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规则一直是人类的天性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并且拖延的借口还各种各样,为此不少人开始致力于拖延心理学的研究,在经过一些深层次的探究之后,研究者发现:人们的拖延行为反复出现,其实是有一定的心理动因的。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在学生时代,周五放学之前老师告诉我们,下周一之前必须交一篇拟定题目的作文,当然,这是假期作业,我们是必须要完成的,“必须”两个字也是被老师强调的,对于很多听话、乖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然会按时把作文交上去,然而,那些叛逆的学生却喜欢挑战老师制定的规则,他们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愿意呈交自己的“杰作”,甚至有一些学生,在老师催促几次后还是在拖延……
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拖延?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希望挑战老师的权威,希望破坏规则。这里的规则,指的是那些让我们感到受到约束和被压制的指令,这在很多总是拖延交作业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学生表示:如果作业的题目是开放性的、无时间限制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想象的空间,也愿意完成作业,而那些教条式的、命令式的作业,则会让他们觉得无趣,所以作业也就一拖再拖。
的确,一直以来,在人类的血液里,都有着挑战的因素,没有挑战就不会有改变,没有改变就没有进步。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会注重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在一些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给员工更多的发挥空间,否则即便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他们也总是能找到借口拖延。
诚然,我们承认一点,一些规则的存在忽视了人的个性差异,但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存在是必要的,它起到了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否则,我们的行为就会毫无节制。在集体内部,规则的制定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因此,对于某些合理的规则,我们没有必要挑战和破坏,那么,也就没有必要拖延。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还是一名学生,也许现在的你还是聪明的,但如果你不继续学习,就无法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而学会了克服懒惰并能不断学习,一切成功都会随之而来。只有善于学习、懂得学习的人,才能具备高能力,才能够赢得美好的未来。
其实,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拖延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不会让问题凭空消失,拖延只是一种逃避,甚至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那么,你为什么还要逃避呢?那些成功者从不拖延。
俗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遇。”但还是有些人累死累活地干了一辈子,也不能出人头地,他们之中不乏有具备了精湛的技术、很强的个人能力的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有拖延症,而相反,那些成功者无不是行动派。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在某座深山里,有两座寺庙,中间隔着一条小溪,溪水可以供寺庙里的和尚食用。而两座寺庙里,都有个挑水的和尚,他们每天早上都会从各自的寺庙出发,然后到小溪见上一面。
一晃五年过去了,他们也为各自的寺庙挑了五年的水。
突然有一天,深山左边寺庙的和尚再也没有来挑水,右边寺庙的和尚感到诧异,认为那个和尚可能是有事耽误了,但又过了一个星期,还是没见他来。右边这座寺庙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怎么了,为什么不来挑水了?难道是生病了。我要过去探望他,看看能帮他做点什么。”
很快,右边这座寺庙的和尚来到了他朋友的寺庙,但令他感到奇怪的是,他的朋友根本没生病,而是神采奕奕地在打太极拳。他好奇地问:“你都一个月没去挑水了,你们难道不喝水吗?”左边这座寺庙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
随即他便带着右边那座寺庙的和尚走到了寺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我们现在吃这口井的水了,这是我花了五年时间挖好的井,这五年,我每天除了挑水、念经外,就是挖这井,即使有时很忙,也能挖多少算多少。最后终于挖出了水。从那以后,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也可以有更多时间钻研我喜爱的太极拳了。”
这个故事同样告诉生活中的我们,只有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找借口拖延。
因此,如果你是个有拖延症的人,那么,你必须想方设法将其从你的个性中去除。如果你不下决心立即采取行动,那事情永远不会完成;当然了,如果你不打算成功、超越他人和自己或者改变现状的话,那你可以放任自己的拖延陋习。