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主要非流动资产质量分析

非流动资产(non-current assets)是指企业资产中变现时间在一年以上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那部分资产,其预期效用主要是满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保持企业适当的规模和竞争力,获取充分的盈利。

下面主要从其盈利性、变现性、周转性以及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等方面来分析非流动资产的质量。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质量分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 available for sale)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企业对该项资产并不打算随时变现,而是欲通过长期持有来获取收益,因此一般的说,该项目的周转性并不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见,当企业急需现金时,该项目便可以按照公允价值变现,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其变现性还是比较强的。

当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损益。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全部盈利只有在出售时才能在当期损益中体现出来,其盈利性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出售价格与其初始购买成本之间的差额。

此外,在分析该项目时,还必须关注其分类是否恰当?确认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尽管按照规定,一旦划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能再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再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但企业还是有可能出于粉饰业绩的目的,将升值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而将贬值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通过计入资本公积来避免其对当期损益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质量分析

持有至到期投资(held-to-maturity investment)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以及金融债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定期收取利息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又由于到期收回本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

1.持有至到期投资盈利性的分析

企业购买国债、企业债券以及金融债券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内容,其投资收益为定期收取的利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盈利性的分析,首先应当根据当时宏观金融市场环境,判断投资收益的相对水平。一般的说,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收益率应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具体收益水平要视债券种类以及所承受的风险大小来定。另外还要注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并不与现金流入量相对应,即无论投资企业是否收到利息,都要按应收利息计算出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多数情况下,投资收益的确认都先于利息的收取,由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投资收益与现金收入的不一致。

2.根据其项目构成及其债务人构成分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变现性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而言,虽然投资者按照约定,将定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是债务人能否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取决于债务人在需要偿还的时点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因此,有必要对其项目构成及其债务人构成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作出进一步的判断,从而评价该项目的变现性。分析时可参阅会计报表附注中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表,并结合其他市场信息因素进行判断。

3.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情况来分析其变现性

当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其账面价值减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此,通过分析该项目的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便可直接判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变现性。但必须注意的是,一些企业有可能出于粉饰业绩的目的,通过少提或多提减值准备的方式来达到虚增或虚减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和利润的目的。尤其是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大部分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以及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再冲回,而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有可观证据表明该项目价值有所回升,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的,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允许予以冲回。因此,要警惕企业通过该项目“重操旧业”的情况发生。

三、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是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在分析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时,应重点从其盈利性和变现性角度进行分析。

(一)盈利性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盈利性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具体要依据其投资方向、年内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投资所运用的资产种类、投资收益确认方法等诸多因素来确定。

1.长期股权投资方向对盈利性的影响

在考察长期股权投资方向时,应该主要考察的是投资方的投资方向或者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构成的关系。

在投资方属于在某个行业上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条件下,其对外投资如果与其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一致,则在投资的管理上,除了对被投资方有财务贡献以外,投资方还会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对被投资方有实质性贡献。在业绩方面,投资方由于与被投资方行业及有可能一致,因此,双方的业绩会经常呈现出同方向变化;反之,如果其对外投资如果与其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不相一致,则可能是投资方实现其行业的多元化战略的努力。此时,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在某些时期的业绩上极有可能出现互补的态势。

2.长期股权投资年度内的重大变化对盈利性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年度内的重大变化,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收回或者转让某些长期股权投资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减少;第二,增加新的长期股权投资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第三,因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

在第一种情况下,收回或者转让某些长期股权投资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减少,或者是企业试图优化自身的投资结构而进行的投资结构调整,或者是企业为了变现而进行的股权投资的出售活动,还有可能是按照某些约定而收回投资;在第二种情况下,增加新的长期股权投资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或者是企业继续对外扩张而进行的扩张努力,或者是为了实现业绩的增长而进行的投资组合调整,也有可能是为了利用表内表外的非货币资源而进行的资产重组活动;在第三种情况下,因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一般应该认为这种增加是一种“泡沫”资产的增加,对企业难以产生实质性正面贡献。

3.长期股权投资所运用资产种类对盈利性的影响

概括起来说,就长期股权投资所运用的资产种类而言,企业既可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也可用表内的非货币资源对外投资,还可用表外的无形资产对外投资。

