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描写主义
描写主义,是教人全面认识、理解语言,以解码为己任。曾经存在过早期的不清醒的描写主义,后来也产生了晚期的清醒的描写主义。
2.2.1 早期和晚期的描写主义
18世纪末以前,世人对语言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还没有科学认识。因此,反映在词典上的描写主义,也不是科学的。例如阿拉伯语言学家的波斯人菲鲁扎巴季(1329~1414)编了一部描写辞典,名称叫《海洋》,其描写主要体现在它兼收了标准词、方言词、比较通用词、带诗意的新词,等等。
19~20世纪之间,德国新康德主义者W.Windelbad(文德尔班)倡导跟“规范”相对的“描述/描绘/描写”理念,与此相关在几个学科兴起了科学的描写主义。描写主义辞书的代表作有:1828年出版的韦伯斯特《美国英语词典》,描写了美国英语的特点;《达里辞典》(大俄罗斯活的语言详解词典),1863~1865一版,1880~1882二版,收20多万条词,注重方言和口语、谚语和俗语,三(1903~1909)四版由库尔德内主编,增加2万条词;1961年出版的P.B.Gove的《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力求客观描写当代英语词汇,抛弃规范主义和历史主义。
2.2.2 描写的内容
这些描写主义辞书都尽可能地反映语言单位的5个方面情况:(1)词音——语音常体及变体,现代标准音,古旧音,方俗音,书面音,口语音,重音,轻音,变音;(2)词形——词形常体及变体,古旧形,方俗形,常用形,罕用形,讹误形;(3)词义——词义常体及变体,现代语言义,古旧义,方俗义,常用义,罕用义,言语义;(4)语法——词的语法常体及变体,词性及其活用,常规及变异形态,句法标准功能及变异;(5)语用——词的语用常体及变体,音形义的修辞用法,从言语向语言的过渡用法。描写主义的宗旨是全面、系统、客观记录活语言的真实情况(不是记录最好的语言),取材不限于典范作品,还有口语、广播、报刊、文艺作品等。“编词典的人只记录事实,他们无须有自己的思考,也不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赵元任,2002:890)查词典的人,可以从中找到某词尽可能多的信息:读音、形体、意义、用法及其变体等等。这一作用,常称为“镜子效应”(the mirror effect)。
描写给实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给规范或标准化提供了广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