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最重要的意义是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长远影响,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和发展路径,从此使世界真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商业和贸易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引起了“商业革命”,这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组织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如同《共产党宣言》所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贸易的发展,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廉价金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人能够消费至少1/5的金银(1500—1700)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工业得到发展。再以香料为例,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收购的香料,每年不过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开辟之后,每年运往里斯本的香料就骤增到7000吨。到1503年,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已降到威尼斯的1/5。欧洲的各种商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倾销到东方沿海国家、东非、美洲,流入北亚。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也得到了发展,欧洲人把非洲的黑人运往美洲种植园或者金银矿作为奴隶,然后把获得的产品和金银运往欧洲或者先运到亚洲,购买亚洲的商品后再回欧洲,如图5-8所示。
图5-8 三角贸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加的斯和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和利物浦、法国的波尔多和南特所代替。尼德兰的安特卫普16世纪20—70年代成了世界贸易的中心和欧洲商品的集散地。葡萄牙人从印度、东南亚运回的香料,都由里斯本集中到安特卫普,再运销到欧洲各地。英国大部分的出口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纺织品、德法两国的酒类、西班牙的羊毛、意大利从地中海东岸收购来的香料、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这里来成交。每年输入安特卫普的商品总值达1600万金克朗。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安特卫普设有办事处,进行各种批发贸易和商业金融活动。于是,安特卫普又成为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市内银行林立,欧洲各国政府往往派代表到这里来借贷。
价格革命
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另一经济后果便是西欧的“价格革命”。西欧人先在非洲,接着在美洲抢劫和使用奴隶劳动开采了大量成本低廉的金银,这些金银不断流入西欧。根据官方的保守数据,在1521—1600年间,仅秘鲁和墨西哥的矿山就出产了1.8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这些金银以“合法”的途径涌入到西班牙,进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西欧几个重要国家。16世纪中叶欧洲在美洲殖民地采掘的金银比美洲被征服前的采掘量多4倍。西欧后来还在日本换得了大量金银。从1546—1645年的一个世纪中,欧洲从日本换得的金银总价值为8000万英镑(sterling),相当于同时期从美洲获得的总价值为29000万英镑金银的27.5%。廉价金银的大量流入,使贵金属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由此发生了“价格革命”。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西班牙占有的殖民地最多,掠夺到的金银也最多,因而西班牙的物价也就上涨得最早最快,最初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接着手工业品、工业品不断涨价。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从图5-9的实例中可以看出当时价格迅速上涨的情形。
图5-9 英国小麦在“价格革命”中的表现
资料来源:Mitchell, British historical stat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 752; Wilhelm Abel, Agricultural fluctuations in Europe:from the thir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ies, St.Martin's Press 1980。
世界联成一体
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人们在地图里,不断补充新的关于全球地形的知识。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导致了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了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的人种是相互隔离的,黑人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少数几个太平洋海岛上。蒙古利亚人种居住在中亚、西伯利亚及东亚,而高加索人种居住在欧洲、北非、中东及印度。但是到1760年,这种分布情况大大变化。在亚洲,俄罗斯人进入了西伯利亚;在非洲,荷兰人在好望角建立了一块永久的殖民地;种族分布发生变化最大的是南北美洲,土著居民的总人口在一个世纪以内下降了90%到95%,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和非洲的移民浪潮。南北美洲已经由纯粹的蒙古种人的大陆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为复杂的地区。地理大发现直接促成了近代殖民制度的建立,葡、西、英、荷、法等国在地理大发现中,对非、美、亚人民进行了野蛮的殖民侵略、掠夺和屠杀,使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受到严重的阻滞或影响。
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各文明间的交流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呈现十分明显的闭塞性。全面的文明交流是不可能的,局部文明交流的传播速度也十分缓慢、辐射的强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始于751年,此后经历500余年才从中亚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276),到1494年才传至英国,但是地理大发现以后,传播速度明显加快。1576年传至莫斯科,1586年传至荷兰,以后很快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在地理大发现以前,大海对于人类交往来说是天堑而非通途。骆驼、马驴、非机动车辆、徒步的陆上交往,是沟通各地区的主要途径。海上交往虽有一些,而且在有些地区还比较发达,如地中海地区、黑海到波罗的海的欧洲沿岸、阿拉伯海、南海等,但基本上都属近海近岸航行。
地理大发现以后,打破了以往的闭塞性。各大洲传统的地区性海上贸易变为面向世界市场的全球贸易。交流的内容与数量急剧增加。在物质交流方面,旧大陆的家畜、家禽、谷物、苹果进入了美洲、澳洲,美洲的农作物也广泛移植于旧大陆和澳洲。非洲的咖啡、美洲的可可、中国的茶叶由此成为“世界饮料”,印度、南洋的香料亦普及为大众调料。按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生动说法,大发现、大航海、大探险时代全面交往的结果之一,是国际劳动分工首次大规模地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世界由此逐步变成“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产出。”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无限的经济利益。西欧是世界贸易的指挥者和受益者。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及烟草种植业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取最大的利润。最重要的是,新的全球贸易刺激了欧洲经济,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在世界经济中跃居先进地位。而且,海路畅通所促成的全面交往除了物质文明以外,还有思想、制度、观念、宗教、文艺、科学等精神文明。因此,新的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以往的交往所无法比拟的。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回顾了地理大发现的动因、促进因素、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进程以及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地理大发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强调的重点不同,我们仅仅做了一个综述。地理大发现这一历史事件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至于要用整整一章的篇幅来描述它。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单位”,世界在经济、文化、政治各个方面的联系从此加强了。
进一步阅读文献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经典之作。其中谈到了殖民地、美洲发现等内容。
〔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这是具有独特见解的一本书。正如作者所言,“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的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此外,还吸收了20余年来世界历史研究的新成就,并以较大篇幅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历史,故全书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
〔美〕J.M.布劳特:《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对存在于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研究领域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史观提出了挑战。这种史观认为世界进步缘于欧洲文明的扩展,而欧洲崛起则在于其独特品质。布劳特认为这种理论来自殖民者的意识形态,是欧洲人构造出来的,是他们用来为殖民扩张进行说明、辩护和支持的。这本书对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基本思想提出了异议,值得一读。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本书全面系统地叙述了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介绍了人类征服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历史,探讨了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对世界所带来的影响。本书是国内学者对地理大发现研究的比较全面的著作。
思考题
1.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促进因素有哪些?
2.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进程如何?
3.你如何看待地理大发现在世界经济史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