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幼儿园的小红花——强化效应

儿童时代的你我可能都曾为了获得老师的一朵小红花而开心雀跃。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记忆:幼儿园老师会把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教师前边墙上的一张大纸上,每当哪个小朋友表现好了比如帮助他人、作业完成得很好,老师就会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者是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一个五星。一段时间(一个月/一学期)后,计算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了几朵小红花或几个五星,并对哪些名列前茅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和奖励。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吗?这样做有什么效果?

斯金纳箱

图片来源:心理学导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实幼儿园老师正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强化原理。强化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有些行为的后果使得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了”。在最初进行研究时,斯金纳把白鼠放在一个装置特殊的箱子里,箱子里有一个杠杆,每按压一次杠杆,就会由食物出来。一开始,白鼠在无意之间碰触了杠杆,得到了食物;这让它尝到了甜头,就会更加频繁地去压杠杆,以不断地获取食物。这种过程就是强化,而食物就是白鼠的强化物。同样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小红花和小五星就是强化物,每当小朋友表现好了就能得到表扬和强化物,那么小朋友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表现得更好以获得强化物。这就是强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强化有正负两种:正强化是在行为之后给予奖励,目的是增加行为,比如小宝宝咿呀学语,得到了妈妈的亲吻和赞扬,他就会更加起劲地学说话;而负强化也是为了增加行为,所不同的是在行为之后撤消某种厌恶刺激,比如老鼠可以在迅速拉动绳子时避免电击的折磨,它很快就会学会拉绳子。另外,如果有些后果会使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减少,这些后果叫惩罚,有些母亲给孩子断奶时在乳头上涂辣椒粉,就是这个道理。

强化的运用十分广泛,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一些“迷信行为”。有些地区的人在干旱的季节举行某种仪式拜神求雨,是因为过去有那么一次偶然的拜神仪式之后碰巧下了场大雨,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求神的结果,于是这场大雨作为一种偶然的强化物使旱季求神拜雨的活动成了一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