在企业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由于货币资金具有投资方向不受限制的特点,企业因此而形成的对外投资在方向上应该具有选择性强的特点,因而此类投资可以对投资方向的多元化形成直接贡献;在企业以表内的非货币资源对外投资时,企业有可能实施资产重组战略,但其投资方向受原有资产结构和质量影响较大,在投资结构上可能与企业的原有经营活动联系较为紧密;在企业以表外的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被认为是企业表外资源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4.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确认方法对盈利性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确认,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盈利性分析有重要影响。

在成本法(cost method)下,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通常仅反映投资的初始作价(历史成本)。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投资发生重大持久性不可逆转的贬值时,才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作减值处理,并确认投资损失。当收到被投资单位分发的股利(或被投资单位宣布发放现金股利)时,在会计上确认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收回。也就是说,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确认与货币资金的流入有直接关系,即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不会带来利润(投资收益)和长期投资的“泡沫”(这里的“泡沫”是指不能用于支付或者分配的资产和利润)成分。

在权益法(equity method)下,被投资方有利润时,不论被投资方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投资方均按照被投资方的新增净利润的持股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确认长期投资资产金额的增加。在被投资方分配现金股利时,则相应冲减长期投资的金额。但是,从整体来看,被投资方不可能将其实现的净利润全部作为现金股利分配掉。因此,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泡沫”成分。“泡沫”成分的大小,取决于被投资方分派现金股利的程度。

5.投资收益确认方法选择偏好对盈利性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在应该采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确认投资收益的条件下却采用成本法,或者暂时中断运用权益法,改用成本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此时必须注意的是,企业不用权益法的主要出发点并不是不希望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出现“泡沫”成分,而是不希望自己的利润受到被投资者不良业绩的影响。

从个别会计报表来看,新准则对子公司的投资由原来的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在子公司取得盈利的情况下,母公司的资产和权益与原来采用权益法的情况相比会有所减少,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母公司的利润操纵空间,使得母公司的经营业绩变得更加真实。

(二)变现性分析

对长期股权投资而言,在被投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情况下,投资方的股权投资一般不能从被投资方撤出。投资方如果期望将手中持有的股权投资变现,就只能转让其股权。而转让投资不仅取决于转出方的意志,还取决于转入方(购买转出方的投资的企业)的意愿与双方的讨价还价。这就是说,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要么不能收回,要么以不确定的价格转让。这就使得投资方在股权转让中的损益难以预料。因此,该项目的账面金额与其可回收的金额之间有可能出现很大程度的差距,这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变现性也有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此外,通过分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情况,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项目的变现性。

(1)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发生减值后,应当将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2)其他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当该项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则在对该项目的会计处理上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企业今后无法再通过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从而至少在这方面使得利润操纵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务报告变得更加真实。

思考】 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质量的思考(案例资料来源:科龙电器2007年度报告)

以第二章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为基础,并比较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然后思考和讨论:第一,如何看待科龙电器长期股权投资的质量?第二,为什么会出现合并利润表的净利润与投资方自身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差额巨大的情况?

四、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investment real estate)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在用途、状态、目的等方面与企业自用的厂房、办公楼等作为生产经营活动场所的房地产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销售的房地产是不同的。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经营性活动,主要形式是出租建筑物、出租土地使用权,这实质上属于一种让渡资产使用权行为。房地产租金就是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使用费。投资性房地产的另一种形式是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其目的是为了增值后转让以赚取增值收益,也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投资性房地产是新准则颁布实施后资产负债表中新增加的一个项目,对该项目的分析,首先应注意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是否恰当,即企业是否将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界限做了正确的区分。

由于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分析该项目的盈利性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因素。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② 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投资性房地产”而言,若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非难事。而采取公允价值模式,其“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以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换言之,在最近几年中国各地房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其业绩就会产生“三级跳”,届时出现每股收益3元甚至5元的公司均是可能的。

但同时新准则也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因此,在对计量模式选择的问题上,企业还应持谨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性房地产的盈利性并不会随着资产价值重估或入账模式改变而有所变动,实际上,投资者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将看到由于投资性房产实行公允价值后导致净资产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导致相关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降低。因而,这仅仅是投资性房产这一块资产价值何时入账的问题,对于公司的成长,并无实质的改变。

