之作,却都不是涉及学问的事。就连推崇周氏备至的朱熹,如我在此文引言中所引用的,他也不能不以十分遗憾的口气说道:“濂溪在当时,……无有知其学者。”语气尽管遗憾,却道出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因此,我以为,如果专就北宋时期内的学术界来说,周敦颐在其时的儒家学派当中,是根本不曾占有什么地位的。

(原载《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

1988年12月17日初稿

1991年2月2日订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