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害极早期预警技术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城市的特点和面临的灾难

城市是人类活动密集区域,人类的生产、生活基本上都在这一区域,因此城市灾害对城市中生活的人有巨大影响。

一、城市的定义

此前,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历史、生态、政治、军事等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的定义合计不下30余种。地理学认为它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合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规模大,也更重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P271)。

简单地说,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二、城市的特点

城市自其产生之日起,便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封闭的自然经济将绝大部分人束缚在土地之上,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手工业的发展规模受到限制。这就使城市的发展缺少经济上的基础和推动力,从而造成了城市的发展十分缓慢,城市的规模十分有限。古代城市薄弱的经济基础使它们抵抗各种自然及人为灾害的能力非常小,这就使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反复乃至倒退的情况,历史上曾有不少城市毁于战争及各种自然灾害。另外,各个城市之间,由于交通不便,彼此的交流十分有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城市便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城市的根本变化,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正是在机器大工业的推动下,城市发展进入了现代城市阶段。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蒸汽机提供了集中的动力,使工业摆脱了过去完全依靠人力和水力的状态,也使生产从过去的家庭手工业转向了现代的大工业生产,这就使城市的集中成为可能。于是村镇逐渐地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逐渐变成了大城市。城市越大,工厂搬到里面来就越有利,使得大工业城市迅速成长起来。[1]

现代城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一,从城市作用上看,主要是作为经济中心存在的。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并且它们的形成也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其二,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看,城市已经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生产地。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使城市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的消费型城市变成了生产型城市,城市也由原来社会财富的消费地变成了社会财富的生产地。其三,从城市的地点上看,城市主要集中在煤、铁等重要资源的产地和交通沿线。其四,从城市中的社会关系上看,经济关系已经取代了家族血缘关系,在社会中起核心支配作用。

城市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支柱,其人口密度大、社会财富聚集度高、行政管理任务重,国家或地区生命线工程多,城市运行外部依赖性强,更具有城市生存极其脆弱的特点。一旦遭受灾害,水、电、气、交通、食品供应任何一项环节缺失,将迅速面临受困、饥饿、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社会动荡、瘟疫的窘境。如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部部分地区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出现的大范围停电。这是当时北美历史上最大范围的停电,根据事后统计,此次大停电,北美的纽约、底特律、克利夫兰、渥太华、多伦多等重要城市及周边地区近5000万人口受到影响,部分经济活动也出现停滞。事故发生后,美国因担心供水不足关闭了位于纽约等四个州境内的9座核电站。停电当天,纽约市发生了60起严重火灾,电梯救援行动多达800次,紧急求救电话接近8万次,急诊医疗服务求助电话也创纪录地达到5000次。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厂停止生产,地铁停驶、交通阻塞、班机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