一般地说,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企业还是会倾向于选择沿用成本模式,舍弃公允价值模式。在税收方面,体现“投资性房产”的增值将使企业缴纳一笔不小的税金。首先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那么在原有成本法下,投资性物业作为固定资产,可通过逐年计提折旧来抵税的税盾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其次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产的增值部分如果进入当年的利润表,就要缴纳33%的所得税,虽可以采取递延所得税法,等实际进行转让时才真正纳税,但这部分税收还是要从当期利润中先行扣除。因此,很多房地产公司会对选择新的计量方法“望而却步”。可以预见的是,绝大多数绩优的房地产公司,不会轻易将其投资性房地产全面进行账面溢价,即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只会是逐渐的、稳步的方式。但也不排除一些负债率高的企业为了提高净资产,增强融资能力,大股东为了达到高价抛售股票的目的而运用公允价值法来调节业绩,但是接下来的就是每年业绩动荡。虽然上市公司是否会对投资性房产采用公允价值法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急于将资产“变现”的公司,其在二级市场肯定比那些急于兑现利好的公司要走得更加深远。

思考】 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案例资料来源:科龙电器2007年度报告)

以第二章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思考和讨论:第一,如何看待科龙电器投资性房地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以及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第二,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公允价值比变动的有关规定,思考一下,投资性房地产属于投资资产还是经营资产?

五、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质量分析

固定资产(fixed assets)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其中,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重要的劳动手段,是企业获取盈利主要的物质基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工作条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长期拥有并在生产经营中持续发挥作用;② 投资数额大,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③ 反映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④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影响巨大;⑤变现性差。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往往带有较为浓厚的行业色彩,而一个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规模和先进程度,又代表着该企业在行业中相对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针对某项具体的固定资产项目,其利用效率和利用效果的大小,与企业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客观经济环境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一定要强调其相对有用性。此外,固定资产在规模、配置以及分布等方面与企业战略的吻合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其盈利性、周转性和变现性的大小。同时,固定资产如果能够得到合理安排使用,还可以与其他资产产生协同效应,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

(一)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与财务状况的外在表现

固定资产的取得,既可采用外购方式,又可采用自建方式,还可直接接受所有者入资和采用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方式。不同方式对财务状况的外在表现各不相同。

1.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购建固定资产

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就是用货币资金、存货以及短期赊购等方式购买、建造固定资产。显然,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这种取得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取得成本往往是通过市场公平交易确定的,成本具有可验证性。

但是,由于这种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或者减少流动资产,或者增加流动负债,因而对财务状况的外在表现是恶化企业的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即营运资金)状况。

2.接受所有者固定资产入资

这种方式往往在创建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制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时出现。它对财务状况的显著影响是:第一,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资本)的“厚实”程度,为企业进一步举债奠定基础;第二,成本确定具有主观性:接受入资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或按双方协议约定、或按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认的价值来确定。不论哪种形式确定的价值,均不是市场的公平交易价格。

3.用融资租赁方式取得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有些类似于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按照融资租赁的一般做法,融资租入方将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其自己的固定资产处理,将租金的现值及有关附加成本计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向租出方支付定金,分期付清其余款项。在租赁期内,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法定所有权(Legal Title)属于租出方。这样,对承租方来讲,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财务影响将是:第一,减少流动资产(货币),增加流动负债(一年内支付部分)和长期负债(一年以上支付部分)。从总体上说,将加大企业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降低企业进一步举债的能力;第二,承租方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计提折旧。

在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条件下,承租企业仅支付租金,并将租金计入当期费用。租入的固定资产并不作为承租方的固定资产列示。因此,经营性租入取得的固定资产并不出现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

由于经营租入条件下的租金一般高于同类资产的折旧,因此,经营租赁条件下的利润表中的费用将表现为较高的金额。

(二)固定资产分布和配置的合理性分析

对于制造性企业而言,在其各类固定资产中,生产用固定资产,特别是其中的生产设备,同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在全部资产中应占较大的比重。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安排,但其增长速度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过大,会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整体的利用效果,应尽早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对固定资产分布和配置合理性的评价,必须要根据企业会计报表相关附注的说明,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技术水平和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地予以分析。固定资产分布与配置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高低。

