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辞书强国——辞书人任重道远的追求
第一节 我国辞书发展的5个阶段
辞书,是文化大厦的顶梁柱之一,是文化的晴雨表。
辞书大业,惠及天下,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它是民族思想、科学、文化和语言的结晶,是国运的标志。我国的辞书事业伴随国运,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一)辉煌阶段,(二)新兴阶段,(三)辞书小国阶段,(四)辞书大国阶段,(五)走向辞书强国阶段。后一阶段,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差距表现在辞书人才、辞书文本,尤其是辞书理论方面,根据多个数据的综合,我们离辞书强国还有50年的距离。清醒才知不足,直追才缩小差距。
1.1.1 辉煌阶段
指先秦至清末,这是一段漫长历史,那时候国学独秀、佛学等西学绿叶在周围陪衬。国学的广袤沃土培育了近千种辞书。除去专书辞书,普通辞书也有600多种,而且形成了六大族群:
1. 词书,主要有《尔雅》及《广雅》《尔雅义疏》等雅系书20多种,《方言》及《方言类聚》等方言系列书10多种,《释名》及《释名疏证》等释名系列书多种。这些书,不仅对释义、解经、读书有协助作用,而且对全民族向共同语的核心意义靠拢有着恒久的维系作用。
2. 字书,主要有《说文解字》及《康熙字典》等系列字书200多种。这些书,对单字、单音词、语素的定形、定义以及定音,对书面语的标准化,都有久远的规范作用。
3. 韵书,主要有《广韵》及《中原音韵》等韵书系列40多种。这些书,既是韵文用韵的总结和指导,也是读书音和共同语标准音的规范。
4. 目录,主要有《四库全书总目》及《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等目录系列书20多种。这些书,不仅能检索图书名称和要点,而且能指导阅读。
5. 类书,主要有《艺文类聚》和《永乐大典》等类书系列50多种。这些书,不仅能检索辞藻典故和诗词文句,而且能查考史实和事物掌故。
6. 政书,主要有《册府元龟》《文献通考》和《清会要》等政书系列50多种。这些书,不仅能检索古代政治经济等制度史,而且能查考文化、学术史料。
在世界辞书的漫长历程中,神州九域筑起了巍峨的光辉夺目的成群结队的里程碑。中华大地比英伦三岛,在早期辞书跑道上领先了1800年,汉语大型辞书《字汇》(明·梅膺祚,十四卷)与英语几本小辞书几乎同时在17世纪头10年前后出现了。
1.1.2 新兴阶段
指1911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辞书出版的速度平均每年38部。其中掩映着国学余晖和西学晨曦。一方面《说文解字诂林》(正续1530卷)、《词诠》、《辞通》、《诗词曲语辞汇释》等显示着一缕缕的余晖,一方面《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国语词典》等射出一条条的晨曦,并且这晨曦预示着中国辞书事业从古老的辉煌转向现代的新兴。只是这个弯道上的障碍太多,在马拉松赛中,我们被远远地抛下了。
1.1.3 辞书小国阶段
指1950年至1977年。这一阶段,辞书出版的速度平均每年125部,是前一阶段的3倍。然而,其中缺乏耀眼的传世之作,只有《新华字典》作为新中国辞书的代表,在联合国辞书展览厅里一度谦虚地站在英美法德俄日等许多国家多部巨型辞书一侧。
1.1.4 辞书大国阶段
指1978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出版的速度平均每年600多部,是前一阶段的4.8倍,而且其中不乏耀眼的传世之作,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1979)、《辞源》(1979)、《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英汉大词典》、《俄汉详解词典》等。
1.1.5 走向辞书强国阶段
指从2001年至21世纪50年代前后。这一阶段,前十年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后几十年需要做艰苦的大量的赶超辞书强国工作,分三节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