(三)固定资产规模分析

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必须与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水平、发展战略以及所处行业特点相适应,同时也要注意与企业的流动资产规模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企业置这些因素于不顾,盲目购置新设备,进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就会造成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是浪费,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的获利水平。因此,企业应根据其战略发展的需要,适时制订生产经营计划,核定固定资产需要量,据此添置新设备,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四)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内变化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原值在年内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变化。各类固定资产在某会计期间的原值变化,不外乎增加、减少(投资转出、清理、转移类别等)。但是,由于特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特点,企业对各类固定资产的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内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化,应该朝着优化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结构、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方向而努力。因此,从企业年度内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之间的吻合程度,就可以对企业固定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五)固定资产的变现性分析

除去一小部分流动资产,企业的固定资产将成为长期债务的直接物资保障。固定资产的数量、结构、完整性和先进性都直接制约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其中固定资产的保值程度,即固定资产的变现性直接决定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因此,从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角度看,可以将固定资产分为具有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和无增值潜力(贬值)的固定资产两类,应结合特定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市场状况和企业对特定固定资产的使用目的等因素综合加以确定。

(1)具有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是指那些市场价值的未来走向趋向于增值的固定资产。这种增值,或是由特定资产的稀缺性(如土地)引起、或是由特定资产的市场特征表现出较强的增值特性(如房屋、建筑物等)而引起、或是由于会计处理的原因导致账面上虽无净值但对企业仍可进一步利用的原因而引起(如已经提足折旧但企业仍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固定资产)。

(2)无增值潜力(贬值)的固定资产,则是指对特定企业而言,其价值的未来走向不可能增值的资产。这种不能增值状况的出现,既可能是由与特定资产相连的技术进步较快,原有资产因技术落后而相对贬值(如电子计算机等)引起,也可能是由特定资产本身价值状况较好,但在特定企业不可能得到较充分利用的原因引起(如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通常情况下,资产的专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产的变现性。资产的专用性越高,其变现的风险就越大,至少要大大超过通用资产。

另外,由于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可以按照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此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性进行分析时,还可以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对企业固定资产整体的变现性做出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项目构成的说明以及各项目的具体特点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往往利用固定资产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对因技术进步导致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从而虚夸固定资产、虚增利润。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原会计准则允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冲回的这一规定,进行财务业绩的粉饰。但在新准则中,减值准备冲回的相关规定予以取消了,这意味着企业利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将被加以遏制。

(六)固定资产的盈利性分析

前已述及,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映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因此,固定资产的盈利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的盈利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折射出来:① 固定资产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要与企业的行业选择和行业定位相适应;②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要与企业存活的市场份额所需要的生产能力相匹配;③固定资产的工艺水平要达到能够使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④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适当,闲置率不高。

在会计报表中,通过考察产品生产规模与固定资产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可以将存货余额与销售成本的合计数与固定资产的原价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比值越高,说明固定资产的利用越充分。但具体还应结合企业各自的经营活动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

同时,通过单独考察销售成本与固定资产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及生产工艺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这是固定资产盈利性的重要体现。可以将销售成本规模直接与固定资产的原价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比值越高,说明固定资产对企业当期利润的贡献度越大,固定资产的盈利性越高。当然这也要结合企业各自的经营活动特点进行分析。

(七)固定资产的周转性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类重要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更重要的是,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固定资产营运效率如何,即所谓周转性的高低,对企业至关重要。

固定资产周转率就是用来反映其利用效率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就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当、结构合理。规模过大,造成设备闲置,形成资产浪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规模过小,生产能力小,形不成规模效益。固定资产结构合理,是指企业生产用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即生产用固定资产应全部投入使用,能满负荷运行,并能完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能确实担当起服务的职责。应引起重视的是,现在不少企业的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如盖高档办公楼、买高档汽车等,这是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同时,固定资产应及时维护、保养和更新,对技术性能落后、消耗高、效益低的固定资产要下决心处理,引进技术水平高、生产能力强、生产质量高的固定资产,并且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管。

此外,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全年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往年度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可能从中会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情况。

(八)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

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强调的是固定资产通过与其他资产适当组合,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由于相同物理质量的资产,在不同企业、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甚至是在同一企业同一时期的不同用途,都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贡献能力,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一定要强调其相对有用性。因此,有必要按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市场变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组合,这也是固定资产本身所具有的一项重要特征。

由于无形资产所独有的胶合功能与催化激活功能,因此,把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适当组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值,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优势分散化。即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人才、设备等要素的优势分散在不同企业。例如,有的企业有市场与名牌产品,但却缺乏生产规模与设备;有的企业有生产规模与设备,但却缺乏市场与名牌产品;有的企业有技术与设备,却缺乏管理与人才等。因此,有时某企业所缺乏的正是其他企业所特有的,而某企业所擅长的却又是其他企业所不足的。各企业分散的要素优势成不了企业的经济优势,并且会出现严重的优势闲置。所以,如果把各个特色的企业联合在一起,把各自的优势集中起来,就会使潜在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生产设备、管理方法、技术、营销网络等),而且解决了生产能力短缺、资本不足与生产能力过剩、设备闲置等并存的问题。显而易见,重组是解决固定资产不足与闲置并存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

此外,在不同企业之间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实现增值,也是当前企业的一种较为经济而有效的途径。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形成了数万亿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这部分资产中又有较大比重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包括未能高效使用的资产),如果能通过资产重组使这部分闲置资产重新活跃起来,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使这部分资产在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固定资产重组,使劣势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入优势企业,从而可以加速资本集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迅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利用资产重组来实现固定资产的增值具有很大潜力。

(九)在建工程的质量分析

在建工程(work-in-construction)是企业进行的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各项工程,包括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在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和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更新改造、大修理等情况和规模。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金额包括了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经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等。

此外,还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上市公司有可能以某项固定资产还处于试生产阶段或安装调试阶段为借口,将理应计入当期费用的借款利息资本化为该项资产的成本,从而虚增资产和利润。

六、无形资产与商誉质量分析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由于商誉(goodwill)属于不可辨认资产,因此不属于无形资产,只能算作“无形项目”。但是,外购商誉仍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企业一项资产,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一般的说,无形资产具有如下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应结合该项目的上述特征,着重从盈利性、变现性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三个方面进行。

(一)无形资产会计披露的特点

1.报表上作为“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列示的是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和已经成功的开发支出

由于与无形资产自创有密切关系的研究和开发支出的不确定部分已经作为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并没有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开发支出才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因此,作为“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处理的基本上是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和部分成功的开发支出。

2.企业存在由于会计处理原因而导致的账外无形资产

研究和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并不能影响自创无形资产的成功与否。长期以来,企业已经成功的无形资产难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出现,而是“游离”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因此,历史悠久并重视研究和开发的企业,就有可能存在多项已经成功且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无形资产。此外,作为无形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也未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体现。

在新准则中,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满足相关条款规定,则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

由此可见,在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应当考虑账内无形资产的不充分性以及账外无形资产存在的可能性等因素。

(二)无形资产的盈利性分析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盈利性资产,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无形资产越多,就意味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但现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无形资产的形成特点,决定了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当初的取得成本直接相关,而一些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它的账面价值。也就是说,相对于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其账面价值往往是象征性的。而无形资产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其盈利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分析无形资产的盈利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分析时,要详细阅读报表附注及其他有助于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类别、性质等情况的说明。

不同项目的无形资产的属性相差悬殊,其盈利性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一般的说,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由于有明确的法律保护的时间,因此其盈利性相对较为容易判断。而像专有技术等不受法律保护的项目,其盈利性就不太好确定,同时也容易产生资产的泡沫。

(三)无形资产的变现性分析

无形资产在市场上通过转让而变现,是其价值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它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或垄断性很高的特殊资源,它的变现价值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变现性主要从三个方面:①是否为特定主体所控制;②是否可以单独进行转让;③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进行公平交易。

在对企业无形资产变现性进行分析时,首先应该以产权变动为前提,区分无形资产单独的产权变动和企业产权变动中包括的无形资产,分别对企业的各项无形资产予以分析和评价。通常情况下,无形资产的市场转让活跃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无形资产变现性的大小,对于那些为特定企业所持有、不可转让的无形资产来说,就基本不具有变现性。一般的说,能够顺利变现的无形资产通常只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等。另外,无形资产在用于对外投资时的增值潜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项资产的变现性。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发现以下一种或者数种情况,应对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并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①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② 该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③ 其他足以证明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超过可回收金额的情形。

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分析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来分析判断企业所拥有的各项无形资产的变现性。当然在分析时还要注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得任意转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企业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发生。

(四)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

前已述及,无形资产是一项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殊资源,自身无法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而必须依附于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载体才能表现出它的内在价值,因此,无形资产这种独有的胶合功能与催化激活功能,只有与固定资产或存货等有形资产进行适当组合,才能得以正常发挥,而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值。企业可利用名牌效应、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企业扩张,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可以这样说,无形资产在与其他资产组合过程中所释放的增值潜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无形资产的盈利性,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质量好坏。

(五)商誉的质量分析

按照新准则,商誉(goodwill)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涉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首先应区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相关资产和负债均以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溢价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并不确认商誉。只有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才涉及商誉的会计处理。

商誉具有如下几点特征:首先,它是企业各种未入账的不可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的混合,商誉与整体企业不可分离,是某个企业的一种综合优势;其次,商誉的价值和任何发生的与其有关的成本没有可靠的或预期的关系;最后,难以对各构成商誉的无形因素计价。商誉的这些特性使得对商誉的质量分析主观性较大,难以得到真实的结果。

由于商誉是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只有在企业合并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并确认,它代表了被收购企业的一种超额获利能力,因此商誉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更确切地说,是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获利能力。对商誉的质量进行分析,应对企业的盈利趋势加以关注。只有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了较充分的把握,商誉的质量分析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客观、公允。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对已发生减值的商誉要计提减值准备。但商誉的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各期均不得转回。因此,可以根据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对其进行质量分析。

七、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long-term deferred expense)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尚未摊销的,摊销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费用,如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其他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实质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资本化的支出,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因而根本没有变现性,盈利性的大小要视具体项目情况而定。一般的说,其数额越大,表明企业未来的费用负担越重。

在分析长期待摊费用项目时,应注意企业是否存在人为地将长期待摊费用作为利润调节器的情况。即在当期利润不足的情况下,将部分本应当期承担的费用资本化为长期待摊费用,或将长期待摊费用挂账而延期摊销;而在当期利润较为富裕的情况下,又会采用“以丰补亏”的做法,加大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力度,为今后经营业绩的保持奠定基础。

八、其他非流动资产

其他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以外的,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企业不得随意支配的资产。这种资产一经确定,未经许可,企业无权支配和使用,但仍应加强管理,并单独予以存放和核算。其内容主要包括:

1.特准储备物资

是指具有专门用途,但是不参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国家批准储备的特种物资。其中“专门用途”一般是指国家为应付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所限定的特殊用途。

2.银行冻结存款和冻结物资

是指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和物资等财产实施强制执行的冻结措施时形成的资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裁决所规定的义务时,法院将有权对其银行的存款及持有的物资实行冻结,并通知有关的银行或企业协助执行。银行存款和物资财产被冻结后,被执行人在解除冻结前不得提取、支用或转移。但若在规定的冻结期限内,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了义务,人民法院则可通知解冻,解冻后,其存款和物资仍可正常使用。

3.涉及诉讼的财产

诉讼是司法机关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配合下,为解决案件而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涉及诉讼的财产,主要是指被司法机关等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企业对这些涉及诉讼的财产,不得以任何方式私自隐藏、转移、变卖或毁损等。其他资产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资源,但与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故应列作企业的资产,以便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分摊,与将来的收益相配合。

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非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都属于质量不高的资产,在企业资产的总价值构成中,所占比重不应过大。所占比重过大时,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九、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deferred income tax assets)是列示于资产方的一项与税款有关的资产。关于此项资产的具体形成与含义,我们将在下一章作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